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甘肃省京剧团的前世今生_1
更新时间:2025-08-04 15:16 浏览量:1
一图胜千言_8
甘肃省京剧团“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京剧队。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文工团京剧并入,组建西兰京剧院,下设演出一队和二队,轮换驻防兰州、西宁。”[1]1955年该院集体转业。其中,演出二队于1955年底至1956年在甘肃正式成立甘肃省京剧团。建团后,又不断地吸收各地优秀的京剧演员来甘,“其中如著名京剧演员陈永玲、李大春等,都是极受观众爱戴的演员。由于这一批生力军的加入,大大地充实了剧团的阵容。”[2]
图1 甘肃省京剧团巡演,1957年
图2 《小放牛》陈永玲,1957年
图3 《打店》李大春、张丽君,1957年
如以甘肃省京剧团1960年的整体来看,该团演员阵容较硬整,演员、乐队和舞美工作者近70人,该团常演剧目有30余出。其中,文戏由陈永玲挑头,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和《小放牛》等;武戏由李大春挑头,代表剧目有《武松》《林冲夜奔》和《大闹天宫》等,在国内梨园行具有一定的艺术影响力。此外,葛燕庭在《走麦城》饰关羽,夏荣庭在《除三害》饰周处,萧剑秋在《岳母刺字》饰岳母,陆淑琦在《盗仙草》饰白素贞,以及张薇莉在《奇双会》饰李桂枝等;其他知名的演员还有于光祖、叶庆荣、白幼芳、刘逢春和杨韵鈡等,他们在甘肃观众中皆有很高的声誉。据该团老演员张世民的回忆,当年甘肃省京剧团“在以武生李大春、花旦陈永玲挑梁演出期间,一年演出次数超过700场,那可是天天有演出啊。”
图4 甘肃省京剧团巡演,1960年
图5 甘肃省京剧团的演员阵容,1960年
图6 甘肃省京剧团的部分代表剧目,1960年
在1956至1965年期间,甘肃省京剧团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金城兰州人的文化生活,还经常到省内如玉门、酒泉、张掖、永登和白银等地巡演,颇受当地观众的欢迎。该团曾于1958年11月赴西安参加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自治区)”的会演,尤其是李大春等人参演了由王金璐领衔的《雁荡山》,影响之大不容小觑。该团又于1962年春赴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自治区)以及北京巡演。尤其是,那次在“北京市音乐堂”(即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了三个折子戏。
据时任甘肃省京剧团团长陈霖苍的回忆:“北京的一些名家都去看甘肃省京剧团的演出。开锣戏是由中国戏曲学校毕业的优秀演员张薇莉主演的《廉锦枫》,她也是我父亲(陈永玲)的学生。第二出就是李大春先生的《打酒馆》(又叫《快活林》),这出戏是李大春先生的拿手好戏。第三出就是我父亲的《金蝉诉冤》。当时在北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展示了我们大西北,甘肃省京剧团的风貌和艺术水平,给北京的京剧爱好者和京剧名家带去了一股强劲的‘西北风’,在京城刮的阵势不小,反响很大,产生了轰动。”[3]
图7《大闹天宫》,李大春饰孙悟空
图8《火烧望海楼》,李大春饰马宏亮
图9《贵妃醉酒》,陈永玲饰杨玉环
可以说,甘肃省京剧团在1956至1965年期间,以旦角陈永玲和武生李大春这“一文一武”领衔的,并由中国戏曲学校毕业生充实的演员阵容,代表了当时京剧艺术在甘肃的辉煌与鼎盛。
其中,1956和1959年由中国戏曲学校先后两批调来的毕业生,除了张薇莉以外,还有刘刚、邹本生、陆淑琦、段玉华、黎琼、宋惠良、汪玉祥、吴福生和刘剡等人,他们大大充实了甘肃省京剧团的演出实力。
甘肃省京剧团的辉煌历史不能忘却。她的起点高,阵容大,戏码多;她曾唱响于黄土高坡上的陇原大地;她曾在兰州双城门演绎出众多的京剧故事。红日与冰轮可鉴,兰山与黄河为证。
谨以此文告慰甘肃京剧开垦者,激励艺术后来人。
在历史上,甘肃曾有过辉煌的京剧和角儿。
当下在这片狭长的黄土地上,依然要有京剧的悠扬声、锣鼓点,更要有角儿的身影!
参考文献
[1]乔滋、金行健主编:“机构 甘肃省京剧团”,《中国戏曲志•甘肃卷》,中国ISBN中心,1995年,第495页。
[2]甘肃省京剧团巡回演出专刊:《剧目内容介绍》,甘肃省京剧团,1957年,第1页。
[3]封杰、李洁编著:《京剧名角李大春》,学苑出版社,2025年,第49-54 页。
图10《京剧名角李大春》,学苑出版社,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