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样板戏而出名的京剧名角之:高玉倩,从旦角到李奶奶的艺术人生
更新时间:2025-07-28 23:37 浏览量:1
2018 年 12 月 23 日凌晨 2 时 47 分,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在京逝世,享年 92 岁。在广大戏迷心目中,高玉倩就是 “李奶奶”,“李奶奶”也只能是高玉倩,那个在样板戏《红灯记》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别人演的都是高仿,不是那个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她原来的行当并不是老旦,而是花旦和闺门旦。高玉倩的艺术生涯颇多曲折艰辛,她在事业上的成就虽离不开继承传统,但最重要的方面还是善于勤奋进取和借鉴开拓。
1927 年 2 月 4 日,高玉倩出生于北京,4 岁时被高姓夫妇领养。6 岁上小学,8 岁的她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彼时,位于山东济南的省立剧院到北京招生,高玉倩成功被录取,从此踏上京剧学习之路,主攻青衣花旦。在山东济南时,她凭借扎实的功底,成为 “三小杰” 之一。后来,她进入北平国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成为永字班学员,当时她叫 “高永倩”。在校期间,她开始了新一轮的刻苦练功,练 “跷功” 时,脚上磨出泡破了,疼痛无比,站一会儿就哆嗦,但她依然咬牙坚持。
高玉倩江世玉合演《评雪辩踪》
由于学校出名的师姐众多,所以,高玉倩在校期间几乎没演过什么主角,往往只能演 “宫女” 这类小角色。不过,她却从这段经历中找到了收获。她后来回忆道,老在台上跑宫女也有好处,台上唱什么都得听,只要有心,就能记在脑子里,就这么学会了不少戏。在学校时,她还主动给师姐李玉茹帮忙抄写剧本,抄双份儿,其中一份留给自己。到文化课考试时,老师出题从剧本出,她一下考了前三名,得到五块钱奖学金,她把其中三块钱给母亲补贴家用。
李世济关肃霜高玉倩
有趣的是,中华戏校解散后,有同学跟她说,“永” 字上的差不多就你一人了,还不往上 “蹦” 一个字儿?于是,她自己做主,改名 “高玉倩”。从中华戏校出来后,高玉倩面临着找搭班唱戏机会的难题,一度想过改行,还应聘过打字员,但没成功。
1941 年,高玉倩开始搭班演戏,她曾在周信芳剧团、李少春剧团(起社)及其他剧团任演员,在平、津、沪等地演出传统剧目《王宝钏》《玉堂春》《十三妹》《坐楼杀惜》《红娘》《奇双会》等,逐渐崭露头角。
高玉倩的花旦形象
1947 年,高玉倩迎来了京剧生涯的又一重要时刻。这一年,她在上海经姜妙香先生引荐,拜梅兰芳先生为师,专攻青衣、花旦、刀马旦。同年秋,她加入焦菊隐主办的北平艺术馆,演出改良京剧《桃花扇》《新蝴蝶梦》《九件衣》等,还曾参加根据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铸情记》的演出。
1949 年 7 月 28 日,高玉倩作为发起人之一,参加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同年 9 月考入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 年她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前身)任普通演员。
此后,她主演了诸多剧目,扮演的主要角色有《凤凰二乔》中的大乔、《人面桃花》中的杜宜春、《彩楼记》中的刘翠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凤还巢》中的程雪娥、《吕布与貂婵》中的貂婵、《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牛皋招亲》中的戚赛玉、《小放牛》中的村姑等,在京剧舞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1964 年,一个改变高玉倩艺术人生轨迹的机会悄然来临。中国京剧院计划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剧院副院长、导演阿甲希望高玉倩来演剧中的李奶奶。当高玉倩听到这个消息时,她十分惊讶,因为她一直学的是花旦、青衣,主要演年轻活泼伶俐的小家碧玉、丫鬟以及中青年女性,并没有专门学过表现老年女性的老旦,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行挑战。然而,阿甲导演坚信她能演好,让她回去好好读剧本,体会人物准备投入排练。就这样,高玉倩接受了扮演李奶奶的任务。
高玉倩刘长瑜李少春演《红灯记》
接下角色后,高玉倩深知责任重大,她一遍一遍地细读剧本,开始认真琢磨起李奶奶这人物该怎么演、怎样才能演得像演得好。一般演员接了一个新戏的角色,都是先找表演上的 “俏头”,但高玉倩不是这样,而是采取一字一句不放过,一点一滴下苦功夫的 “笨” 方法。她首先从李奶奶的形态与神态入手,上班下班的路上都学老太太走路的步态,平时的手势、眼神也刻意模仿着老人的样子;回到家里,干什么也都琢磨着按照老人的自我感觉去做,就这样慢慢向人物靠拢,进入了李奶奶的角色。
对高玉倩来说,更大的难题与挑战是嗓子。因为她本是唱旦角的,从没学过老旦,可李奶奶按行当属老旦,唱念都得用大嗓。怎么办?她只有另辟蹊径小嗓改大嗓,用心去揣摩、去练。她整天跟着了魔似的,为了避免让人听见练习时可能出现的嗓音问题,她背着团里人去下私功。最终,愣是把大嗓给练出来了。当时她还有顾虑,担心演完了《红灯记》,小嗓也找不回来了,但没想到的是,《红灯记》一演就是那么多年,而她的艺术人生和李奶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没分开过。
高玉倩杜近芳合演《红灯记》
1971 年,现代京剧影片《红灯记》上映,作为文革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高玉倩因饰演李奶奶这一角色使她成为知名演员。此后,《红灯记》不断演出,高玉倩也一直活跃在这个角色中,成为了观众心目中李奶奶的最佳代言人。
除了在京剧舞台上成为“李奶奶”的不二人选,高玉倩还涉足过影视领域。1986 年,她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计收猪八戒” 一集中饰演高老太,以其精湛的表演将高老太这一角色演绎得生动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玉倩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她戏路宽广,善于博采众长。在演出传统剧中,她注意学习各流派的特点,又不墨守成规,既严肃地遵循京剧的表演程式,又能大胆突破,有所创新。行事低调,为人谦和,是京剧人对高玉倩的一致评价。她善良、平和,从不对人发脾气。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角色的深入揣摩,为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高玉倩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塑造的经典角色,如 “李奶奶”“高老太” 等,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