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8部经典!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登陆广州

更新时间:2025-08-27 14:51  浏览量:1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自今年7月以来,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以下简称“国话”)“CNT现场”高清展映季陆续在国内30余座城市揭开神秘面纱,多个剧目开票即售罄、加场再售罄。依托先进的AI辅助技术及前沿影像制作手段,8部国话经典戏剧以高清影像形式焕新呈现。在羊城观众的热烈呼声之下,9月“CNT现场”高清展映季将在广州蓓蕾剧院揭开帷幕,以“透过屏幕看现场”的方式,为广州观众带来横跨一整个月的戏剧与精神盛宴。

本次“CNT现场”高清展映季精选《北京法源寺》《赵氏孤儿》《狂飙》《大宅门》《鼓楼那些事儿》《青蛇》《生死场》《抗战中的文艺》等口碑佳作,通过对经典舞台作品的修复与展映,诠释“中国式演剧观”的精神内核,呈现中国戏剧的美学流变。在从舞台到影像的跨媒介重构中,修复岁月痕迹,打破地域阻隔,延续艺术的永恒生命力,既是对国话过往创作历程的致敬与回望,也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与思考。

戏剧电影跨界尝试,致敬抗战文艺名家

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

(2022年首演)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在本届展映季再次上演,为中华民族在浴血奋战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致以崇高敬意!

《抗战中的文艺》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首部搬上大银幕的文献戏剧电影,秧禾之文工作社编剧,田沁鑫导演。该剧以波澜壮阔的笔触,真情再现1931年至1945年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家们的求索与奋斗,他们以文艺之笔记录和抗争外辱侵略,以民族的自尊点亮心灯,照亮前程。段奕宏、田雨、李光洁、关晓彤、孙红雷、陈建斌、廖凡、辛柏青、王挺、赵阳、佟大为、万茜、宋佳、朱颜曼滋、吴谨言、罗一舟等家喻户晓的演员集体致敬抗战期间的文艺名家,正是“弦歌不辍唱山河”。

导演田沁鑫表示:“《抗战中的文艺》集结了来自戏剧、电影、音乐、美术和新媒体领域等当代中国精锐文艺力量,在文艺先驱的精神感召下,以饱含匠心的激情、敏锐的洞察力,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缔造出戏剧+影视的沉浸呈现方式。”

生而为人之道,在世为人之勇

话剧《赵氏孤儿》

(2003年演出)【高清修复版】

话剧《赵氏孤儿》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姚远担任文学策划,田沁鑫导演,倪大红、韩童生、翟小兴、赵芮等主演,讲述了在“生而为人之道”和“在世为人之勇”的困境中,“孤儿”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2003年在北京首演,反响热烈。

全剧贯穿着“失义人心不在,失信正道不存”的春秋大义,剧情虽然仍取材于《左传》《史记》等史料记载以及元代纪君祥的同名杂剧,但力求探讨“诚信”在当今社会的普遍意义。

《赵氏孤儿》剧照。摄影:李晏

“今天以前,我有两个父亲,今天以后,我是孤儿”,时隔22年,话剧《赵氏孤儿》中的经典台词仍然振聋发聩、直击人心。面对当下,我们又会从这个常看常新的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发与感触?

风云起落大宅门,乱世风雨乱世魂

话剧《大宅门》

(2013年演出)【高清修复版】

2001年,由郭宝昌编剧、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一经播出便风靡千家万户;2013年,郭宝昌导演将心血之作交予中国国家话剧院改编话剧,完成了郭宝昌导演一生唯一的话剧作品《大宅门》。该剧由刘深编剧,郭宝昌导演、李欣凌联合导演。此次展映的影像是2013年演出版本,由刘威、朱媛媛、刘佩琦、雷恪生等主演。与电视剧版本对全局大景观式的呈现不同,话剧版本更加紧扣“大宅门”的主题,以“七爷”白景琦为核心,描画大宅门内众生的喜怒哀乐。

故事以老年白景琦巡夜时与少年白景琦的一段“穿越式”对话为引子,以郭宝昌导演幕间对家族往事的娓娓道来连缀,把大宅门故事中最经典的桥段、最鲜明的人物一一铺陈,引导观众沉浸在百草厅白家老号“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动人故事中。《大宅门》浓缩人物、家族、时代于方寸舞台之间,看完会让人由衷产生出一种荡气回肠、恍若隔世之感。

