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毛主席看完《红灯记》,问阿甲:李玉和的台词是不是太直白了呀?

更新时间:2025-09-19 18:36  浏览量:1

1937 年,“七七事变” 的爆发,让整个中国陷入了抗战的烽火之中,无数热血青年心怀救国之志,奔赴延安,寻求革命真理。阿甲,这位有志青年,也毅然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程。彼时,家乡沦陷,阿甲沿长江徒步至湖口,随后乘船抵达武汉。

在考进鲁迅艺术文学院后的一次欢迎会上,阿甲用京剧 “西皮流水” 的板式演唱了《游击队之歌》,那独特的韵味和创新的表演方式,博得了满堂喝彩。这一偶然的契机,改变了阿甲的人生轨迹,他被调进鲁艺实验剧团所属的京剧研究班,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

阿甲深刻认识到戏曲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他看来,戏曲改革的核心在于民族形式与社会主义内容的有机结合,这一理念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前瞻性。他明确指出,戏曲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寻求现代戏曲之美。

在《谈戏曲表现现代生活》一文中,阿甲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接受传统和表现现代生活,主要是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结合的问题。这种结合首先是决定于生活而不是决定于形式,旧的形式作为借鉴是十分重要的,但不能概括今天的生活。戏曲的美,是过去历史生活美的反映,它可以帮助我们创作,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但不能抄袭。现代戏曲的美,必须到现实生活里去寻求…… 既要歌颂这种生活,就必须先参加这种生活,体验这种生活。”

阿甲不仅在理论上深入探索,在实践中更是积极创新,致力于将传统京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剧目。1958 年,由阿甲执导的京剧现代戏《白毛女》,便是他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

在执导《白毛女》时,阿甲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京剧的表演形式与现代生活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在保留京剧特色的同时,真实地展现现代生活中的人物和情感,是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阿甲深入分析人物的行动目的和思想逻辑,巧妙地选用京剧传统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行动,使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比如,在黄世仁逼打手印一场戏中,阿甲充分发挥了京剧的表演技术。杨白劳的 “抢背”“僵尸”“跪步”“蹉步” 等动作,不仅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更强烈地表现了剧中人物在规定情景中的行动冲突和性格冲突。杨白劳作为一个忍受压迫不敢反抗的农民,在面对黄世仁的逼迫时,内心的挣扎和反抗通过这些传统表演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964 年初冬的一个下午,中南海菊香书屋暖意融融,暖气烧得正旺。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手中拿着《红灯记》的剧本初稿,正认真审阅。此时,编剧阿甲前来汇报,毛主席抬起头,目光中透着对艺术的专注与思考,说道:“这个本子有看头,但还要再打磨。” 他翻开剧本第三场,指着李玉和的唱词,关切地问道:“‘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这话是不是说得太直白了?”

阿甲赶忙回应:“主要为了表现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毛主席轻轻摇摇头,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水浒传》,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看武松打虎,施耐庵可曾让他喊口号?英雄气概要从行动中自然流露。” 说着,他拿起铅笔,在剧本空白处写下 “赴刑场” 三个字,继续说道:“这里可以加段唱,让李玉和通过回忆带出革命家史,比直接说教更有力量。” 阿甲认真聆听,将主席的建议一一铭记在心。

三天后的修改讨论会上,阿甲带着新写的 “刑场” 唱段而来。演员们开始试唱,那激昂的旋律在房间里回荡。毛主席认真倾听,眼神专注。唱毕,他突然问道:“你们可知道京剧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沉默不语。毛主席见状,自问自答:“是情与理的结合。李玉和就要牺牲了,不能光讲大道理,要有对老母的牵挂,对女儿的期望。” 说着,他哼起《空城计》里诸葛亮的唱腔,那韵味十足的哼唱仿佛将大家带入了诸葛亮城头抚琴的情境之中,“你们听,诸葛亮城头抚琴,表面从容,琴声里都是担忧,这才是高级的写法。”

一周后,毛主席前来观看彩排,他特别关注 “说家史” 这场戏。舞台上,高玉倩饰演的李奶奶正投入地表演,当她说到 “十七年风雨狂” 时,毛主席突然叫停。他转向导演阿甲,认真地说:“这句好,但后面接得太急。” 他微微顿了顿,继续说道:“老旦的戏要像熬中药,文火慢炖才有味道。让李奶奶把铁梅的手握得再紧些,停顿片刻再说下文,观众的心才能跟着揪起来。” 阿甲和演员们牢记主席的指导,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

最后一次审查时,毛主席对修改后的版本表示满意。但他仍不忘记叮嘱:“革命现代戏要站稳两个脚跟:一是工农兵喜欢,二是行家认可。现在行家这关过了,还要到工人俱乐部去演给真正的观众看。” 临走时,他特意走到乐队旁,看着那一件件乐器,语重心长地对乐队成员说:“京胡不能丢,那是我们的根。西洋乐器可以加,但要点到为止。” 毛主席的这些话语,为《红灯记》的创作和革命现代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参与创作的每一个人都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红灯记》中,阿甲大量运用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剧末磨刀人与游击队员同敌人的打斗场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先是磨刀人掏出手枪,投入战斗,采用 “四股荡” 的打法。在和叛徒王连举对击时,穿插着特务中枪后的 “肘丝扒虎”,磨刀人的 “倒叉三顶”“抢背”“吊毛” 等武功技术。这些传统的武功技术在现代戏中的运用,不仅没有显得突兀,反而使动作连贯而顺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于一场真实的战斗之中。

再如 “痛说革命家史” 一场,阿甲运用京剧的白口,将李奶奶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俗话说:“千斤白口四两唱”,念白在戏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场戏中,李奶奶对铁梅讲述了隐瞒了十七年的李家家史。演员通过轻重合拍、层次分明的念白,以及庄重的神色、浓郁的情感,再加上用琵琶、三弦、月琴合奏的《十面埋伏》改成的曲调,生动地再现了十多年前腥风血雨的岁月,塑造出一个沉稳、干练、感情厚重的革命老妈妈的形象。每当该剧演到这一场时,剧场内的气氛总是紧张得仿佛凝固了一般,观众们全神贯注,沉浸在剧情之中,充分感受到了传统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

除了对传统表现手法的创新运用,阿甲在《红灯记》中还进行了新形式的探索。在人物塑造方面,他突破了行当的束缚,使角色更加贴近生活。李玉和的表演融合了老生与武生的特点,展现出他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铁梅的表演中既有旦角的柔美,又有小生的坚毅,突出了她的成长和担当。这种突破行当束缚的表演方式,为京剧现代戏的人物塑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舞台呈现上,阿甲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 “刑场斗争” 一场中,为了突出革命者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形象,他有意在舞台上将通往刑场的路搭成斜坡高台,意为通向山岗。让李玉和一家祖孙三代人站在高台之上,而鸠山等敌人则站在高台之下,形成了英雄人物对敌人居高临下的态势。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在上面走着刚劲有力的步伐,理鬓发,整衣领,显示出临危不惧、从容就义的气度。与此同时,音乐奏着悲壮肃穆的配曲,红色的灯光照在他们身上,三个人就像那昂然挺立的石雕,凸现在观众面前。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