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京剧“三鼎甲”与三大贤”,分别是哪些京剧名家?
更新时间:2025-08-27 21:33 浏览量:2
老生三鼎甲有老三鼎甲、新三鼎甲之分,老三鼎甲是指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新三鼎甲是指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这六位都是京剧早期“大神级”人物。
京剧三大贤通常指20世纪20年代三位宗师级艺术家,主流说法为旦行梅兰芳、生行余叔岩与武生行杨小楼,另一说法为老生行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
一、老三鼎甲
老三鼎甲也称前三鼎甲或老生前三杰。指京剧形成初期活跃在舞台上的三位杰出艺术家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京剧舞台重心由旦角转向老生戏。时人以他们三位不同的演唱艺术风格而分别呼之为“徽派”(程长庚)、“汉派”(余三胜)、“京派”(亦称“奎派”,指张二奎)。这也是京剧史上最早出现的三个流派,三人通过艺术实践推动徽班向京剧嬗变,奠定早期京剧本体形态。
1、程长庚(1811年~1880年),幼时即入三庆班,后任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演唱熔徽调、汉调、昆曲等之优长于一炉,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自道光至咸丰年间,任三庆班班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杨月楼、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等都受他的提携,对于京剧的形成和早期发展贡献很大。
2、余三胜(1802年~1866年),他的演唱以汉调为基础,融合徽调、昆曲、梆子腔,吐字以湖北音为主,在当时被称作“汉派”或“余派”。嗓音洪亮,运用自如,行腔圆润流畅,婉转缠绵,以擅唱“花腔”着称。他演出的《战樊城》、《定军山》等剧目为后人所效仿传唱。在从徽、汉合流,向京剧嬗变的过程中,很有贡献,尤其在唱腔上的创造、革新,对谭鑫培影响很大。
3、张二奎(1814年~1864年),是票友下海,唱功平稳宽亮,多用北京字音,吐字清晰,咬字坚实,自成一格。他的扮相雍容端庄,擅长扮演帝王贵胄一类角色,如《打金枝》、《金水挢》等。由于他的演唱夹以京音,时称“京派”或“奎派”。
二、新三鼎甲
新三鼎甲或称后三鼎甲或老生后三杰、小三杰。指京剧成熟时期的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三位杰出的老生演员。他们都曾立雪程长庚之门,也并称程门三杰,此三人中孙菊仙年龄最大,谭鑫培次之,汪桂芬最小,以谭鑫培成就最高。
1、谭鑫培(1847年~1917年),是京剧谭派创立者,有伶界大王之赞。
1905年,在丰泰照相馆拍摄了黑白无声影片《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电影。谭的唱腔不但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唱法之大成,而且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巧妙地融于老生唱腔中而不露痕迹,又能统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最大,老生行中几乎达到了“无腔不学谭”的程度,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麒(麟童——即周信芳)、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各老生流派,无一不是直接间接地在谭鑫培的艺术基础上各自发展演化而成的。
2、汪桂芬(1860年~1906年),曾为程长庚操琴,有“长庚再世”之誉。继承程长庚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成为“汪派”。
汪桂芬嗓音高亢浑厚,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歌声响遏行云,发音吐字饱满,韵味十足,极富立体感。其唱腔激昂雄劲,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绪,演唱悲剧性故事或悲剧性人物时,着力突出其壮美的一面,而不是只单纯强调其悲凉凄苦的感情,如《文昭关》的伍子胥和《骂曹》的祢衡。
3、孙菊仙(1841年~1931年),票友下海,师从程长庚。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世称“孙”派,得程长庚亲炙;又接受了张二奎的影响,继承了程、张两派演唱直腔直调、不尚花梢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孙菊仙
孙菊仙在新三杰中属守旧类型,但也有所创造。他的唱腔、唱法、念白诸方面的特色大多被后来的一些名家吸收,如麒派得其粗豪苍劲,马派取其风趣自然,高派传其慷慨奔放,甚至刘派也取法于他的悲壮激昂。孙菊仙的特色唱腔在丑行演员萧长华的唱段中也有所体现。
三、旦生武三大贤
梅兰芳为旦行代表,创立梅派,其祖父梅巧玲与余三胜、杨月楼曾同台合作。余叔岩继承谭鑫培艺术并发展余派,系第三代“老生三杰”核心人物,其祖父余三胜为“前三鼎甲”之一。杨小楼开创杨派武生艺术,被尊为“武生泰斗”,系杨月楼之子、谭鑫培义子。
旦生武三大贤
“三大贤”称谓源于京剧黄金时代(20世纪20-30年代),三人分属不同行当且长期占据艺术巅峰,三人与同期“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共同构成京剧黄金时代标志。
1、梅兰芳(1894年~1961年),京剧大师,四大名旦之一,梅派创始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梅兰芳所创新的京剧梅派艺术,不仅是中国京剧与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而且还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余叔岩
2、余叔岩(1890年~1943年),四大须生之首,余派创始人。是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1915年,拜谭鑫培为师,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谭鑫培和余叔岩两代的努力形成了老生艺术的主流。
3、杨小楼(1878年~1938年),京剧武生演员,一代武生泰斗,杨派武生艺术创始人,享有“国剧宗师”盛誉。
京剧《霸王别姬》剧照,左为梅兰芳,右为杨小楼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为老生行当表演开创了新境界。
四、老生三大贤
老生三大贤(左起):高庆奎、马连良、余叔岩
1、余叔岩
2、马连良(1901年~1966年),京剧演员,工老生,京剧“马派”创始人,“四大须生”之一。马连良的演唱,以谭鑫培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取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开创京剧一代新声,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3、高庆奎(1890年~1942年),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初宗谭派,嗓音甜脆宽亮,高亢激越,音色丰富。又吸收孙菊仙、刘鸿升的演唱特点,并借鉴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之唱法,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