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抒写抗战史诗 弘扬民族精神|歌剧《红高粱》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5-09-20 17:24  浏览量:1

“高粱红了,红了高粱。

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风吹雨打不弯腰,

雪压火烧更坚强,

我们都是红高粱。”

——歌剧《红高粱》选段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的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将于9月27日至10月3日隆重亮相国家大剧院舞台。在这承载着厚重民族记忆的历史节点,我们以炽热昂扬的歌剧之声,重述中华儿女用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致敬永不磨灭的民族精神。

9月19日晚,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携手歌剧《红高粱》主创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歌剧《红高粱》总监制张尧,歌剧《红高粱》作曲郭文景,编剧莫言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进行了深入对谈,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师生们共同探讨歌剧《红高粱》的制作缘由与改编特色,以及如何在文艺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感受民族精神。

歌剧《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经典小说《红高粱家族》。相较于其他改编版本,歌剧《红高粱》增加了抗战剧情的篇幅容量,塑造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山东高密乡的九儿、余占鳌、刘罗汉等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关头的觉醒与抗争,将整部歌剧升华为歌颂抗战英魂、弘扬民族大义的宏壮史诗。

张尧阐述了国家大剧院选择改编《红高粱》的初衷。莫言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蕴涵着深刻的人性洞察,且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歌剧版《红高粱》突出普通民众在民族存亡关头展现出的敢于牺牲和担当的精神,也与当今的时代使命相呼应。他强调,创作和表演者需要用歌剧这门艺术来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文和歌剧音乐有机结合,让观众听懂故事、感受审美。国家大剧院致力于通过歌剧等艺术形式诠释经典作品,传承中国精神,推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审美的舞台精品。

莫言分享了参与歌剧《红高粱》编剧的心得体会。他认为,歌剧是《红高粱》这个故事最具表现力和爆发力的呈现形式,在创作前期,他通过研究大量优秀歌剧作品,逐步理解歌剧剧本需以“歌诗”方式进行写意抒情,而非单纯叙事。他受家乡油画《雪中的红高粱》启发,将红高粱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剧,象征生命、抗争与民族精神。莫言强调,歌剧是文学与音乐的高度融合,音乐本身已具备独立叙事力量,希望观众能够通过歌剧感受到《红高粱》的情感冲击力。

郭文景向同学们介绍了歌剧的艺术特征与发展历史。歌剧擅长通过咏叹调深度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歌剧音乐是追随着交响乐以及文学流派和思潮的变化而发展的。随着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涌现,歌剧中乐队规模不断扩大,交响思维也极大地影响了歌剧。歌剧音乐不再只是简单的歌曲,而是把人的歌唱融入交响乐的洪流中,一起推动叙事、刻画心理、塑造形象和表现戏剧冲突,远远超出了“歌”的范畴。所以说,歌剧并不是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只是若干歌曲的集合,而是在交响乐与文学双重影响下形成的综合艺术形式。

对中国作曲家而言,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是极高的艺术挑战。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谓“中国风格”其实包含极为丰富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因此,在创作歌剧《红高粱》时,他特别提出需赴山东采风,深入学习当地音乐。最终,他将柳腔、茂腔、山东梆子、胶州秧歌等地方戏曲元素融入歌剧《红高粱》,特别是将高密地区的茂腔融入剧中人物“戴老三”的唱段中。他希望通过歌剧这一形式,传递一方水土特有的音乐语言。

张莉表示,她尤其喜爱莫言笔下敢爱敢恨的戴九儿,她身上那种自由追求爱与生活的“红高粱精神”以及深沉的家国担当,使她不仅属于抗战时期或八十年代,也亲切地活在今天的我们中间。期待在歌剧《红高粱》中,再次遇见这个始终鲜活的女性身影。

高粱浴血,民族魂坚。9月27日至10月3日,让我们走进歌剧《红高粱》,在抗战烽火中感受中华民族原始而坚韧的生命力,以歌剧形式领略荡气回肠的平民英雄魂曲,深情回望那段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

往期链接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