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建国后五大京剧院团院团长都是名角中的名角,如今很多外行当领导

更新时间:2025-09-20 23:17  浏览量:1

京剧剧院团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与过去京剧的生存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京剧演员搭班子四处跑码头唱戏,而京剧剧院团的出现使得京剧演员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也有了保障。

那么关于剧院团的领导究竟是什么人担任呢?我认为应该是专业的京剧演员担任,因为他们懂京剧,而不是现在一些京剧剧院团的负责人,他们并不是京剧演员,对于京剧艺术的了解不够深刻。我认为这一做法是现在京剧剧院团发展不够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剧五大京剧剧院团的领导。

北京京剧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北京京剧团的团长则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

马连良先生是京剧马派老生的创始人,他位列前后四大须生,在当时京剧老生行当当中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艺术造诣他绝对是领军人物。

马连良在北京京剧团之时演出了很多优秀的剧目,除此之外还提拔和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年轻演员,这些年轻的京剧演员后来都成为了京剧舞台上的名角。

中国京剧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现在的国家京剧院,当时剧院的院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

梅兰芳先生是京剧旦角梅派创始人,其位列四大名旦之首,提起京剧艺术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或许就是梅先生。梅先生无论是在艺术还是艺德上都是一流的,很多人或许不喜欢不了解京剧艺术,但是却知道梅先生蓄须明志的故事。

当然了梅兰芳先生当时虽然是中国京剧院的院长但是演出却很少了,所以当时的中国京剧院四大头牌是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四位。

除此之外,梅兰芳先生虽然当时是中国京剧院的院长,但是很少管理,这一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经有戏曲家提及过,认为梅先生当时没有话语权。

天津京剧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是厉慧良等京剧名家牵头组建的,但是当时剧团之内没有能够挑起大梁的老生演员,所以后来去北京请来了杨宝森先生。

天津京剧团当时有两位团长,一位是厉慧良先生,一位是杨宝森先生,这二位都是当时京剧界的顶尖名角。

厉慧良先生的顶尖的大武生,他的表演威武霸气。杨宝森先生是杨派老生创始人,并且位列四大须生之一。这二位当时共同担任团长一职,只不过后来二位关系并不是特别融洽,最终杨宝森先生离开了天津京剧团。

上海京剧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院长是周信芳先生。

周信芳先生是京剧麒派创始人,当时京剧界有一句话,那就是“南麒北马关外唐”的说法。在当时的京剧界周信芳先生也是领军人物之一,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颇为影响力。

在上海京剧院成立之初除了周信芳先生担任院长之外还有童芷苓、言慧珠、李玉茹等等京剧名家。

武汉京剧团

武汉京剧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初为中南京剧团,后来更名为武汉京剧团。第一任院长是周信芳大师,后来周信芳大师去上海京剧院则由麒弟子高百岁先生接任院长一职。

高百岁先生是周信芳大师的得意弟子,他幼年登台,并且文武兼备。高百岁先生是优秀的麒派老生,现在可能很多人会记得麒派这位名家,但是这位名家才是正宗得麒派传人,他的唱腔并不是刻意模仿周先生的嗓音,反而是更加追求神韵和麒派的特点。

这就是建国初期五大京剧剧院团的院团长,他们都是京剧界的名角,而担任院长也更适合,因为他们真的懂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江枫渔火怎堪愁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