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先生1957年西安演出纪实
更新时间:2025-09-22 16:48 浏览量:1
梅兰芳先生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早在上世纪30年代,“梅博士”之名就已享誉海内。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也是“梨园”一词的兴起之地。
但由于偏居一隅,在解放前的几十年中,西安的观众一直未能欣赏到梅先生的高超艺术。
1957年秋,梅兰芳剧团联合江苏省京剧团西北巡演,在结束兰州的演出后,梅先生于9月15日率团莅临西安,为久慕梅派艺术的古城戏迷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一、票务宣传
陕西方面对于梅先生这次演出十分重视,早在9月初就专门成立了梅兰芳先生演出接待办公室,用来负责票务工作。
该办公室在9月6日的《西安日报》上刊登了“梅兰芳剧团演出团体票登记办法”,该文预告梅剧团从9月17日起,将在西安演出23场,并公布了演出票价。
特别说明了团体票登记方式:
“由8日起至10日止,每日上午7时至12时在大厦礼堂票房,顺序登记团体票。”
“凡30张以上者为团体票,一律持函前来登记,电话或邮寄信件登记无效”。
9月14日,《西安日报》再次刊登了取票信息:
“今日继续售梅葆玖演出之票。登记梅兰芳演出票的1号-42号单位,请于本月17日上午8时至12时,凭团体登记表前来票房交款取票,过时不候。”
自9月12日起,《西安日报》开始发布19日、18日、19日演出预告,正式演出后每日提前发布演出戏码。
梅剧团本身也制作了精美的演出说明书,对此次演出剧目做了说明。
该册子由西安第二印刷厂印制,共10页。封面为浅蓝色底子,上绘梅花图案,文字部分“梅兰芳剧团演出节目说明书,梅兰芳主演,江苏省京剧团协助演出,1957年9月西安人民大厦礼堂”等。
第一页有马少波介绍梅兰芳先生短文一篇,并配梅先生近照一张。
除封底外,其余七页为剧目说明,其中列梅派代表剧目六出,分别为《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奇双会》、《凤还巢》、《宇宙锋》、《游园惊梦》,每剧有演员表、剧情简介、重要唱词、演出剧照等信息,其它剧目仅列演员表。
二、演出场地
50年代,西安戏曲演出繁荣,每天有十几个不同剧种的团体在同时上演。
西安本地剧团都有各地固定演出场地,西安易俗社在西一路易俗社剧场,三意社在骡马市三意社剧场,尚友社在东木头市尚友社剧场,五一剧团在东大街五一剧院。
陕西省戏曲剧院三个团,在南大街剧场和西大街实验剧场轮流演出。
西安市狮吼剧团(豫剧)在解放路民乐园,民众剧社(豫剧)在东二路民众剧场。西安市越剧团在东大街解放剧院,西安市评剧团在解放市场内春光剧场,西安市京剧团在南院门东风剧院。
外来剧团演出,分剧种在不同的剧场演出:秦腔团一般在端履门民主剧院、西关剧场,若逢本地剧团出外巡演,才会偶尔借地演出。豫剧、越调等则在北关大众剧院和东五路人民市场内的胜利剧院演出。
随着外地来西安的京剧团越来越多,1955年在北大街曹家巷口新建了五四剧院,专供外来京剧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场就是以梅兰芳为首的京剧四大名旦提议、陕西五十八家工商业者集资修建的,剧场门楣“五四剧院”四个大字就是梅兰芳亲题。
当年4月8日该剧场开幕后(《中国戏曲志·陕西卷》误记为1954年4月8日),就请了以吴素秋为领导的北京市京剧四团演出了一个月。
其后周信芳、尚小云、荀慧生、奚啸伯、李万春、赵燕侠、张君秋、李和曾、袁世海等京剧名伶来西安,均在该剧场演出。
但此次招待梅兰芳剧团,却一反常规,安排在人民大厦礼堂演出。
西安人民大厦礼堂很少安排戏曲营业演出,在文革前有资料可查的演出记录仅有四次。
第一次是1957年8月9日至14日,陕西省戏曲剧院三团联合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老艺人汇演,共演出6天。
第二次就是一月后的梅兰芳剧团演出。
第三次是1958年2月18日至23日,省戏曲剧院三团演出碗碗腔,前后共6天。
