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人民日报|名作改编,别徒有其“名”

更新时间:2025-10-14 07:07  浏览量:1

只有尊重文学和艺术的本体特征,找准原著与舞台的审美契合点,完成跨媒介重构,才可能创作出有质量也有流量的上乘之作

近年来,由经典文学名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畅销小说等改编而来的舞台作品数量与日俱增,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重要现象。

在即将启幕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民族舞剧《红楼梦》、芭蕾舞剧《红楼梦》、越剧《我的大观园》,均根据《红楼梦》改编而成。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的《主角》《生命册》《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都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此外,根据马伯庸小说改编的话剧《两京十五日》《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音乐剧《风声》等,也都掀起观看风潮,演出邀约不断,收获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对有一定知名度、认可度或流量加持的文学作品进行舞台改编,成为当下许多文艺院团的主动选择。毕竟,改编类作品无论创作模式还是观众接受度,都显得十分“保险”:文学作品为改编创作打下坚实的文本基础。原作精巧的结构、鲜活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生动细腻的细节等,为改编提供了素材与灵感。原著率先问世,打响名气,有效降低观众的选择成本,形成天然的市场吸引力。而在已知剧情的情况下,观众更加专注于欣赏舞台呈现,由此缩短了作品与观众的审美距离。

相比于改编作品数量的猛增,业内人士感受更深的是,改编成功的作品不成比例。以话剧《两京十五日》为例,观众自然看中作者的品牌效应,市场效果也显而易见,现场一票难求,但从70万字凝练为3小时的舞台呈现,主线支线盘根错节、含混不清,挑战观众审美,也导致评价两极分化。

文学改编和原创剧本,是通往舞台佳作的两条路径。改编本质上也是创造,把纸上的文字转化成舞台上的形象,对于创造力的要求并不低,有时甚至难度更大、水平要求更高。需要主创团队在读懂吃透原著、充分领悟文学精髓的基础上,将文学思维转化为戏剧思维,把文学语言转化为舞台行动,从读者眼光转向观众视角。总之,只有尊重文学和艺术的本体特征,找准原著与舞台的审美契合点,完成跨媒介重构,才可能创作出有质量也有流量的上乘之作。

文学改编的舞台作品,既然借原作之“名”,就要用好“名”、对得起“名”,最忌过度依赖品牌光环、流量效应而忽视艺术转化,以致内容空心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如,一些作品只是简单地将小说文本平移,沦为单调乏味的“台词秀”。还有一些作品,对文学原作进行大幅压缩,却未能建立起与之相配的叙事方式,造成主题严重分散。有些改编剧目,为了带流量争票房,特邀影视明星加持,由于演员台词功力不够,创排时间不足,再大的宣传投放也无法为剧目增色,最终本末倒置。

从文学到舞台的跨越,本质是一场艺术基因的重组与再造。文学为舞台提供养分,舞台让文学走向更广大的受众。这一过程中,唯有坚守艺术匠心,才能让作品真正扎根人心,在幕起幕落间实现文学与戏剧的双向奔赴。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