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一个化妆盒,追忆一位“人民的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5-08-29 21:25  浏览量:3

王大化使用过的化妆盒贠占军/供图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摆放着一个化妆盒,长15.1厘米,宽10厘米,高2厘米,重2千克。随着时间的流逝,盒盖上的黑漆已有部分脱落,露出白铁的固有本色,略显沧桑。化妆盒内有7个大小不等的长格子和圆格子,分别装有少量的红、黄、黑、粉等色油彩,虽经尘积但仍有光泽。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看似陈旧,但它的主人却非同凡响——他就是牺牲在龙江大地、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的王大化。

王大化遗照贠占军/供图

活跃在宝塔山下

1919年6月13日,王大化出生于山东省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1935年,王大化进入李大钊创办的北平艺文中学。求学期间,正值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追求进步的他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并于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走上革命道路。

王大化由于始终冲在斗争前沿,很快被国民党当局通缉,于是他被迫离开北平,辗转各地。无论在哪里,他都坚持以艺术为武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编写反映抗战的《八百壮士》脚本,出版《抗战版画》刊物,为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刻插图,创作《列宁像》《鲁迅像》《风雪中行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木刻作品,组织成立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以戏剧表演、木刻创作等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9年,受党的委派,王大化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主演了轰动延安的《马门教授》。周恩来风趣地称他为“咱们的马门教授”。由于表演艺术高超,他很快被调到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并进入“实验剧团”。

1942年5月23日,王大化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受到极大鼓舞。他走向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演出,著名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在乡野上的奔跑”中诞生了。

《兄妹开荒》由王大化编剧和演出,给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及延安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看过王大化、李波演出的《兄妹开荒》后,认为很好,连连点头,赞道:“这还像个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当时延安的老百姓一面跟着秧歌队跑,一面高声邀约:“去看王大化!”王大化成了延安老百姓心目中的明星。一时间,《兄妹开荒》不仅风行于各解放区,就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得到了热烈的赞扬。

随后,王大化参加了歌剧《白毛女》的歌词创作,和马可负责《白毛女》的配乐策划并担任首次演出的执行导演。《白毛女》上演后,成为划时代的优秀剧目,王大化功不可没。王大化在延安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陕北甚至出现“王大化牌香烟”“王大化牌肥皂”,可见其名气之大。

战斗在黑土地上

日寇投降以后,王大化带着一腔热血,告别了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孩子,和延安的一批文艺工作者参加党中央派出的干部团开赴东北。

在行军途中,王大化经常打前站,准备水、饭、宿营地,帮助同志们背行李,为病号牵牲口。跟大队一起行军的时候,他就沿途给大家做宣传鼓动。有一次,因为宿营地关系,一天赶了60公里路,大家的精神依然振奋,一点儿也没有感到疲倦。宿营的时候,领队宣布当日行军60公里,许多同志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一天能走那么多的路,从心里感谢王大化给加了不少的劲儿。

到了东北,王大化被任命为干部团戏剧部部长,党内又当选为组织委员。身上的担子重了,王大化就更奔忙了。在东北期间,他参加创作话剧《祖国的土地》《我们的乡村》以及秧歌剧《大特务》,参加改编秧歌剧《血泪仇》,导演活报剧《东北人民大翻身》、秧歌剧《兄妹开荒》、话剧《合流》等,并亲自演出。此外,他还负责全部演出节目中的舞台设计,担任《黄河大合唱》及其他歌曲的独唱和领唱,执笔撰写宣传文章、编辑丛书、设计出版物封面等,辅导当地的戏剧工作者及旧艺人,帮助组织戏剧、音乐讲座并担任主讲,替各机关团体画领袖像、名人像、宣传画和宣传图表……写、画、编、导、演,只要他能干的,都干了个遍。

后来,有人这样评价王大化在东北的工作:“他在东北短暂的一年里所做的工作不是文字能够全部记载得出来的,也不是能够用数字全部计算出来的。”他如此不舍昼夜为党工作,只因心中装着人民。

牺牲在讷谟尔河畔

据东北烈士纪念馆编研部主任贠占军讲述,在黑土地上,王大化无论到哪儿演出,总要带着这个化妆盒,这就是他的“武器”。他在工作中,始终谦虚谨慎,曾不止一次地在日记中写道:“……应该特别谨慎和虚心,因为即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也不值得骄傲,而对别的同志细微的成功得看重!”1946年1月8日,他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一个党的文化宣传工作者,不但是指你的作品,而最主要的,你这个人就是党的最具体的宣传品。”可以看出,王大化是一个多么朴实的人。

正当解放战争激烈进行的时候,1946年12月19日,王大化率领一个创作组从齐齐哈尔去讷河搜集资料。当时,王大化与战友乘坐一辆货车。为了照顾战友们的安全,他自己坐在车的后部,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行进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车行到讷河拉哈附近时,突然剧烈震动,坐在车尾的王大化不慎被甩到车下冻结如铁的土地上,头部负伤,昏迷不醒,经确诊为脑震荡、脑出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946年12月21日19时50分与世长辞,年仅27岁。

为悼念王大化,中共中央东北局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东北局宣传部部长凯丰亲笔题词:“悼王大化同志——人民的艺术家。”柳青在《冰雪中悼大化》中这样写道:“一个人民戏剧的杰出演员,多才多艺但却老老实实,还可以为人民服务上几十年的人,竟如此短促地结束了他短暂生命。他是一个优秀的革命家,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他的必要可期的未来成就,虽然随着他的躯体入土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王大化同志牺牲后,这个化妆盒作为他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的宝贵见证,一直由他妻子任颖保存。1983年,任颖将这个化妆盒捐赠给东北烈士纪念馆,以供后人瞻仰。

穿越历史烟云,这个化妆盒聆听着王大化在延安宝塔山下演出《兄妹开荒》的秧歌回荡,陪伴在王大化跟随党中央派出的干部团挺进东北的颠沛征程,见证了王大化牺牲在龙江大地的悲痛瞬间,最终静卧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对后人讲述一名党员“为人民而演出”直至生命终止的感人故事。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