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如何破解民营琼剧团发展难题
更新时间:2025-04-09 11:49 浏览量:8
琼剧《西湖公主》剧照 海南省琼剧院三团供图
“民营琼剧团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在琼剧传承中发挥了半壁江山的作用,但目前处境艰难,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艺术处有关负责人说。为落实海南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有关工作要求,全面了解海南民营琼剧团的发展情况,探索促进民营琼剧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近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对全省民营琼剧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调研显示,截至2024年底,海南省注册登记的民营琼剧团共60余家,规模不一,分布于海口、文昌、琼海、定安、澄迈、万宁、屯昌等地,琼剧从业人员近万人。
年均演出200场 流动演出为主
崇尚轻资产运营模式
海南省琼剧院三团作为一家民营剧团,2010年与海南省琼剧院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国有与民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新模式。靠着灵活的机制,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近些年创排了《椰岛魂》《汉文皇后》《西湖公主》《白马泉涌》《木棉花开》等多部代表作。
除了海南省琼剧院三团外,其他民营琼剧团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演出费用维持运营,政府购买、公益捐赠、企业和社会赞助占少数,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渠道。因缺乏主创人员且无固定的创作经费,民营琼剧团多演出琼剧传统剧目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其他剧种移植而来的传统题材文戏,多为喜剧,以迎合大众市场。
据了解,多数民营琼剧团习惯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以流动演出为主,为农村、乡镇、城中村的祭祀、祈福纳吉活动以及结婚生子、祝寿升学、华侨省亲等喜事提供助兴演出,受众群体涵盖老中青各年龄段,老年观众偏多。
规模较大的民营琼剧团年均演出场次200场左右,中小型民营琼剧团年均演出场次约100场,全年服务观众逾千万人次。民营琼剧团的演出场次和收入在旺季和淡季有较大浮动,平均2万元/场,年均营业额约200万元,平均存活周期5至8年。
水平难提升 老戏走市场
人才匮乏成为发展掣肘
“民营琼剧团主创人才匮乏,尤其是编剧、导演、作曲、舞美非常稀缺,剧团只能复排老戏应对市场,这直接影响到剧目创排和演出质量。”调查发现,民营琼剧团因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演员的专业水平提升缓慢。不少民营琼剧团在演出中多由一两个成熟主角搭配水平有待提高的配角和龙套,整体表演质量难以保证。在收入方面,除了主要演员,其他从业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偏低,人才转行和流失现象突出。
海南艺术职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琼剧从业人员多数毕业于海南艺术职业学院,该校戏曲表演专业(琼剧方向)年招生40人,音乐表演专业(民族器乐方向)年招生25人,与民营琼剧团的年用人需求相比有巨大缺口。
“演员和乐手年龄跨度较大,老中青三代都有,中年从业者居多,青年从业者约占30%,退休返聘人员约占20%,来源主要是海南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或者由琼剧爱好者转行,整体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民营琼剧团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比重低,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含从专业院团和院校加盟演出的人员)不足总人数的35%;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来看,主要集中于表演人才,音乐人才次之,舞美主创人员几乎为零。琼剧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演员和乐手多为中专学历,舞美人员多为初高中学历,缺乏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难以快速掌握吸收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艺。”该负责人说。
据统计,琼剧演出中的传统(经典)剧目占比超过90%,原创剧目年均产量不足10部。总的来说,民营琼剧团演出剧目题材偏窄、类型雷同,在艺术水准和审美上较为粗糙浅显;由于创作新剧目存在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因此很难推出新创剧目,传统大幕戏仍是当前民营院团的主要演出内容。
探索有效途径 引导健康发展
政策扶持需向民营院团倾斜
调研显示,一些民营琼剧团的自身发展定位存在问题,比如在演出淡季为争取有限的演出机会,以压价的方式进行竞争,通常“买一送一”,即采购一场商业演出、赠送一场惠民演出,拉低了演出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再如,有的剧团为了迎合观众和降低成本,随意删改剧本,甚至胡编乱造,牺牲演出质量,忽视演出规律,影响了民营琼剧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民营琼剧团在服装道具布景更新、演出(排练)场地租赁、灯光音响乐器等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工资、剧目创排、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都面临着困难,严重制约了民营琼剧团的发展壮大。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面了解民营琼剧团发展现状之后,将探索促进民营琼剧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加强海南民营琼剧团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业务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要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和自律公约,引导民营琼剧团加强合作交流,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调研报告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制订出台专门针对民营琼剧团的扶持政策,在资金、场地、税收、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设立民营琼剧团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剧目创作、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鼓励各地文化场馆免费或低价向民营琼剧团开放,为其提供演出(排练)场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琼剧行业,引导企业和个人通过赞助、捐赠等方式支持民营琼剧团发展,为民营琼剧团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加强对民营琼剧团从业人员的培训也是重中之重,应邀请专家名师定期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学习和考察交流活动,整体提升民营琼剧团的演出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保障琼剧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行业吸引力。
2025年4月9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海南如何破解民营琼剧团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