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里的京剧传承,汇师小学25年坚持京韵润童心
更新时间:2025-08-05 15:28 浏览量:3
观看精彩的京剧片段、跟随老师体验京剧中的经典动作,如握拳压掌、弓箭步与背刀式,领略到了京剧表演的动态之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这个暑假,汇师小学教师殷晓宇把儿童京剧从校园内搬到了社区,惠及更多中小学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宛如璀璨星河,京剧则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与民族精神。汇师小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让京剧这门古老艺术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此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演绎着文化育人的篇章。
百年名校以京韵课程润泽童心
然而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的时代新人,成为中小学校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此,汇师小学将目光聚焦于京剧艺术。京剧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集大成者,具有“大气包容、兼收创新、美德浸润”的特质,一场围绕京剧文化的育人实践,在汇师小学拉开了帷幕。
为了让京剧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汇师小学历经25年,构建了“京韵润童心”课程体系。
学校“大气包容之心、创新启智之心、传承担当之心”的“三心”育人理念,为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形成了“2+N”的学习内容架构。“2”指音乐、美术学科主体课程,如“京韵・音乐”中的《诗韵京歌》《京剧很好玩》,“京韵・美术”中的《衍纸京彩无限》《衍纸京韵文创》等,让学生从演唱、制作等实践中感受京剧魅力。“N”则是多学科融合课程,涵盖语文、道法、体育等学科,如《梨园语萃》《小小京韵操,中华传统美》等,实现了全学科浸润。
同时,学校还创立了“三四五”学习模式,通过具身认知式、协作探究式、无边界创生式等“三式联动”,让学生全方位认知京剧;以会欣赏、会表演、会创新、会传播的“四会赋能”,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综合能力;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演中学、评中学的“五学奠基”中,让京剧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让京剧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京剧文化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汇师小学的京韵课程,实现“全学科、全学段、全流程、全方位”,覆盖所有学生。
全学科融合,以京韵文化为核心,多学科多点支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受京剧魅力。全学段覆盖,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进阶式课程设计确保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京韵文化。全流程贯穿,校内课堂实践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校外参观演出拓展视野,家庭中亲子共同学习,让京剧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形成“师生共创、家校共育、社校共融”的立体化网络。
此外,学校还建设了文本、数字化、环境、社会四类课程资源,为京剧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京剧文化墙、展示戏台等环境资源,营造出浓厚的校园京剧氛围;定期邀请京剧名家开展大师课,联动上海京剧院等校外场馆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近京剧艺术。
经过多年的实践,汇师小学的京剧项目成绩亮眼,学生综合素养显著跃升,在“绿色指标”评价中,艺术素养、行为规范等维度位居市、区前列。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跨越,40%以上教师深度参与,开发近百个跨学科京韵课例,获得多项市区级美育奖项。
学校育人品牌更是全国瞩目,获评“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等多项荣誉,办学满意度连续十年超95%。其核心经验还推广至全国7个省市的近20所学校,成为全国传统文化育人的标杆校,为新时代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汇师方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汇师小学的京剧项目,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京韵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相信在未来,汇师小学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精神,让京剧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培养出更多兼具文化底蕴与全面素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