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80岁京剧名家杨乃彭离世,小儿子和孙子继承衣钵,最牵挂的是她

更新时间:2025-09-28 15:48  浏览量:3

又一位名人走了,京剧名家杨乃彭先生在9月26日晚去世了,享年80岁。

2年前他就因得了白肺病,而身体一直不好,听上去和大S的病是一样的。最终他还是没有挺过这凶险的病。当讣告发出后,各界人士也是纷纷悼念。

但是要说他最不放心的除了自己的衣钵,恐怕就是自己的妻子了。

2年前就生病了

杨老先生的身体,在2年前就已经不好了。那时候他78岁,因为一场感冒急转直下,很快发展成大面积肺部感染,出现了凶险的白肺症状。

他被紧急送进医院,直接插上了管子维持生命。一天上万的治疗费用,很快让这个并不算大富大贵的家庭感到了压力。

儿子看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父亲,心如刀绞,却咬着牙告诉自己绝不能放弃。

他开始为钱的事情发愁,四处想办法。天津京剧院工会获悉情况后,就决定组织一场义演。

消息一出,整个曲艺界也都行动了起来。许多老艺术家纷纷表示要登台。

78岁的裘派花脸名家康万生,是杨乃彭多年的老搭档,两人合作的《大探二》是戏迷心中的经典。

老先生听闻消息,二话不说就来了。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比从前,但依然坚持化妆、穿戏服,一丝不苟地登台。

演出间隙,他在后台休息,想着病床上的老友,没能忍住情绪,眼眶瞬间就湿了。这一幕,不仅是对老友的牵挂,更是梨园行里那份沉甸甸的情义。

大家拼尽全力,想把老先生从病魔手里拉回来,可毕竟岁月不饶人,杨乃彭的身体机能已然衰退,最终还是在今年9月26日离开了,他走得安详,也算摆脱了病痛的折磨。

能让康万生这样的名家如此挂念,杨乃彭的人缘可见一斑。

而说起他这一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和妻子王新玲那段从“冤家”到“爱人”的传奇。两人是同龄人,也是天津戏曲学校的同班同学。

那时候,一个是老生组的尖子,一个是青衣组的尖子,都是心高气傲的年纪。

王新玲总觉得杨乃彭太爱出风头,在课堂上就爱跟他抬杠,处处挤兑他。杨乃彭呢,也觉得这个姑娘牙尖嘴利,不好惹,心里挺烦她。

谁也想不到,毕业后两人竟然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天津市京剧团。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人接触多了,关系才慢慢缓和下来。

转折点发生在1965年,团里排演《四郎探母》,杨乃彭演杨四郎,王新玲正好演铁镜公主。

两人成了对手戏演员,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一起排练、对词、切磋。杨乃彭无意中发现,王新玲为了赶时间练功,常常不吃早饭。

他嘴上没说什么,第二天却默默地买来了包子,这一买,就是一个多月。热腾腾的包子,暖了王新玲的胃,也让她看到了这个男生细心的一面。

就这样,爱情在朝夕相处中悄悄发了芽。1969年,当24岁的两人宣布结婚时,也让熟悉他们的人一惊,当年戏校里谁都知道的“死对头”,竟然成了一家人。

婚后的杨乃彭,把对妻子的爱,全部化作了行动。

王新玲从小在家里受宠,不怎么会做家务。杨乃彭二话不说,把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的活儿全包了,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

有一次他外出演出,王新玲自己不会开火,只好天天带着孩子回公婆家吃饭。

杨乃彭的母亲很是心疼儿子,劝儿媳学着点,王新玲的母亲也觉得女儿该分担点家务。

可杨乃彭回来后,却把妻子护在身后,他对长辈们说:“新玲除了不做饭,哪儿都好,我乐意为她做。”

这份爱,在生死关头更是得到了验证。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杨乃彭刚从唐山演出回来,凌晨时分,地动山摇。

他反应极快,背起大儿子,抱起小儿子,还不忘一把拽醒睡得正沉的王新玲就往外跑。

混乱中,他先把妻子用力推到一块安全空地上,自己家里的煤棚却轰然倒塌,差一点就把他埋在下面。

这次经历,让王新玲念叨了一辈子:“他是救过我命的人。”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王新玲后来甚至放弃了调去北京发展的宝贵机会,心甘情愿地守在天津,把一生都交给了这个男人和他的京剧。

杨乃彭是4岁学习,6岁登台,是天津京剧院的一级演员。在艺术上,他是杨派的旗帜,在家里,他也是绝对的核心。他对两个儿子,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式。

大儿子杨青小时候也学戏,后来发现兴趣在音乐,便转型做了歌手,唱的《就让我爱你》等歌曲火遍网络。杨乃彭对此很开明,他支持儿子的选择。

而对小儿子杨少彭,他的态度则是严苛得近乎不近人情。杨少彭原本学武生,16岁那年,为了继承杨派艺术,毅然决定改学老生。

父亲成了他最严厉的老师。一个动作、一句唱腔,只要有半点瑕疵,杨乃彭就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常常把儿子骂得掉眼泪。

正是这份严苛,才把杨少彭逼成了一块好钢。如今的杨少彭,是北京京剧院的头牌老生,拿遍了国内的大奖,稳稳地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了杨派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可到了孙子杨泽崧这里,杨乃彭又变回了那个慈祥宠溺的爷爷。小家伙两岁就跟着哼唱,4岁登台,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字正腔圆的唱腔总能赢得满堂彩。

杨家三代同堂传承杨派艺术的画面,也成为梨园行的一段佳话。

结语

如今杨老先生去世了,但是他的衣钵有了传承,两个儿子也都有出息,是他的骄傲,而他生病期间,妻子也是一路陪着他,想必他最牵挂的就是妻子了。

最后,老爷子一路走好!

信息来源: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