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戏曲的衰落,谈如今年轻一代喜欢的越剧陈丽君京剧陶阳
更新时间:2025-05-11 23:04 浏览量:3
(这是网友和我的聊天内容,谈的是戏曲如今的一些状况,也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大家看看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
陈丽君
网友:聊如今时代,越剧大火的陈丽君和京剧麒麟剧社的陶阳,这些年轻一代喜欢的戏曲演员,我也想说几句。
我觉得戏曲要走向大众,就一定不要曲高和寡,观众只要喜欢,只要愿意看就好了,年轻人喜欢戏曲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我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就看王君安的越剧,由此而喜欢上了越剧,看严凤英的《女驸马》喜欢上了黄梅戏,这些年各种戏曲也看了不少,那些年戏曲里面我唯独不咋喜欢的就是京剧,喜欢也只喜欢流水那一段,其他时候啊~啊~啊·啊的气口实在是没有耐心听下去。
陶阳
只是到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了陶阳,喜欢上了陶阳,从此也知道了一些京剧小知识。开始由喜欢了解陶阳而对京剧开始接受。以前我也是在电视上看看戏曲,后来喜欢他,我也开始走进剧院去看戏。
戏曲是一门现场艺术,可以说,真的走进去剧院的时候我发现一场戏几个小时下来,我压根不会想看手机,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欣赏戏曲也能让人流连忘返,那几个小时我是完全沉浸式欣赏的,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渠道发现的戏曲,只要你耐心去听,一定会品尝到传统艺术的美,至于喜欢戏曲更加不需要什么理由。
我小时候爱看越剧单纯的就是看脸看服装,脸好看,服装精美,陶阳也说他学戏的起源也是因为喜欢戏曲服装的精美。所以我觉得不需要拘泥于什么形式,只要大家能够因为这个机缘了解到戏曲就好。
陶阳
至于今天越剧陈丽君的爆火,我觉得也很好,是好事情。虽然她的唱功不如前辈,但是相信她会逐渐进步,更重要的是如她所说,她只是一颗小石子,希望激起大家喜欢戏曲的千层浪,我也很高兴,能够在21世纪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陈丽君,还有陶阳等等,这些为了戏曲献身的年轻艺人,为了唱戏而唱戏,这很让人敬佩和感动。
戏曲演员都是十年磨一剑,很辛苦的,陶阳也说过诸如类似的话:“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是我希望你们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我们国家总有一群赤子之心的人怀抱着简单单纯的理想而在努力奋斗中,戏曲式微是一定的,在大环境之下,但是有这些演员还在努力坚持着,我相信会有年轻人越来越爱戏曲的。
其实戏曲只要沉下心去看和看电视剧没有区别,甚至比如今冗长的电视剧还更加精简,就可以将啰啰嗦嗦七八十集还不知所云的电视剧浓缩成几个小时的一台大戏。
陈丽君
其次我虽然还没看过陈丽君的现场,但是我看过陶阳的现场,剧场还是很多年轻血液的,上次坐我旁边的就是一个大学生,她和我交流,她说喜欢京剧七八年了,大家也不仅喜欢陶阳,也喜欢李胜素,于魁智,凌珂,大家也会走进其他人的剧场看戏啊!年轻人也许不如老戏迷见多识广,但是年轻人也知道欣赏美好的事物呀!
我: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表达过这样的一层意思,德云社(麒麟剧社)的演员技术上可能不如专业演员,但他们知道怎么取悦观众让观众掏钱买票进剧场,郭德纲就说:“你天天喊戏曲振兴,你得先让它活下来,它都死了没人看,那还谈什么振兴”。我觉得人家说的对。
网友: 是呀,麒麟剧社的演员唱的是不如那些名家,但是陶阳一直都有在努力,最重要的是他真的能让从来没听过戏的观众去了解戏曲,关注戏曲,我觉得这也是他起到的作用,哪怕把他当做抛砖引玉的那块砖呢?(虽然在我的心里他是一块璞玉)那不比一味的抨击要强吗?
陶阳
何况陶阳真的有很认真的在学习戏曲,很认真的努力,一个能说出“你们喜欢不喜欢我没关系,但是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喜欢我们的传统艺术”的人,我觉得是真的对戏曲爱的很深了。
而且戏曲演员真的挺不容易的,舞台上那些僵身,飞跪,其实对演员的身体伤害都挺大的,但是戏曲演员从来没喊过苦呀!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这也是令人动容的一点。
网友:我个人认为戏曲要想复兴必须得有观众买票看而不是送票吸引观众看,也就是有市场,而且是持续的市场。
什么是持续的市场?不管你是大角,还是省级剧院的角,市级剧院的角都能有市场,老少青各年龄段都有。而且市场一定要有个好的导向,不要走成了流量明星吸引观众的路子,否则只会让演员业务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市场优良态退化。
这样有了市场以后,有人想学戏剧,学的人多了出现天才的可能性才会增加,否则只期待天才出现那是等,太消极了。
有了市场除了吸进观众数量,学习者数量还吸引了创作者的加入。有市场,创作者有收入,进一步地在合理市场导向和管理前提下优化新编剧的质量。像上世纪京剧市场规模扩大后就催生了很多优秀剧本诞生,例如翁偶虹创作的《锁麟囊》。这样,买票观众多,催生市场规模大,爱好者增多,从业者增多,优秀演员苗子增多,创作者增多,传统剧目与创新剧目质量上升,进一步优化市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陈丽君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优化市场,不否认,出现天才型人物的确可以优化市场,但往往这样的人才是在具备一定市场规模的前提下才出现。不然就只能消极地等这样的人物出现了,这是不现实的。
现在中国整个生活节奏偏快,而传统戏曲除了一些动作戏偏多的剧目整个欣赏状态节奏偏慢。二者文化心态的不同是传统戏曲落寞的原因之一,这既不能怨观众欣赏不来,也并非传统戏曲固步自封。
慢节奏,戏曲唱法,步法,戏曲服饰本身就是传统戏曲美的优势,把这些全都丢掉是买椟还珠,不识货。如何处理观众和戏曲的矛盾是打开戏曲市场的关键,不是观众改变戏曲审美就是戏曲影响观众审美,历史洪流究竟如何走目前尚未可知,二者最终达成怎么样的平衡也未可知。但在这之前,首先希望戏曲界演员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宣传系统提升戏曲的宣传水平,让更多人知道戏曲走进剧院,逐步增大戏曲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