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记忆 | 在这里认识“国际巨星”,他用文字告别陪伴一代南京人的长芦影剧院
更新时间:2025-04-03 19:35 浏览量:6
2025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光影江苏特别推出【光影记忆】栏目,面向全网征集那些难忘的电影记忆故事。自征集发出后,收到了众多影迷的投稿,其中就有南京六合人赵庆宝。
赵庆宝今年67岁,在他的记忆中,长芦影剧院是老一代长芦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1984至2003年间陪伴长芦人度过了幸福美好的时光。
在当时,长芦影剧院是大厂区乡镇影剧院中规模较大、放映设备最为先进的影剧院。他在这里看过《上甘岭》《雷锋的故事》《追捕》,也在这里认识了阿兰·德龙和高仓健这样的“国际巨星”。
一起来看看他记忆中的长芦影剧院是什么样吧。
昔日南京市六合区长芦街道利明路12号是长芦影剧院的门牌号。该电影院占地2400平方米,室内有冷暖空调设备,863个观影座位,加上可移动座位,可同时容纳900多名观众观看影片。
长芦影剧院是老一代长芦人生活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记,其曾在1984至2003年间陪伴长芦人度过了幸福美好的时光。
1984年,长芦影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了长芦人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该影院是大厂区乡镇影剧院中规模较大、放映设备最为先进的影剧院,有两台松花江牌5502X型固定式电影放映机,可兼容三种画幅,其光源、明亮度、音响设备在当时国内属顶尖水平。
1984年10月1日,长芦影剧院举行了隆重的开映仪式。门前广场彩旗飘飘、鼓乐齐鸣,大喇叭里传出“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的歌声,现场人声鼎沸,大家都露出幸福的微笑。
投入使用的长芦影剧院给长芦人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花上两角钱买张票,再买上一些瓜子、花生,走进影剧院,在享受夏日清凉、冬日温暖的同时观看各种类型的电影。
那时候学校时不时组织师生去看电影。说起战争片,《上甘岭》最受学生喜爱。影片以情感丰富的细节和恢宏的战争场面,勾画出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志愿军将士。
郭兰英的《我的祖国》唱出了百万志愿军将士面对敌人的铁蹄,毫无畏惧,他们以血肉之躯守卫了祖国的尊严。其中,黄继光为了胜利,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让银幕前的我热泪盈眶。
还有一次是学校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的故事》。影片中雷锋一次出差,好事做了一火车,他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全体师生。观影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学起雷锋做好事。
校外,学生星期天自发组织到独居的老人家,拉着老人的手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家搞清洁卫生,把被子拿出来晒晒,拍拍打打让被子蓬松起来。
校内,原来学校围墙有一块高低不平的区域,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用小畚箕,一畚箕一畚箕,硬是把高的泥土搬到了低的地方去了,用十多天时间,这一块地硬是被师生们整得平平整整的了。
上世纪80年代,寻常百姓家没有电视,走进影剧院是晚上休闲的好去处。看电影的路上热闹非凡,附近的老爷爷老奶奶相互牵着衣角,年轻的爸爸妈妈背着小的、牵着中的,后面跟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大的。
姑娘们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脸上的笑容比水蜜桃还甜。小伙子头上抹了油,头发亮亮滑滑的。姑娘三五一堆,挽着手,挺着胸,笑声像银铃,看似随意瞧瞧,秋水般的眼睛早已把灯影阑珊中的那个小伙子摄入心中。广场上,卖糖葫芦的生意特别好。娃娃们手拿着糖葫芦,穿得像过节似的。
爱情片是许多恋人消遣的选择,说来也巧,我的堂弟也是以影为媒,终成眷属。
《庐山恋》《天仙配》《五朵金花》等影片给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还有日本电影《追捕》,片中真由美和杜丘的形象,至今难忘。而阿兰·德龙和高仓健这样的“国际巨星”,我也是通过长芦影剧院才认识。
2003年,长芦影剧院被无可阻挡的时代大潮掩盖,完成了历史使命,关门歇业,至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2023年6月,长芦影剧院终于在多台机器轰鸣和尘土飞扬中,拉上帷幕,与大家“挥手告别”。
2025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从1905年《定军山》的锣鼓声响起,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伴随着台词“给我破”不断刷新的票房纪录,银幕上的光影不仅记录着时代的脉搏,更承载着无数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那些散落在旧票根里的故事、深藏于老影院座椅间的温度、定格在某个电影瞬间的青春脸庞……
即日起,光影江苏特别推出【光影记忆】栏目,面向全网征集那些难忘的电影记忆故事,邀请您用文字、影像、声音,共同编织这份跨越世纪的集体记忆图谱。
征集主题
场所记忆:那些消失或依然挺立的电影院——国营老影院褪色的幕布、县城礼堂里摇晃的木椅、商场顶楼IMAX厅的蓝色星光。
情感刻痕:与至亲至爱共度的观影时刻——第一次全家观影时吃的爆米花,初恋在恐怖片放映时偷偷牵住你的颤抖。
时代切片:电影照进现实的时刻——在《少林寺》后翻墙学武的少年,因《天堂电影院》决心从事电影行业的少女。
自我对话:银幕镜像中的生命觉醒——某个角色的台词成为人生信条,某场戏让你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
征集形式
文字:500~3000字非虚构故事(可附老照片、票根扫描件等)
影像:3分钟以内短视频(影院旧址探访、家庭观影Vlog、电影道具收藏展示等)
声音:方言讲述观影故事等
活动时间
2025年3月19日—10月19日
参与方式
1.下载现代+APP,点击活动稿件参与(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activityApply/152/118210.html)。
2.通过邮件形式发送至邮箱gyjs2022@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光影记忆”,内容请注明“故事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奖项设置
主办方将从所有素材中选出有趣、有故事感的素材,分享给更多影迷,并设置最佳故事奖、最具时代感奖、最佳人气奖,每个奖项设置1份奖品,获奖者将获得光影江苏全套文创一份。
版权声明
1.投稿内容必须原创,不得抄袭挪用他人作品,素材涉及的著作权、肖像权等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负。
2.主办方有权在网络、报刊等平台宣传中引用、改编参赛素材,好的线索素材故事有可能会被分享给更多人哦~
3.活动最终解释权在光影江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艺蘅 丁梦莎 郑文静 整理
图片来源:南京江北新区、长芦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