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舞剧《永乐未央》:以东方美学让“文物起舞”

更新时间:2025-10-04 22:37  浏览量:2

仙气缭绕中,壁画上的玉女仙班翩然走下墙壁,榫卯结构的古建在舞台上复活,七百年前的琉璃釉彩重现光芒…… 这如梦如幻的一幕幕场景,都出现在10月3日至5日北京保利剧院首演的舞剧《永乐未央》中。该剧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继爆款舞剧《只此青绿》后的又一力作,延续其“以东方美学让文物起舞,以古风新韵让文脉未央,以大国气韵让文明永续”的艺术追求,也实现了创作层面的突破。

舞剧《永乐未央》剧照。王徐峰摄

舞剧《永乐未央》的创作班底部分来自《只此青绿》,再加上众多顶尖艺术家的加盟,自筹备之初就备受期待。该剧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芮城永乐宫为题材,以上世纪50年代因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迁建永乐宫为叙事主线,通过“古建、壁画、琉璃、传承”四重美学维度,形成“筑广厦”“绘至境”“炼釉心”“承光阴”四幕,构建出跨越古今的精神对话。

该剧以“时空同频”打破单一线型叙事框架,剧中,当代建筑师与古代督建者心神交汇,见证动荡历史中“立观度人,时不可失”的建宫宏愿;被拒之门外的元代女画工以生活为笔、想象为卷,将自我生命祈愿绘入《朝元图》的玉女仙班,与当代前来临摹壁画的美术师夙愿共鸣;执着技艺的琉璃匠师与七百余岁的老角神,共同复原失传已久的孔雀蓝釉琉璃制法,延续守护誓言;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迁建者们以十年青春“和三门峡争先,和黄河水赛跑”,众手托举榫卯彩画,终使永乐宫重获新生……这种古今交织的叙事结构,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不仅丰富了剧作的层次感,更深化了“守岁华,共丹青”的传承主题。

舞剧《永乐未央》剧照。王徐峰摄

《永乐未央》的美学风格汲取永乐宫壁画艺术之灵韵,将中国画“以线为骨、以线状物传神”的美学理念转化为舞蹈语汇,让文物不仅活起来,而且舞起来。日月轮转,九重飞檐起伏;斗拱层叠,应着舞姿生长,舞者们配合默契的动作,流畅舒展的身段,行云流水的表演,再现了古建榫卯结构的精巧大气和壁画笔墨神韵的灵动飘逸。

剧中多个核心舞段堪称“文物起舞”的典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文物之魂的融合统一。“藻井群舞”以精妙的队形编排复刻古建筑藻井的结构之美,舞者身着精美服饰,通过错落有致地起身、叠臂、旋转,模拟藻井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层次感,头顶的光影随舞蹈变幻,宛如千年斗拱在舞台上重筑,既展现了古建的庄严恢宏,又暗含“天圆地方”的东方哲思。

舞剧《永乐未央》剧照。王徐峰摄

“蓝釉角神”舞段则将文物拟人化表达推向极致。饰演孔雀蓝釉角神的明星舞者张瀚以灵动俏皮的造型与表演,让这位“七百岁的守护者”既有文物的沧桑,又有人性的鲜活。当蓝釉角神轻晃铜铃,与武士嫔伽们共舞,多媒体背景呈现的古建穹顶更显恢宏神韵;当琉璃匠师在角神陪伴下探寻古法,二人互动的默契与错落恰似技艺传承中的坚守与突破;当舞台光影幻化为失传的孔雀蓝,婀娜多姿的群舞演员肢体与色彩交融,更是将传统工艺的极致之美具象为生命的流动。

舞剧《永乐未央》剧照。王徐峰摄

《永乐未央》在视听呈现上的最大突破,在于实现了近年来舞剧创作从“繁复炫技”到“简约留白”的审美跃迁。音乐恢宏而不煽情,既有道教音乐的清远空灵,又有当代交响乐的磅礴大气。舞美灯光多媒体设计,也都遵循“以简驭繁”的理念。舞台不见写实的古建筑布景,而是以可旋转的空旷舞台给表演留足意境空间;光影投射模拟永乐宫的殿宇轮廓与壁画色彩,当需要呈现时空转换时,灯光色调的微妙过渡,便完成了从古代到当代的场景切换。正如中国书画的留白胜于浓墨,这种“减法美学”的背后,是创作团队对中式审美的深刻理解,既为观众预留了想象与共情的空间,也彰显出文化表达的自信。

舞剧《永乐未央》剧照。王徐峰摄

尽管整体呈现堪称精品,《永乐未央》仍有可精进之处。开头的内容和人物略显庞杂,若能以更清晰的脉络进入,会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尾声部分,在完成迁建工程的叙事闭环后,过多的抒情性群舞有些重复拖沓,若能以更凝练的表达收束全篇,会让主题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