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杜月笙妻子孟小冬和姚玉兰的合影,貌美如花,命运不同
更新时间:2025-10-11 17:21 浏览量:2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33年冬天,上海的《申报》上登了一则消息,很短,但炸了锅。
“孟小冬女士与梅兰芳先生已正式脱离关系。”就这么一句话,梨园里的人、看戏的票友、甚至弄堂口卖糖人的老头,全都议论开了。
谁也没想到,这对戏曲界的“金童玉女”竟然说散就散。
要知道,那会儿的孟小冬可是名角,唱的是老生,台风稳,嗓子亮,台下站着一票死忠,连杜月笙都为她跑过无锡。
梅兰芳更不用说,男旦第一人,名满天下。
两人1927年成亲,孟小冬从此退隐,专心做梅家的“贤内助”。
可才过了六年,一纸声明全散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还得从更早说起。
孟小冬出生在1907年,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
她四岁就练功,七岁拜师,八岁登台。
那时候的戏园子还没电灯,全靠油灯照着。
她一出口,满场都静了。
不夸张,连后台烧水的都停了手。
1919年,她才11岁,跑去无锡演出,场场爆满。
杜月笙,那时候还不算是“上海三大亨”,不过是个在法租界混得开的青帮头子,专门坐火车追她的戏。
孟小冬不知道,那个在台下目不转睛看她的小个子男人,几年后会彻底改变她的命运。
再说梅兰芳。1921年,他娶了福芝芳。
这是他第二任妻子,第一位王明华身体不好,没几年就去世了。
福芝芳强势、管家,给梅兰芳生了九个孩子,在家里说话分量很重。1925年,梅兰芳和孟小冬在舞台上认识,朝夕相处,自然擦出火花。1927年成婚,孟小冬也就此退圈。
可现实没那么简单。
福芝芳从心里就不认这门婚事。
孟小冬没孩子,地位尴尬。
时间久了,日子一日日压着她。
她不是个能吞下委屈的人。
于是到了1933年,她忍无可忍,公开登报。
“要么不唱戏,要唱肯定比你唱得好;要么不嫁人,要嫁肯定比你强。”这是她留给梅兰芳的“狠话”。
有人说她太刚烈,也有人说她太倔。
但当时的她,别无选择。
几个月后,她重新登台。
票房爆了。
台下挤得水泄不通,连黄包车都堵在路口。
那年,杜月笙已经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银行、码头、警察局,哪儿没他的影子?他对孟小冬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次,他终于把人接进了杜家。
不过,杜家可不是普通人家。
杜月笙的妻子不止一个。
原配沈月英是黄金荣介绍的,没生孩子,领养了个儿子。
二夫人陈帼英是舞女出身,给他生了三个孩子。
三夫人孙佩豪16岁嫁入,生了两个儿子。
姚玉兰,是第四位。
她的来头也不小。
姚玉兰,1903年生,京剧名角筱兰英的女儿。
她跟妹妹姚玉英一起来上海演出,唱得好,人也漂亮。
杜月笙一看,就动了心思。
本来想两姐妹一起娶,谁知道姚玉英不久后病逝。
杜月笙只好娶了姚玉兰。1928年成婚,姚玉兰后来给他生了四个孩子,是杜家子女最多的一位。
姚玉兰和孟小冬,早年是好友。1922年在上海认识时,关系很好,一起喝茶、练戏、逛书局。
可到了香港之后就变了。
1949年,杜月笙带着几位夫人一起去了香港。
那年他已经看出局势不妙,上海不是久留之地。
到了香港,生活清淡多了,但家里的事却没停过。
姚玉兰是正房,有孩子,管着家;孟小冬是晚来的,没孩子,地位自然不一样。
两人渐渐疏远。
杜月笙临终前,1950年,已经病重。
他还是坚持和孟小冬正式登记结婚,给她一个名分。
第二年,他去世,终年52岁。
杜月笙一走,姚玉兰和孟小冬的关系彻底决裂。
孟小冬搬出杜家,独自生活。
姚玉兰则带着杜月笙的棺椁,前往台湾。
那段时间,她们几乎断了联系。
一直到1967年,两人通了一次电话。
姚玉兰说:“你若是愿意来,就来吧。”孟小冬沉默了几秒,说:“好,我去。”
孟小冬在台湾过得不算富裕,但很安静。
她偶尔还会哼几段老生,声音已经不若当年,但气韵还在。
她常说:“唱戏的人,嗓子老了,心不能老。”
1977年,她在台北病逝,69岁。
六年后,1983年,姚玉兰也走了,80岁。
这些人走后,杜家的后人还在为一件事奔波——想把杜月笙的棺椁迁回上海。
可手续复杂,牵涉太多,几十年过去,还没办成。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叫她“孟老生”。
参考资料:
张耀杰,《梨园旧梦:近代京剧人物实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郭宝昌,《孟小冬传》,中华书局,2005
唐宝民,《杜月笙全传》,华文出版社,2009
周锡保,《京剧百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