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49后第一批14位京剧一级演员都是谁?他们工资多少?
更新时间:2025-08-01 07:11 浏览量:1
一、49年后京剧界第一批老文艺一级仅14人,分别是:
1957年资料
(一)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梅、尚、程、荀在艺术上各树一帜,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并各有独自的剧目、师承及传人,四大名旦是京剧界的传奇。他们打破了京剧以生行为主的传统格局,提升旦角的艺术地位。
四大名旦
(二)四大须生中的两位:马连良、谭富英
5、马连良(1901~1966),幼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采众家之长,创制清新柔润、潇洒俊逸的“马派”。
6、谭富英(1906~1977),幼年拜萧长华等为师,后拜余叔岩为师,唱腔继承“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称为“新谭派”。
1957年资料
(三)两位新旦角流派创始人:张君秋、赵燕侠
7、张君秋(1920年~1997年),京剧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融为一体。
8、赵燕侠(1928年~2025年),京剧旦角赵派创始人。曾拜荀慧生为师,在荀派基础上,创立赵派艺术。其表演洒脱、嗓音甜亮、唱腔悠扬、念白清脆、咬字清晰。
(四)小生第一人:叶盛兰
叶盛兰
9、叶盛兰(1914年~1978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全面地发扬程派小生,被认为是当代小生首席,叶派小生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小生流派。
(五)净行三杰之一:郝寿臣
郝寿臣
10、郝寿臣(1886年~1961年),京剧演员、教育家,工架子花脸,创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与侯喜瑞、金少山并称"净行三杰",与金少山并称"黑金白郝"(又称"南金北郝")。
(六)被誉为十净九裘:裘盛戎
裘盛戎
11、裘盛戎(1915年~1971年),京剧净角演员、裘派艺术创始人、北京京剧院的奠基人。成功融合金、郝、侯三大流派之精髓创立裘派,形成现今“十净九裘”局面。
(七)南派京剧的两个泰斗:盖叫天、麒麟童周信芳
12、盖叫天(1888年~1971年),京剧演员,工武生。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在继承李春来武生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盖派艺术,有“江南第一武生”“江南活武松”之称。
周信芳
13、周信芳(1895年-1975年),艺名麒麟童,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与马连良、唐韵笙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是与梅兰芳齐名的“人民艺术家”,是公认为京剧海派代表人物。
(八)李神仙、美猴王:李少春
李少春
14、李少春(1919年—1975年),京剧演员,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李少春文宗余(余叔岩)而武宗杨(杨小楼),博而又精,杂而又纯。他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继往开来,创造极富。老生戏、武生戏、红生戏、猴子戏、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戏,每出戏都闪烁着光芒。
二、第二批老文艺一级有10人,分别为:
(一)四大须生之一:杨宝森
杨宝森
15、杨宝森(1909年~1958年),京剧演员,工老生。20世纪50年代在精研谭、余的基础上,成就了以韵味取胜、从细微处体现旋律、细腻而不琐碎、耐人回味的艺术风格,世称“杨派”。生行有“十生九杨”一说。
(二)袁派架子花创始人:袁世海
袁世海
16、袁世海(1916年~2002年),京剧表演艺术家,有“活曹操”“活张飞”“活李逵”和“活鲁智深”之美誉,开创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形成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
李少春与李万春
17、李万春(1911年~1985年),京剧演员,工武生,是京剧武生表演的集大成者、开拓者、创新者,被称为继“武生泰斗”杨小楼之后最有表演成果和艺术影响的一代武生宗师,创立了武生行里的新流派——李派。李万春功力深厚,念唱俱佳,文武兼擅,长靠、短打、箭衣、猴戏、红生戏均见功力,塑造的武松、猴王、关羽生动形象,饮誉剧坛。“北派”有史以来以演武松戏闻名的第一位,有北派“活武松”之称。
(三)兼学尚、荀:吴素秋
吴素秋
18、吴素秋(1922年~2016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师从李凌枫、魏莲芳、何佩华、赵桐珊,后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
(四)武汉三位名家:高盛麟、高百岁、陈鹤峰
高盛麟
19、高盛麟(1915年~1989年),京剧演员,工武生,兼演老生,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之子。高盛麟唱念作打各功技艺,均有深厚根底,宗法杨门,兼得黄派风范,又受王鸿寿、周信芳、盖叫天影响,取精用宏,自成一派。
20、高百岁(1902年~1969年),京剧老生演员。15岁拜周信芳为师,表演融合麒派特色,形成朴拙苍劲的“高派”风格。
21、陈鹤峰 (1904年一1981年),京剧老生,1932年拜师周信芳,表演风格以“麒派”为基调,博采众家之长,同时依据自身的秉赋条件,创新发展。
(五)天津武生大家:厉慧良
厉慧良
22、厉慧良(1923年~1995年),京剧演员,工武生,“厉家五虎”之一,创立享誉菊坛的“厉派”武生艺术。如他创造出单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夹鞭、飞脚过人、飞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飞叉下桌、拧身跨腿、飞脚三越等十项绝技,影响深远。
(六)“关外唐”之:唐韵笙
唐韵笙
23、唐韵笙(1903年~1971年),京剧演员,工老生,兼演红生。与周信芳、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创立“唐派”艺术,是东北形成的唯一一个能够代表和全面体现关东京剧风格的艺术流派。唐韵笙多才多艺,功底深厚,昆乱皆精,文武兼备,除本工老生外,净、老旦,他都能演,是老生行当中的多面手。
(七)京昆大师:俞振飞
24、俞振飞(1902年~1993年),京剧、昆剧演员,工小生。身兼京、昆两种表演艺术,把昆曲中歌和舞表演手段和京剧的明快结合起来,形成俞派小生。
三、其他京剧名家的评级
1957年资料
1、二级:奚啸伯、叶盛章、杨宝忠、宋德珠、杜近芳、言慧珠、童芷苓
2、三级:丁至云、赵荣琛、黄桂秋、毛世来、王金璐
3、四级:梅葆玖、谭元寿、李世济、李元春
4、五级:童祥苓
四、当时名家的工资待遇
工资方面主角,尤其是头牌与配角有较大差距。
同为一级的马连良工资1020元、谭富英900元、张君秋870元、裘盛戎840元。老旦李多奎282元、名丑马富禄282元、李四广151.8元、慈少泉150元、钮荣亮120元。
二路老生陈少霖288元,武生黄元庆210元,谭元寿虽然只有文艺四级,但作为主角工资达到198元。马长礼135元、郭和咏120元、马崇仁105元。
琴师李慕良258元、司鼓谭世秀126元、琴师何顺信162元、汪本贞120元、耿少峰105元、张似云105元、高文静78元。
唐韵笙、马连良、周信芳
第一批、第二批的“一级演员”中,除了吴素秋(也有“吴派”之说)高盛麟、高百岁、陈鹤峰四位,其余都是流派创始人。当你看到奚啸伯、童芷苓是二级演员,童祥苓是五级演员的时候,一定会大为感慨。在当今京剧界,会唱十几出戏就敢称“名家”,京剧大师满天飞,更甚者有些人敢称“宗师”、“第一人”,如果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复生,他们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