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是梅宅
更新时间:2025-10-03 08:00 浏览量:2
▌高小龙 著 穆力兵 绘
提起名人故居,人们的印象大多是安静清幽,鸟语花香。观众步入其中,也大多屏息凝神、轻手轻脚、无声细观。可京城内却有一处名人故居特立独行,行至门前,就可听闻从院内传出的京剧旦角的唱段,京胡月琴相伴相衬,时而悠扬婉转,时而空谷幽兰。走进院中,还可常见身着练功服的老师,指导年岁大小不一的多名孩童拉开架式,演练京剧“唱、念、做、打”四门功课。小朋友们下腰翘指回首望月,一招一式、步法身段,与小院的主人还真有几分形似。这里就是梅兰芳故居,空中回荡的唱段,正是梅先生的代表作——《霸王别姬》。
梅兰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东口北侧,东西两侧毗邻什刹海、积水潭两处湖泊,北临德胜门箭楼,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故居主体建筑为两进的标准四合院,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为梅兰芳安排的一处住宅。此前,梅兰芳自1932年始一直居住在上海。
作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曾经拥有自己的剧团,收入极高。他原本在北京东城区的无量大人胡同有一处豪宅。去上海之前,家中一年四季宾客不断,常年开“流水席”供宾朋用餐。厨师王寿山也是一代名厨。在抗日战争期间,身在上海的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伪演出,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拮据,北京的宅院也被迫变卖。最穷困时,他还曾举办展览鬻画为生。
梅兰芳故居,临街有宽阔的广亮大门,门额上高悬着邓小平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黑底金字木匾。穿过门厅,迎面有一座白色汉玉雕成的梅兰芳半身像。雕像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和弟子白澜生的作品,十分传神。梅兰芳表情谦和友善,双目有神。雕像两侧种植了四季常青的翠竹,背后为正院厢房洁白的山墙,使得雕像显得更加气韵高洁。
从雕像前向左转,是狭窄的前院和一排倒座房。房内固定陈列着《梅兰芳生平事迹展览》,向观众展示梅兰芳的生平及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展品包括梅兰芳与卓别林、泰戈尔、瑞典王储等国际巨星名流的合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名的“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任命状;梅兰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特邀代表证……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走来的“伶人”,能够在艺术上和政治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探究其缘由,既有其个人的特殊因素,也不能不说到他一生中遇到的五位贵人。
梅兰芳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以扮演旦角萧太后为观众称道,位列清末“同光十三绝”之一。但是,在梅兰芳出生时祖父已去世,四岁时他又失去父亲。年少多难的梅兰芳,自童年开始便跟家里请来的老师学戏。可梅兰芳“言不出众、貌不惊人”,嗓子总是“不上口”。老师叹了句“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便拂袖而去。可他这一走,却让梅兰芳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吴菱仙。吴菱仙也是京剧名家,唱戏之余兼职教学。家贫的梅兰芳请不起他来家中授课,只能到他的其他弟子家中搭伙学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