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连成东家牛子厚:东北巨富到京剧“再造之父”的趣闻轶事(下)
更新时间:2025-04-28 07:55 浏览量:7
——书接上文。
1904年,牛子厚出资280两白银(当时1两白银大约可以买200斤大米,换算成当代物价,约折合人民币800-1000元),与叶春善邀请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仁名誉社长)共同创办了京剧史上的最大科班——喜连成社。牛子厚规定,科班内的经费开支,可以随时到牛家名下的源升庆汇票庄支取,业务方面,完全交由叶春善全权主持。——据牛子厚的曾孙牛绍飞介绍,牛子厚曾多次嘱咐叶春善,把自己应得的利润交到柜上,多给教师改善伙食和学生增加一些点心钱。从科班创建到解散,牛家从未从中分到一份红利。
1912年,喜连成科班入新东家沈家,牛子厚淡出科班管理,但并没有隔断与梨园行的情分。同年,牛子厚在吉林建成庆升茶园,邀京班来吉林演出 ;还资助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置办戏箱以及出山海关演出的路费 。
1917年,京剧泰斗谭鑫培因病辞世,牛子厚特派他的儿子牛瀚章代为送行。
1919年和1924年,梅兰芳两赴日本演出,牛子厚是推手之一。
1943年4月7日,牛子厚离世。当时,牛子厚的部分家属因生活在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伪满洲国,不能前来祭奠。北京京剧界的人士主动承担起操办牛子厚后事的所有事宜,叶家“五虎”兄弟(叶春善的五个儿子)全部上阵守灵。
叶春善
牛子厚的遗体停放在北京西城区的长春寺内,每天来祭拜牛子厚的人络绎不绝。多日后,牛子厚的灵柩在亲属和叶家兄弟、富连成科班教师王连平、段富环等的护送下,回到家乡吉林城。
吉林城内等待迎接牛子厚灵柩的人多达几百人,曾受牛家施粥恩惠的乞丐争相抬棺,梨园弟子们穿着改自戏服的孝衣步行送行在长长的路上,大家缓慢前行。直到牛子厚的灵柩被放入地穴。至此,为延续京剧,出资创办喜连成科班并为之操劳了半生的牛子厚,长眠在吉林城西北郊沙河子牛家山。
梅兰芳与秘书许姬传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中,梅大师这样说;“提到我幼年的生活,是离不开喜连成的。”
1952年3月,梅兰芳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到吉林义演,。在演出间隙,梅兰芳在原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振庭陪同下,由牛子厚长孙牛世勋带路,专门到吉林城北沙河子乡晓光村牛家山祖茔,凭吊牛子厚。梅兰芳站在墓前恭恭敬敬三鞠躬,表达他对牛子厚的尊敬和思念之情。梅大师还利用演出休息时间,特意会见了牛子厚另一个孙子牛世光,并给部分资金以示关怀。
2004年,“纪念喜(富)连成社成立一百周年”活动在吉林市举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叶少兰、李维康等莅临现场,并登台表演。在这次活动中,梅葆玖盛赞喜(富)连成社是中国京剧界的“北大、清华”。
吉林省京剧院精心打造、京剧名家裴咏杰、王萍主演的原创麒派现代京剧《牛子厚》,2009年9月与观众见面,生动地再现了吉林富商牛子厚创建“喜(富)连成”京剧科班,培养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等京剧大师的传奇经历,曾在全国各地演出数百场,轰动一时。
“黄金散尽培新蕊,皮黄声里写春秋。”牛子厚利用商道滋养文脉,为松花江畔永留激荡不息的戏韵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