第四次是1959年陕西省戏曲赴京团,从北京返回后,在春节期间2月8日至16日共演出9天。
该礼堂只有在大型庆典或重要演出时才会启用,梅剧团在此前后演出达一月之久,足见陕西方面接待规格之高。
梅兰芳《霸王别姬》饰虞姬
三、演出时间
1957年9月17日开始,原计划演至10月9日结束,为了满足工人、农民、部队的要求,又续演五场,至10月14日结束。
除每天夜场演出外,每逢周日由梅葆玖加演日场。
总共演出32场(含3场午戏),其中梅兰芳本人主演25场。
四、演出剧目
梅兰芳剧团联合江苏省京剧团此次西来,原定演出传统剧目32出。
分别有梅派剧目6出,即《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别姬》、《奇双会》、《凤还巢》、《宇宙锋》和昆曲《游园惊梦》。
谭派老生剧目11出,包括《定军山》、《鱼腹剑》、《捉放曹》、《李陵碑》、《清官册》、《将相和》、《除三害》、《黄金台》、《打严嵩》、《连营寨》、《搜孤救孤》。
武生剧目12出,包括《挑滑车》、《阳平关》、《擒张任》、《两将军》、《武文华》、《狮子楼》、《蜈蚣岭》、《英雄义》、《八大锤》、《战滁州》、《石秀探庄》、《林冲夜奔》。
另有《清风寨》《双李逵》《盗御马》3出花脸剧目。
在实际演出中,梅兰芳先生加演了《洛神》一剧,梅葆玖主演了《西施》、《玉堂春》、《生死恨》、《王宝钏》等梅派剧目,另外还全体合作演出了整本大戏《四郎探母》及折子戏《神亭岭》、《金锁阵》。
原定部分剧目则有所调整,具体情况详见后边演出日程。
五、演员阵容
头牌旦角:梅兰芳,京剧表演大师,梅派艺术创始人。
谭鑫培之后又一“伶界大王”,30年代起即享誉海内外,其时已63岁,任梅兰芳京剧团团长。
在西安共演出25场,除其中一场戏码不详外,其余24场中演出包括《贵妃醉酒》4场、《奇双会》4场、《霸王别姬》5场、《凤还巢》3场、《宇宙锋》2场、《游园惊梦》3场,《洛神》3场。
因梅先生年事已高,避免演出任务过重,西安各界特烦其子梅葆玖先生演出了部分剧目,既有《生死恨》《西施》等梅派特有剧目,又有《王宝钏》《玉堂春》《四郎探母》等骨子老戏。
梅葆玖当年才23岁,风华正茂,除了主演剧目外,还为其父配演昆曲《游园惊梦》之丫鬟春香。
二牌老生:王琴生,谭派老生,谭小培入室弟子。
原为医生,因酷爱京剧,弃医从艺,初学铜锤花脸后改老生。1936年随谭小培钻研谭派艺术,1946年由梅兰芳琴师徐兰沅先生介绍,开始为梅先生挎刀,是梅后期合作时间最长的老生搭档,前后合作12年之久,素有“谭徒梅友”之称。
在一次随梅剧团在江苏演戏时,他以暂时帮忙的名义要求被留在江苏,后任该团主演,这也是此次梅剧团与江苏京剧团合作的原因。
在西安他主演了《打严嵩》《李陵碑》《连营寨》《鱼腹剑》《搜孤救孤》等谭派剧目,又为徐元珊《阳平关》配演黄忠、《八大锤》配演王佐,另外与梅葆玖合作演出全本《四郎探母》之杨延辉。
三牌武生:徐元珊,杨派武生,著名琴师徐兰沅之子。
6岁由沈富贵以武生开蒙,同时从宋继亭学老生。
后带艺入富连成坐科,随茹富兰、王连平学艺。
1950年加入梅兰芳剧团,为该团后期当家武生。
在西安他主演了《挑滑车》、《神亭岭》、《两将军》、《阳平关》、《蜈蚣岭》、《英雄义》、《八大锤》、《金锁阵》等剧,又为王琴生配演《连营寨》之赵云一角。
当家小生:姜妙香,姜派小生创始人。
7岁时学青衣,演出十余年,小有名气。21岁时因病嗓败,改学小生。25岁时与高庆奎合演《黄鹤楼》,一鸣惊人。
从1916年他26岁开始,长期与梅兰芳搭档,直至梅先生去世,长达46年之久。
梅兰芳先生演出的所有剧目,几乎都有他的参与,是梅派艺术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此次西来,与梅兰芳合作角色有《贵妃醉酒》之裴力士、《奇双会》之赵宠、《霸王别姬》之虞子期、《凤还巢》之穆居易、《宇宙锋》之匡扶、《游园惊梦》之柳梦梅、《洛神》之曹植,与梅葆玖合作角色有《玉堂春》之王金龙、《生死恨》之程鹏举、《四郎探母》之杨宗保等。
当家花脸:刘连荣,京剧名净。
15岁入喜连成(富连成前身)学艺,初学梆子老生,后改京剧武生,最后改京剧花脸。
出科后即搭入梅兰芳剧团,短期同马连良合作过一段时间,是梅兰芳长期合作者之一。
