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区 非遗赋能新风尚文明实践润民心
更新时间:2025-09-14 22:27 浏览量:1
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文明实践与非遗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将非遗传承作为移风易俗的创新载体,在活化传统文化中培育文明新风,为辖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鲜活动力。
宣传引导聚共识,非遗搭台传新风。以“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活动为载体,将非遗文化打造成移风易俗的宣传阵地。“非遗集市”上,掐丝珐琅作品融入“婚事新办”主题,匠人现场阐释图案中“俭朴传家”的寓意;“留‘廉’珐琅中”活动将廉洁文化与传统工艺结合,通过创作“拒彩礼、简宴席”主题珐琅盘,让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深入理解文明新风内涵。“非遗运动荟”里,投壶、蹴鞠等传统项目被赋予“摒弃攀比、健康生活”的新内涵,参与者在竞技中潜移默化接受新风教育。系列“沉浸式”活动累计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让非遗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教材。
实践育人强根基,童蒙传承植信念。聚焦青少年群体,将非遗体验作为培育文明意识的重要手段。春节期间开展的“京剧脸谱DIY”活动,老师在讲解脸谱中“忠孝节义”传统美德时,巧妙融入“厚养薄葬”的现代孝义内涵;端午“巧手扎染”课上,孩子们在学习扎染技艺的同时,聆听“古代丧礼简办”的历史典故;“糖画体验”现场,手艺人用糖液画出“节约粮食”“文明祭扫”等主题图案,让孩子们在品尝甜蜜的过程中牢记文明规范。截至目前,共开展20场活动,让800余名青少年在非遗魅力中种下“破旧立新”的种子,为移风易俗培育后备力量。
移风易俗润民心,非遗赋能破旧习。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突破传统民乐艺术展演的固有范式。通过将婚丧嫁娶新风尚、孝老爱亲新理念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融入民乐作品的曲目编排与舞台艺术创作,以群众耳熟能详的民乐形式为载体,用乡土气息浓郁的旋律与叙事,让文明风尚借弦音流转、随唱腔传扬,既保留传统民乐的文化根脉,又赋予其倡导新风的时代内涵,使文明理念在悠扬乐声中自然浸润人心,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的有效传递。此外,民间艺人创作的“移风易俗快板说”,用传统“三句半”的形式唱出“彩礼高,压力大,攀比之风要刹下;丧事简,情谊真,厚养薄葬显孝心”等内容,生动诠释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与具体要求。该系列作品在辖区内开展巡回展演30场,深受群众喜爱,获得广泛好评。这些朗朗上口的快板词不仅成为群众日常交流的内容,更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成为推动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