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台风过后,舞剧《李清照》香港上演:“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夜晚!”

更新时间:2025-09-27 17:42  浏览量:1

送走台风“桦加沙”,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内,天青色舞衣随旋律流转。9月26日至27日,上海歌舞团新国风舞剧《李清照》在这里上演,这场跨越风雨的艺术盛宴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 “明月耀香江”“国风国韵飘香江”三大文化活动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增进沪港两地的文化交流。

预售阶段,舞剧《李清照》便引爆期待,香港两场演出门票迅速告罄。“期待已久,终于等到这场宋韵盛宴。”开演前,手持门票的陈女士难掩兴奋。热情背后,是香港市民对中华经典题材的深厚情感,足见传统文化穿越千年的感染力。

9月26日下午,来自香港14所中小学的学生们观摩了《李清照》公开排练

风雨无阻,背后是一群人争分夺秒

超强台风“桦加沙”于9月23日-24日影响香港,舞剧《李清照》能否如期上演?这对上海歌舞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9月22日,上海歌舞团先行人员抵港即提前部署,加快装台进度,将繁重工作浓缩进13个小时;原定24日抵达的演员大部队因航班接连取消,经多方协调于25日陆续抵港。在团队高效协作下,舞台搭建于25日全面完成,26日上午进行集中排练,当天下午的公开联排及晚间的首演均如期举行,高质量完成。这离不开上海歌舞团全体演职人员的灵活调度和沪港两地紧密配合。

9月26日下午,来自香港14所中小学的学生们观摩了《李清照》公开排练,小观众们在特别的艺术课堂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舞台上,汝瓷天青的舞美基调与流转的多媒体背景相得益彰,15 个词牌名串联起李清照的人生轨迹——从“和羞走,倚门回首”的少女灵动,到“生当作人杰”的豪迈悲怆,再到“寻寻觅觅”的暮年凄凉。

舞剧《李清照》剧照

一位观看公开排练后的学生说:“没想到历史书上的人物可以如此鲜活。我感受到李清照从开心到悲伤的心情变化,感觉她和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看完演出,我特别想回去再好好读一下李清照的词。”

当晚首演后,香港观众的掌声久久不停息,观众查先生感叹:“从开场的第一秒到最后的落幕,整个剧场都笼罩在中式美学和深沉的情感里。这不仅是一个才女的故事,更是一种跨越千年、直击人心的力量。感谢上海歌舞团,在台风过后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场直击灵魂的艺术洗礼,这绝对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夜晚。”

舞剧《李清照》剧照

舞台上下,连接沪港的文化心跳

原计划于24日下午举办的舞蹈工作坊,因天气原因调整至27日上午10:30举行。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首席演员周晓辉等带领香港舞蹈爱好者,深入体验剧目片段与角色塑造过程。前一天,从联排、公开彩排到正式演出,他们已经跳了三遍《李清照》。第二天一早,他们又打起精神面对香港舞蹈爱好者。虽然工作坊时间变更,但参与者们热情不减。

活动中,多位舞蹈爱好者跟随两位主演学习“剧中同款”舞蹈动作,并在主演指导下尝试融入个人理解。参与工作坊的李小姐说道:“这绝对是一次超越期待的体验!两位老师不仅现场带领我们学习《点绛唇》《声声慢》的段落,更为我们讲解了动作背后的人物情绪。这让我明白,舞蹈动作不是外在的模仿,而是从文化和心境里生长出来的,非常受教。”

9月27日举行的《李清照》舞蹈工作坊

“《李清照》是桥梁,连接着沪港的文化心跳。” 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的感慨,在谢幕掌声中得到最好印证。跨越风雨的演出,不仅展现了专业院团的应变能力,更彰显着文化交流的韧性——当台风过后的第一束光点亮舞台,当千年词心与当代观众相遇,文化的凝聚力便在这一刻充分彰显。

两场演出落幕,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仍在延续。许多观众带着感动重翻《漱玉词》,舞蹈爱好者在练功房回味习得的动作。正如舞台上那道历经“开片” 却更显温润的汝瓷意象,这场风雨中的文化之约,虽经波折但绽放光芒,为沪港文化交流续写新的篇章。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上海歌舞团提供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