庙堂高耸,人间戏场

话剧《北京法源寺》

(2015年演出)【高清修复版】

由中国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同名小说改编,中国国家话剧院、天桥盛世投资集团联合出品,话剧《北京法源寺》由田沁鑫编剧、导演,由奚美娟、周杰、贾一平、方旭等主演,并集结黄小立、李永贵、李文启、马迎春等老戏骨精彩演绎,演出10年来,被无数话剧迷称为“心中的天花板”。

该剧以“庙堂高耸,人间戏场”的结构方式,展示晚清“戊戌变法”时期,面临危局,仁人志士们为寻找国家出路而进行的一场爱国主义突围。全剧攫取了波诡云谲的晚清历史中,最为惊心动魄的10天,用一座法源寺,将所有的冲撞、纠葛与不安置放。最终的舞台呈现,正如田沁鑫所言:是传奇,是故事,是真实,是志士;是启示,是传承,是精神,亦是佛儒!

此次展映的珍贵影像,不仅突破了传统戏剧的时空限制,带观众身临其境重温10年前的现场演出,电影级的画面质感,更能带给你比前排更加“近距离”的观剧体验,呈现剧中角色举手投足之间的流露的演技细节。

脚步丈量街巷,守护一方正义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

(2023年首演)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刘深、杨浥堃编剧,林熙越导演,刘端端等主演,2023年11月在北京首演,是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剧目。

该剧通过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的鲜活形象,通过讲述基层法官“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的能动司法小故事,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独特优势。

《鼓楼那些事儿》虽然讲述的是法治题材的故事,但在剧中,我们不见威严的法庭,而是呈现北京中轴线穿过的“鼓楼湾”社区里各种家长里短、人情冷暖;法官也不是穿着法袍、拿着法槌的传统形象,而是每天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解决无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琐事的“背包法官”。每一次公正的判定,代表着法律的尊严,他走街串巷的双肩背包里永远挂着一枚闪亮的国徽。传统的“人情儿”“老理儿”和当代“法律意识”在这里交织、碰撞,折射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老城区,在基层法律工作者有温度、有智慧的不懈努力下,走向法治化的一个个“微观瞬间”。

痴情赤子,浪漫诗人

话剧《狂飙》

(2017年演出)【高清修复版】

讲述“国歌”词作者田汉鲜为人知一生的话剧《狂飙》,曾于2001年“五四”当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首演,轰动一时。此次展映季亮相的话剧《狂飙》,是2017年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诞辰时,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联合出品,田沁鑫导演,金世佳主演的“青春版”。

2017版话剧《狂飙》(青春版)首次在舞台上使用“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以科技+艺术为融合手段,运用8台摄像机即时捕捉演员表演,达到“半电影化”效果。以“戏中戏”方式串连田汉的五部戏剧作品,展现中国话剧先驱田汉先生激荡昂扬的创作历程和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在舞台的自由时空内,与他生命紧密相关的人和事,他所钟爱的戏剧,他对革命的热忱,他对爱情的追求与困惑自如转换。

本剧巧妙地选取了田汉的代表性作品,以戏中戏的形式展现,又以现代手法重新诠释。所选片段风格各异,形式奇特,也映射出田汉与此情此景相仿的个人命运。

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话剧《生死场》

(1999年演出)【高清修复版】

话剧《生死场》改编自萧红的同名小说,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田沁鑫编剧、导演,韩童生、倪大红、赵娟娟、任程伟、李琳、马书良、谢琳等担任主演。小说《生死场》以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的故事。为了舞台的可视性,田沁鑫对人物做了增删,并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适当运用插叙、倒叙、定格等电影手段,将小说中的散点事件增减或凝练,推动剧情发展。

话剧《生死场》1999年北京上演时,曾创造世纪末的剧场奇迹,接连引发戏剧界、文学界以及普通观众的热议,不仅是国家话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之一,也已被载入中国话剧史。此次展映季,是话剧《生死场》1999年版高清修复影像首次公开亮相。

若怦然不能心动,则追随亿万斯年

话剧《青蛇》

话剧《青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田沁鑫、安莹编剧,田沁鑫导演,秦海璐、袁泉、辛柏青、董畅、吴彼、商子见等主演。这部作品在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基础上,进行了当代的改编和解读。

自2013年香港首演以来,《青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进行了多地巡演,曾受邀美国“肯尼迪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贡献戏剧艺术的力量。《青蛇》的每一次演出都展现了中国古典与现代元素的交融之美,获得了国内外观众及媒体的好评。

图:主办方提供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