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齐淑芳:抛弃丈夫,携30名演员赴美定居,晚年却选择回国
更新时间:2025-05-06 14:27 浏览量:6
齐淑芳曾是京剧界的金字招牌,她16岁成名,
带着京剧走上世界舞台,但她后来却选择前往美国生活,
不仅如此,她还直接带走了30名年轻演员,
让国内京剧陷入低谷,很久都没有缓过气来。
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的她已经81岁了,
她有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后悔呢?
她能称为京剧大家,很大程度上,
都是因为家里的环境,他们家几乎全是京剧行家。
大哥甚至还是剧团院长,大嫂也是武旦中鼎鼎有名的存在。
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从小就听惯了锣鼓声,
京剧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6岁,她开始跟戏曲大师龚云甫学武旦,
12岁登台,14岁考进上海戏曲学院。
她的努力和天赋很快显现,16岁演《三战张月娥》,
一举成名,连毛主席都为她改剧本。
这些亮眼的表现,使得她成了60年代京剧界的明星。
离开学校后,她进了上海京剧院,跟不少名家搭档,
演了《青石山》《白蛇传》等戏,文武兼备的表演让她名气更大。
后来她的名气还传到了国外,她带队去西欧巡演,
巴黎的观众掌声不断,她成了京剧走向世界的先锋。
就连大师梅兰芳提起她,也是赞不绝口,她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可谁也没想到,她后来的作出的选择,会让这一切蒙上阴影。
88年的时候,她已经是界内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了,
于是就派她带着30多人去美国演出。
演出完后,她赢得了满堂喝彩,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
结果她和整个团队决定留在美国,不回国了。
这件事在国内炸开了锅,
剧院一下失去了这么多年轻有为的好片演员,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
很多人骂她“叛国贼”,觉得她辜负了国家的培养。
更让人难受的是,她带走的30名年轻演员,
是京剧的未来,他们的离开让传承几乎断了线。
她后来承受不住骂名,于是就说自己想让这门艺术,
在美国扎根,试着把京剧跟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可这理由在当时听起来站不住脚。那时候中国的经济不算太发达,
演员收入普遍不高,美国的生活对很多人有吸引力。
她的选择,很难不让人觉得有个人利益的考虑。
而且她不是一个人走,而是带了一整支团队走,
这对京剧团的打击不是她一个人能比的。
这件事还让人怀疑,她是不是影响了那些年轻演员。
这些演员很多都还年轻,没太多主见,可能被她的决定带着走。
不管真相怎样,她作为领队,责任更大。
她的行为伤了祖国,也让支持她的观众觉得被背叛,
这一点是她永远也抹不掉的。
留在那个当时人人都想去的地方后,她的日子并不好过。
京剧这种艺术门槛太高,只有国内的观众懂得欣赏,
在美国没什么市场,剧团挣的钱连开支都不够。
跟她一起去的演员,很多因为生活难熬,
改行干别的,有的甚至去餐馆打工。
她自己也干过刷盘子这种活,生活很不容易。
尽管这样,她还是坚持在那里生活下去,没有想回国的念头。
她努力了多年,终于算是在华人圈有了点名气。
她的团队上了百老汇舞台,还拿了美国传统艺术的奖,收到布什总统的贺信。
这些成绩看起来不错,但跟她在国内的影响比,差得远。
她想让京剧跟西方文化融合的计划,
也因为市场和文化差异,没什么成果。
更关键的是,她带去的大多数非常优秀的人才,
大多没继续坚持,而是纷纷转行谋求生活,她的初衷根本没实现。
齐淑芳的选择,不光影响了京剧团,她自己的生活也付出了代价。
她跟丈夫的婚姻,曾经是京剧团里的美谈,一度被认为是模范。
她丈夫也很不简单,非常有才华,
不仅是指挥家,同样还是一名作曲家。
两人因为这部戏认识,感情很好。
可她名气大了后,经常出国演出,夫妻俩见面的时间少了。
她在事业最忙的时候,放弃了要孩子,
甚至有过一次流产,这让龚国泰很失落。
在她去美国前,她丈夫大公无私,
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别人,没跟她一起去。
后来他明确反对她留在那里,可为了美国的生活,
她不惜选择了离婚,也要留在那里。
这段感情的破灭,不只是感情的遗憾,
也让她丈夫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
在美国,她后来也选择再婚,但生活还是不容易。
她的选择,让她失去了家庭,也让外界对她的动机更不信任。
直到08年的时候,等到她的热度过去了,
66岁的她才回到中国,说想“落叶归根”,继续为京剧出力。
她回了上海京剧院,教新人,传经验。
如今她还计划去纽约参加演出,说明她晚年还在京剧圈活跃。
可她的回国,没能让所有人释怀。
有人觉得,她是美国日子不好过才回来,
或者因为法律上的时效问题才敢回。
她的解释——想让传统艺术在美国发展,
很多人不买账,觉得她就是为自己找理由。
她在国内确实做了一些事,比如教年轻演员,
可跟她当年的影响力比,这些贡献不算多。
更重要的是,她没为1988年的决定公开道歉,
也没正面回应对京剧团的伤害。
她的态度,让人觉得她的回归更像是为自己考虑,不是真心弥补。
回国后,她做了些事,可没道歉,没解释清楚当年的伤害。
她的回归,感觉更像为自己考虑,不是为京剧团弥补。
作为大师,她本该是文化的守护者,可她却让争议盖住了光芒。
才华再大,没责任感,也会留下遗憾。
京剧是国粹,百年风雨没倒下。
她个人的错,不该是京剧的污点,而是后人的教训。
文化传承,需扎根,也需要担当。
希望她的故事,能让我们更珍惜京剧,也更明白责任的重量。
中国新闻网:齐淑芳带着京剧走遍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