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梅先生偷偷来看我的戏”, 豫剧大师马金凤自述拜师梅兰芳的趣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9:14  浏览量:1

“老师是无意中去看这个街上啊,看什么别的东西,没有看戏...”

2004年,82岁的豫剧大师马金凤面对镜头,眼中闪着泪光,思绪回到了五十年前的上海曙光剧院。

那年她才29岁,作为商丘地区一个县剧团的演员,在上海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

她万万没想到,京剧大师梅兰芳偶然经过剧院,被戏码吸引,悄悄走进剧场观看了她的表演。

怕影响年轻演员状态,梅先生特意不让别人告知剧团自己来看戏。

他静静坐在观众席上,数着马金凤唱了104句戏词。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激动地走上舞台,握着马金凤的手连连称赞:“他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还不知道你们豫剧有这么一个老宝贝!”

01 一场偶然观演,开启半世纪师徒缘

1953年,马金凤所在的剧团在南京大戏院演出时,将传统剧目《老征东》改名为《穆桂英挂帅》。

正是这个新名字在随后上海的演出中吸引了梅兰芳的注意。

“所以他老人家就跟我说,他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还不知道你们豫剧有这么一个老宝贝。”

马金凤回忆道,梅先生当场就喜欢上了这出戏,也喜欢上了她这个演员。

第二天,梅兰芳就邀请马金凤到家中做客,细致询问她从艺经历。

当得知她9岁就开始学习这出戏时,梅先生更加赞叹不已。

面对这位地方戏青年演员,梅兰芳没有丝毫门户之见,反而倾囊相授

他发现马金凤水袖功夫不足,第二天就买了程砚秋《荒山泪》的戏票让她学习;

觉得她的台步需要改进,又安排她观看盖叫天的《武松打店》。

“他老人家就把这个戏票给我买好了,你想想他老人家对一个地方戏,对一个青年演员,他是多么样的关心。”

马金凤动情地说。

02 一顶凤冠,见证大师的传承之心

最让马金凤感动的是梅兰芳收徒的方式。

当时不提倡拜师收徒,梅先生没有当面答应收她为徒,却通过秘书许姬传送来了自己心爱的凤冠。

“这是他老人家心爱之物,俺师弟(梅葆玖)也不知道这个事。”

马金凤指着自己戴的凤冠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年梅兰芳戴过的原物。

梅兰芳让秘书转告:“叫金凤好好的这个练功,好好的学习,作为一个演员,以后能不能当个好演员,首先是学习。”

这顶凤冠不仅是对马金凤个人的认可,更象征着京剧大师对地方剧种的尊重与接纳

梅兰芳后来还将《穆桂英挂帅》移植到京剧,成为他生前最后一出代表性剧目。

03 一份无私情怀,跨越剧种的门户之见

马金凤反复强调:“他老人家对一个地方戏,对一个青年演员,他是多么样的关心。”

更让人感动的是,梅夫人后来告诉马金凤:“对梅葆玖也没有那么心疼,也没那么关心。”

这句话足见梅兰芳对马金凤的喜爱程度。

没有门户之见,只有艺术共情

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师,能够欣赏并学习地方戏的长处,这种虚怀若谷的艺术态度,正是他成为一代宗师的重要原因。

“像梅大师这样的一个艺术大家,没有门户之见,不管是什么样的艺术种类,适合我的,只要是好的,全部都拿了。”马金凤感慨道。

04 一种精神传承,82岁仍活跃舞台

梅兰芳的无私传承精神深深影响了马金凤。

80多岁高龄的她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在豫剧界乃至整个戏剧界都十分罕见。

“我永远得学他老人家这个种精神,所以我也在培养学生。”马金凤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排了两个戏,将梅老师教给她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

马金凤说:“老师这样的无私的,这样的对下一代对外剧种的关心,所以,我永远得学他老人家这个种精神。”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