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稳致远,绘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更新时间:2025-09-30 16:57 浏览量:1
从舞剧《只此青绿》的一票难求到南昌文旅的“长红”蜕变,从智慧图书馆的云端服务到乡村戏台的锣鼓欢腾,“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事业以蓬勃姿态融入发展肌理,在文艺创作、文旅融合、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多点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文艺创作生态的优化催生了精品迭出的生动局面。围绕重大时间节点,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震撼亮相,音乐舞蹈史诗剧《正义必胜》以《殇》《永远的番号》等经典段落引发社会强烈共鸣,成为文化传播的标杆之作 。在系列创作工程推动下,舞剧《红楼梦》《五星出东方》、京剧《皿方罍》等佳作不断涌现,中国画《助梦》、雕塑《旗帜》等美术作品彰显时代精神。更值得关注的是传播渠道的创新,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活动则让优质艺术资源直达基层,形成“创作-展演-普及”的良性循环 。
文旅深度融合让文化魅力转化为发展实力。“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A级景区约2600家,总数达1.65万家,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景区业态与服务持续焕新 。江西南昌实现从“流量爆红”到“产业长红”的跨越,2024年游客量较“十三五”末增长48.7%,旅游总花费增长41.1%,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这种融合既体现在空间拓展上,也彰显于产业数据中: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营收达19.14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7.7%,其中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更走向世界,让“中国游”“中国购”成为境外民众新时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让文化福祉惠及全民。截至2024年底,全国建成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形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智慧图书馆体系与公共文化云的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样得到重视,公共文化场馆无障碍服务不断优化,“全国残疾人文化周”等活动累计覆盖20余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故宫文创融合馆更为残疾人文创作品搭建展示平台。
从19万亿元级的产业规模到遍布街巷的文化空间,从舞台上的精品力作到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十四五”文旅发展的成绩单,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佐证。当文艺创作扎根生活、文旅融合深耕品质、公共服务温暖人心,文化旅游事业必将持续书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