后接武生宗师杨小楼,以花脸饰演项羽一角,成为金少山、杨小楼后,与梅先生合作的第三位霸王,闻名遐迩。
此次来西安与梅先生合作的剧目有《霸王别姬》之项羽、《凤还巢》之周公公、《宇宙锋》之赵高,自己主演剧目有《清风寨》之李逵、《双李逵》之李鬼,另外还为王琴生配演《打严嵩》之严嵩、《鱼腹剑》之专诸,为徐元珊配演《八大锤》之兀术、《阳平关》之曹操等角色。
此外还有里子老生王少亭、韦三奎、花脸于金奎、文丑薛永德、李庆山等人为主要演员,其余由梅兰芳京剧团、江苏省京剧团作为演出班底。
梅兰芳《奇双会》饰李桂枝
六、演出日程
1957年9月17日至10月14日,共演出32场(含3个午场),日程安排如下:
9月17日晚场:开锣《清风寨》,刘连荣饰李逵、苏元麒饰燕青、王幼臣饰刘宏、王正龙饰刘通、金剑秋饰小姐;压轴为《阳平关》,徐元珊饰赵云、王琴生饰黄忠;大轴《玉堂春》,梅葆玖饰苏三、姜妙香饰王金龙、王少亭饰刘秉义、韦三奎饰潘必正、薛永德饰崇公道。
9月18日晚场:演出全本《生死恨》,梅葆玖饰韩玉娘、姜妙香饰程鹏举、刘连荣饰张万户、徐元珊饰宗泽、韦三奎饰瞿士锡、张丞贵饰李妪、王少亭饰赵寻。
9月19日晚场:演出全本《四郎探母》,梅葆玖饰铁镜公主、王琴生饰杨延辉、张蝶芬饰萧太后、薛永德饰大国舅、李庆山饰二国舅、姜妙香饰杨宗保、张丞贵饰佘太君、周正雯饰四夫人。前边加演《挑滑车》,徐元珊饰高宠、苏元麒饰岳飞、王正龙饰兀术、翟成俊饰黑风利。
9月20日晚场:开场《英雄义》,徐元珊饰史文恭、苏元麒饰卢俊义、翟成俊饰武松、唐次云饰燕青;压轴《打严嵩》,王琴生饰邹应龙、刘连荣饰严嵩、薛永德饰严侠、张世兰饰常宝童;大轴《贵妃醉酒》,梅兰芳饰杨贵妃、姜妙香饰裴力士、李庆山饰高力士,八宫娥分别由张蝶芬、贾世珍、周正雯、陈世鸾、万春燕、金剑秋、梅贻蝉、李砚茹饰演。
9月21日晚场:因提前几日即告客满,所演戏码不详。
9月22日午场:梅葆玖主演《王宝钏》,加演《双李逵》、《神亭岭》。
9月22日晚场:开场《两将军》,徐元珊饰马超、翟成俊饰张飞、王鑫荣饰刘备、苏元麒饰马岱;压轴《李陵碑》,王琴生饰杨继业;大轴《奇双会》,梅兰芳饰李桂枝、姜妙香饰赵宠、衡和华饰李泰、王少亭饰李奇、韦三奎饰院公、张蝶芬饰丫鬟、李庆山饰李老爷、王鑫荣饰门子、薛永德饰禁卒、王长奎饰青袍。
9月23日晚场:与22日晚场戏码相同。
9月24日晚场:开场《蜈蚣岭》,徐元珊饰武松、翟成俊饰张飞天、王鑫荣饰苍头、金剑秋饰张小姐、陈君玲饰乳娘;
压轴《搜孤救孤》,王琴生饰程婴、韩伟桢饰屠岸贾、韩世福饰公孙杵臼;
大轴《霸王别姬》,梅兰芳饰虞姬、刘连荣饰项羽、王少亭饰韩信、姜妙香饰虞子期。
9月25日晚场:与24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9月26日晚场:演出全本《凤还巢》,梅兰芳饰程雪娥、姜妙香饰穆居易、王少亭饰程浦、刘连荣饰周公公、李庆山饰程雪艳、孙玉祥饰程夫人。
9月27日晚场:与26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9月28日晚场:与22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9月29日晚场:与24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9月30日晚场:与20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1日晚场:演出昆曲《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姜妙香饰柳梦梅、梅葆玖饰春香、孙玉祥饰杜母、王少亭饰大花神。
10月2日晚场,与10月1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3日晚场:与9月20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4日晚场:演出全本《宇宙锋》,梅兰芳饰赵艳荣、刘连荣饰赵高、张蝶芬饰哑奴、姜妙香饰匡扶、王少亭饰匡洪。
