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国家大剧院传来江西好声音

更新时间:2025-04-10 10:46  浏览量:8

在俞峰、朱曼、王丽达等顶尖艺术家的助力下,《江西组曲》成为首部在国家大剧院完整亮相的江西题材交响乐作品。当音乐在顶尖的艺术殿堂里奏响,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是赣鄱文化最生动的注脚,无需言语,自有千言万语。

作者 | 刘紫娟

题图 | 《江西组曲》奏响国家大剧院

昨晚的国家大剧院,人潮涌动、座无虚席。江西唯一职业交响乐团——南昌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南交”)携大型原创交响乐《江西组曲》,登上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场极具江西风情的音乐盛典。

歌以咏志,乐为心声。指挥棒划破空气的刹那,整个音乐厅仿佛化作江西的山水长卷。赣鄱儿女的山水豪情、千年文脉、红色基因,在旋律交织中次第铺展,凝练的江西魅力在顶尖的艺术殿堂里绽放。一份来自红土地的深情告白,在掌声雷动中久久回响。

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竟能承载如此厚重的期待?

《江西组曲》俞峰、朱曼与南昌交响乐团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的首秀圆满成功。

原创的诞生

当交响乐这一漂洋过海的舶来品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本土原创作品化身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纽带,成为城市交响乐团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江西组曲》的创作始于2022年,彼时南昌交响乐团成立仅一年,亟须一部具有江西地域特色的原创作品。

“一个乐团要发展,得从演奏经典走向创造经典,我们要拿出有江西‘味’的原创作品去跟别人掰手腕。”南昌交响乐团副团长钟昕坦言。在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的支持下,南昌交响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张帅,为江西和南交量身打造一部交响组曲。张教授这次要做的,就是让交响乐成为流动的镜头,把江西的千年过往与时代脉动,都“拍”进音符里。

张帅深入江西各地采风,挖掘文化记忆的“活化石”,赣南采茶戏的韵律、景德镇窑火的节奏、滕王阁诗词的意境,一连串带着赣味气息的文化符号,在他的乐谱中交织成音乐图景。“每个乐章中,我都大量使用了江西民间音乐素材,包括采茶戏、山歌、采茶调、赣南小调等,特别是运用了像《十送红军》这种民歌素材,赋予作品历史的纵深感与情感的穿透力。”张帅说。

创作中最动人的火花,源自指挥家朱曼的一次提议:“能否在音色方面加入一些民族乐器的色彩?”张帅于是选用笛子、琵琶、古筝和二胡,让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承担主题旋律的演奏,同时给木管、铜管等西洋乐器以及弦乐对应的独奏声部设计了对应段落,在《江西组曲》中实现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的“跨界联袂”。

“从古至今,这片赣鄱大地的形成、建设、发展从来都不曾脱离伟大而勤劳的江西人民,所以这次我把饱含深情的《江西组曲》送给江西人民。”张帅如此定义这部作品。也正是这部既留存文化记忆、又敞开创新气度的作品,让南昌交响乐团既深扎传统文化的根系,又舒展现代艺术的枝叶,在音乐丛林里长出自己的年轮。

南昌交响乐团演奏《江西组曲》。

时间的沉淀

一部交响乐的诞生,是时光褶皱里的灵感结晶,是创作者脑海中星云碰撞的产物。从空白的五线谱起笔,《江西组曲》历经两年时光,逐渐从雏形演变为包含序曲、六个乐章及尾声的完整作品。

从2023年新年音乐会上首次奏响序曲,到同年“七一”建党节呈现四乐章版本,再到2024年7月1日完整版在江西艺术中心震撼首演,这部“听得见的江西纪录片”完成了从纸面到舞台的蜕变。

张帅回忆,创作初衷就是打造一部至少六个乐章、能涵盖整场音乐会的作品,因此在2024年特意增加了概括全曲精髓的序曲,并专门创作尾声歌曲《我在江西等你》。新增的序曲如画卷开篇,勾勒江西山水轮廓;结尾则以人声歌唱收束,让作品在文化叙事之外,多了一份直抵人心的情感共鸣。

