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王珮瑜:那个在京剧圈折腾的女人,凭什么让马东全场起立?

更新时间:2025-07-14 22:25  浏览量:1

当《奇葩大会》的聚光灯打在王珮瑜身上时,全场观众突然集体起立鼓掌。这个穿着素色长衫的京剧演员愣住了——她比谁都清楚,这掌声从来不是给她个人的。

台下的马东眼里闪着光,蔡康永微微颔首。此刻站在舞台中央的,不仅是一个京剧演员,更是一个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走钢丝的勇者。有人骂她"离经叛道",说她把百年京剧搞成了"网红生意";可她却在采访里笑着说:"现在多疯都不怕,我回得来。"

一、曾羞于说自己是"唱戏的"

十七岁那年,王珮瑜蹲在长安大戏院后台,听见师父指着台上的于魁智说:"珮瑜,这才叫'角儿'。"当时舞台上的于魁智正唱到《野猪林》的高潮,台下叫好声差点掀翻屋顶。

那时的王珮瑜还不知道,多年后她会成为余派第四代传人,会拿到"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的奖杯。她只知道,每次有人问起职业,自己总要含糊地说"搞文化的"——在那个年代,京剧演员的标签是"清苦""落伍",像件蒙尘的旧家具,好看却不实用。

她有个藏在心里的执念:老辈京剧演员从没刻意做过"品牌",可梅兰芳、余叔岩哪个不是响当当的招牌?"京剧本身就是超级IP啊,有故事,有规矩,有真本事。"这个念头,后来成了她"折腾"的起点。

二、从"开锣"到"蹲底",巅峰时摔得最痛

刚进剧团那几年,王珮瑜总在开场戏里跑龙套。后台化妆镜前,老演员们打趣她:"小丫头片子,想唱压轴戏?"她不说话,只是把髯口绑得更紧些。

两年后,她排到了第四位;又过两年,终于站到了"蹲底"的位置——整场演出的最后一个,最受瞩目的位置。可站得越高,越怕摔。她发现,年轻演员的嗓子亮,身段活,自己这点"老本"根本不够打。

2005年,手里攥着几十万积蓄的王珮瑜决定"下海"。她拉着朋友搞戏班,却发现体制内的门根本敲不开。"就像我闭着眼往下跳,别人都在岸上看笑话。"2006年灰头土脸回剧团时,组织给她办了场《乾旦坤生》专场。

那场戏成了她一辈子的刺。因为调门起得低,台下第一次响起"倒好"——观众喝倒彩的声音,比叫好声更刺耳。"那时候才明白,站C位就要扛事,掌声要接,骂声也得受着。"多年后再提这事,她指尖还在微微发颤。

三、当京剧遇上淘宝和喜马拉雅

2010年,王珮瑜再次离开剧团。这次她没搞戏班,而是开了家淘宝店,卖起印着京剧脸谱的"瑜茶";她在喜马拉雅开了门课,叫《京剧其实很好玩》,把《空城计》讲成"职场生存指南";后来她甚至站上《奇葩大会》,跟年轻人聊"京剧里的社交牛逼症"。

骂声跟着就来了。"不务正业""糟蹋传统""想红想疯了"——评论区里的话像刀子。可她有自己的道理:"别人骂得痛,说明骂对了。真金不怕火炼,怕烧的不是好东西。"

她在商学院啃过《市场营销》,跟互联网大佬讨教过"流量密码"。左手翻着《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周年》,右手算着演出成本,这种撕裂感反而让她更清醒:"京剧当艺术品要雅,当商品得俗,雅俗共赏才能活下去。"

四、带着枷锁跳舞,才跳得最动人

王珮瑜有个形象的比喻:"我们都是带着枷锁跳舞的人。"这枷锁就是传承——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师父传下的唱腔,既是护身符,也是紧箍咒。

她每年花大量时间"投师访友",专学那些快失传的老戏。有人说:"失传的都是该被淘汰的。"她却急得红了脸:"有些戏难到没人敢演,不是不好,是太好!就像老菜谱,工序复杂才更见功夫。"

去年在苏州,她找到一位九十岁的老艺人,学了出《审头刺汤》的绝活儿。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些玩意儿,就等你这样的人来接。"那天她在老人家里学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赶去录制综艺,镜头前依然神采飞扬。

五、京剧的困局,不止于"没人看"

王珮瑜常对着空了一半的剧场发呆。角儿走了,观众老了,舞台空了——这些话像石头压在她心上。她知道,京剧的困境不是单靠"创新"就能破局的。

有人提议用电子乐代替锣鼓点,被她一口回绝:"你知道锣鼓点里藏着什么吗?演员抬脚的节奏,心里的情绪,全在那'咚咚锵'里呢!"

短视频时代,年轻人习惯了"3秒抓眼球",可京剧的韵味要慢慢品。就像喝功夫茶,急不得。她试着在抖音发过"15秒学唱段",点赞量很高,可真正走进剧场的人还是少。

更让人揪心的是文化断层。现在的孩子知道《复仇者联盟》,却未必听过《赵氏孤儿》;能背网红段子,却不懂"怒沉百宝箱"的决绝。"连故事都没人知道了,谁还来看戏呢?"

六、结语:总有人要撑着这舞台

采访结束时,王珮瑜正要去排新戏。后台里,年轻演员们在刷手机,老艺人在吊嗓子,她的保温杯里泡着胖大海,旁边堆着一摞剧本。

"我不算有天分,就是认真。"她说这话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鬓角的碎发上,像镀了层金边。"总有人要撑着这舞台,哪怕撑得辛苦点。"

或许就像她常说的:"我不怕走得远,因为根扎得深。"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尝试,不过是想让京剧在这个时代喘口气,活下去,活得更好。

毕竟,好戏不该只藏在博物馆里,它该在舞台上,在人心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掌声里。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