10月5日晚场:与10月4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6日午场:与9月19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6日晚场:与9月24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7日晚场:与9月22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8日晚场:与9月26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9日晚场:与10月1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
10月10日晚场:与9月24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为工人演出。
10月11日晚场:开场《清风寨》,刘连荣饰李逵;倒三《金锁阵》,徐元珊饰秦琼;压轴《鱼腹剑》,王琴生饰伍子胥;大轴《洛神》,梅兰芳饰洛神、姜妙香饰曹植。为工人演出。
10月12日晚场:与10月11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为工人演出。
10月13日午场:梅葆玖主演《西施》二本。
10月13日晚场:与9月20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为工人演出。
10月14日晚场:与10月11日晚场演出戏码相同,为部队演出。
梅兰芳《凤还巢》饰程雪娥
七、票价及上座
梅兰芳先生主演票价:2元6角、2元、1元4角、8角,每场票房收入大约在三千九百九十元左右;
梅葆玖先生主演票价:1元、8角、6角、4角,每场票房收入大约在一千六百一十三元左右。
这一票价在当时西安演艺市场创了最高记录。
1958年5月,周信芳率团来西安在五四剧院演出,票价为2元、1元5角、1元、6角。
梅剧团此次演出,团体票提前登记,个人票每人限购两张,在这种情况下,每场提前一天即告客满。
10月9日演期已到后,又为工人、部队续演五日。票源十分紧张,营业相当成功。
八、学界评论
10月4日,《西安日报》发表了署名“依山”《向梅兰芳先生致敬》。
10月5日,《西安日报》发表了《学习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一文。。
10月6日,《西安日报》发表剧作家项宗沛撰写的评论文章,标题为《谈梅兰芳先生在“凤还巢”里的表演》。
10月11日,《西安日报》发布陕西省文联副主席、文艺理论家郑伯奇先生的文章,题为《诗画般美妙的艺术形象》,该文写作者10月1日观看梅先生《游园惊梦》的感受。
文中说:“梅兰芳先生的演、唱艺术,在《游园惊梦》这出戏里面,已经达到神妙的地步。唱腔的圆润,恰如呖呖莺声溜的圆;身段的美妙,有点像羞花闭月花愁颤;而身段和唱词的密切结合,真做到了边唱边做,天衣无缝。总之,这出戏的表演是美极了,真正达到艺术所要求的美的境界了。西安的观众从这出戏精彩的表演中,可以得到无上的欣赏,西安戏剧界的同志们也可以从这出戏精彩的表演中学到许多宝贵的演唱艺术。”
他还说:“我相信,梅兰芳先生的演出,无论对于内行或外行,都将会留下深远的良好的影响。”
可以说,郑伯奇先生的文章可以代表大多数观众的看法。
梅兰芳《宇宙锋》饰赵艳蓉
九、交流活动
9月15日,下午梅剧团到达西安,陕西省委书记赵伯平、省长赵寿山、陕西军区司令员杨嘉瑞等二百余人到车站迎接。晚7时,应邀出席了省市文化局的招待宴会。
9月16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厦五楼会议室,陕西省省长赵寿山、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郑伯奇和西安市戏剧团体代表和梅兰芳先生进行了会谈。
中午,西安市戏曲演员代表刘毓中、王天民、苏育民、张敬盟、马蓝鱼、曹子道、赵玉兰、刘化鹏等二十余人,拜访了梅兰芳先生。首先他们对梅先生不辞辛劳来西安演出表示慰问和欢迎,接着就保护嗓子等问题进行了交谈,最后梅先生与代表们合影留念。
当晚,梅先生出席了西安市戏曲界组织的欢迎晚会。
在晚会前,梅先生应邀参加了陕西省戏曲剧院的招待晚宴,并讲了话。