《江西组曲》的打磨过程,与南昌交响乐团的成长轨迹深度交织。2022年以来,乐团秉持“用交响乐讲好江西故事”的初心,在各大舞台频频亮相:从受邀演绎国家大剧院《百年巨匠》音乐篇,到中国歌剧节、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的跨省交流,再到参演全国瞩目的央视跨年晚会,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乐团用扎实的演奏功底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逐渐在业内积累起知名度与辨识度。

2024年12月,好消息再次传来——经过严格评审,《江西组曲》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这份“国家级”认可既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成为乐团迈向更高舞台的强劲推力。

带着江西的文化基因,南昌交响乐团从地方剧院一步步走向国家级舞台。2025年4月,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这项创办于2008年的国家级艺术盛会,首次迎来江西本土交响乐团的专场演出。在俞峰、朱曼、王丽达等顶尖艺术家的助力下,《江西组曲》也成为首部在国家大剧院完整亮相的江西题材交响乐作品。

南昌交响乐团党支部书记钟水明表示:“我们希望独特的交响音乐能成为江西文化新名片,让江西的山水人文、红色精神与时代风貌听得见、传得开。”

南昌交响乐团排练现场。

文化的破壁

舞台上,《江西组曲》的旋律在国家大剧院穹顶下澎湃激荡;舞台背后,是整支表演团队的匠心雕琢。

推开排练室的大门,“每一次奏响乐章,都要带着对音乐的敬畏和追求完美的决心”的红色横幅在顶灯映射下格外醒目。高低错落的音符悠然流淌,阳光在《江西组曲》的总谱上投下细碎的金边,长号副首席贾真揉了揉发红的眼眶说:“从3月中旬开始,每晚回家时乐谱还在眼前晃。”

对演奏者们而言,此次国家大剧院之行的挑战藏在细节里。

3月26日,俞峰院长专程从北京飞抵南昌对乐团进行指导。当他的指挥棒划过第六乐章,突然在空中顿住:“既然是这一章是‘赣鄱儿女唱新声’,要怎么唱出来?”俞峰随即对演奏形式进行调整,改吟唱为人声合唱,并增加了两句应时应景的唱词——“赣鄱大地春潮涌,江西儿女唱新声”。乐手们屏息凝听,当合唱声与弦乐群如江潮般涌来,在现场的南昌交响乐团副团长李琼瑶瞬间肃然起敬:“俞院长这一改,真是神来之笔!”

“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指挥家站上舞台,背对着观众,却成为整个乐团的“情感枢纽”。乐手与观众的目光聚焦在指挥的指尖——躬身时如蜻蜓点水,跨步间似排山倒海,指尖起落间,万千音符随指挥棒迸发,牵动着千变万化的情感投入。

“国家大剧院的声场更开阔,乐音反射时间更长,对协作的要求更高,”贾真与队员们反复沟通,“哪怕偶尔没捕捉到声音变化,也要相信指挥的手势、紧跟内心的节拍,从容地完成每一个音符。”指挥的每个手势,都是乐手们心领神会的信号。

音乐是流动的地图,让远方的风景触手可及。“演奏时,眼前总会浮现江西的油菜花田、井冈山的竹海,哪怕不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但我们对祖国山河的感受、对革命历史的触动是共通的,自然就融入到演绎中了。”小提琴演奏员黄少龙分享道。这种跨越地域的共情,在反复练习中悄然生长,最终传递给每一位现场观众。

好的音乐不需要多余的注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演团队坚信《江西组曲》的魅力在于让音符自己说话,唤醒每位观众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记忆——琵琶的清脆、弦乐的悠扬、合唱的激昂,都在讲述着江西故事。

“我在江西等你”,这既是对远方宾客的热忱邀约,亦是对本土文化的深情告白。当乐符在国家大剧院的空间里绽放,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是赣鄱文化最生动的注脚,无需言语,自有千言万语。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