在晚会开始前,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罗明代表戏曲界欢迎梅先生的到来,并号召戏曲界向梅先生学习。欢迎晚会由四出秦腔折子戏组成,开场为马蓝鱼主演《游西湖-鬼怨-杀生》,倒三为宋上华主演的《杀狗》,压轴为苏育民主演的《激友》,大轴为刘毓中主演的《烙碗计》。演出结束后,梅先生上台与老艺人和青年演员一一握手致谢。
9月17日,梅兰芳一行游览临潼,并观览了华清池。
9月18日,梅兰芳夫妇和随行人员到西安市五一剧团访问,该团全体列队迎接了梅先生一行。
陕西省军区宣传科科长柳三朵、生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徐秀岐及省市文化局领导干部参与了欢迎宴会。
在会上,梅先生做了热情的讲话,并为该团演员赠送了保护嗓子的“金耳环”药。
9月24日,梅兰芳夫妇与姜妙香夫妇、姚玉芙等一同鉴赏了西安出土的一批唐代文物。
9月30日,下午,应邀出席了陕西省在人民大厦举行的盛大宴会,庆祝国庆。
10月14日,在易俗社为西安戏剧界七百余人,做了《谈表演艺术》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9月16日所看几个秦腔剧目的观感和自己在表演艺术上的经验。
报告文字发表于10月16日的《西安日报》,该文对刘毓中、苏育民、宋上华、马蓝鱼等人的表演给予了高相当的评价,并勉励青年演员要多向老艺人学习。
10月15日,梅兰芳到三意社拜会,并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梅先生和苏育民社长有很深的交往,在西安演出期间,二人有多次艺术上的交流。在此以后,他们之间还有书信往来。
15日晚,陕西省戏曲剧院、戏曲学校在人民大厦礼堂联合晚会,招待梅兰芳一行。
晚会上,戏曲剧院李瑞芳、王斌演出碗碗腔《白玉钿》选场,王玉娴、原安民演出碗碗腔《借水赠钗》,王景山、陈静梅演出眉户《盘店》;戏曲学校教练、同州梆子老艺人王麦财、常思贤演出《杀船》,何祥初、赵东郎演出《黄逼宫》。
在西安演出间隙,梅先生一行还分别到陕西省戏曲剧院、易俗社、尚友社、狮吼剧团拜会。
易俗社在1932年、1937年两次赴北平演出时,适逢梅先生不在北平,特嘱咐齐如山先生代他对易俗社多有照顾。
易俗社名旦王天民素有“西京梅兰芳”之称,梅先生为补却未观看王天民表演的遗憾,特提出要看王的拿手剧目《洞房》,王天民特地为梅先生进行了演出,请他指导。
十、传习技艺
梅兰芳先生来西安演出,对于西安戏曲界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都想一睹梅先生风采,但却不是每位演员都有此幸运。
陕西方面从省市秦腔团中挑选了十名优秀的青年旦角演员,脱产跟着梅剧团学习。他们是陕西省戏曲剧院李瑞芳、马蓝鱼、李应真、段林菊,易俗社宁秀云、全巧民、李箴民、孙莉群,五一剧院贺美丽、肖存兰。
这十名演员被分成了两组,其中李瑞芳、段林菊、宁秀云、全巧民、贺美丽、肖存兰跟张蝶芬学《贵妃醉酒》,马蓝鱼、李应真、孙莉群、李箴民跟贾世珍学《霸王别姬》。
在张、贾二人教授时,梅先生得空从中指导,梅先生有演出时,他们有专票,全程观摩。
在梅先生离开西安前,对这两组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审查验收,对每位学员进行了鼓励,最后将自己的演出剧照赠送学生作为留念。
后来李瑞芳还将《贵妃醉酒》移植为碗碗腔演出,成为了她的代表剧目之一。
虽然大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演出所学的剧目,但这次传习活动对于他们的艺术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正是有了梅派艺术的滋养,他们才成长为了卓有成就的秦腔名旦。
梅兰芳《洛神》饰洛神
1957年的西安巡演,是梅兰芳先生晚年重要的一次演出活动,也是陕西戏剧界的艺术盛事。虽然距今已经整整六十年,但梅先生的艺和德给陕西文艺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次事件也在戏曲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