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戏台》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故事的讽刺停留在京爷似的感叹
更新时间:2025-08-02 21:17 浏览量:1
如果说《戏台》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它止于,「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真好」之类的老百京那个味儿太浓了,这大概是原戏剧编剧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原因吧,一个人要舍弃自己还是太难了。
很可惜的是,陈佩斯和戏台的讽刺停留在当权者的批判,把故事的讽刺意味停留在所谓的「戏比天大」,「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真好啊」这种京爷似的感叹,这个故事其实可以承载得更多。
京剧,其实何尝不也是一个戏台,五庆班侯班主、戏园子老板嘴里说着戏比天大,却跟着洪大帅的指挥棒,频繁改戏,这是为了生存,可以理解,金啸天作为名角,抽大烟,追女人,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也无可厚非,凤小桐一直在跟金啸天明争暗斗撕番位,这也在情理之中。
升值计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京剧?梨园行的那些规矩来自哪里?
京剧的产生本身就是权力的作祟,京剧来自于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祝贺80寿诞,后来与湖北的汉调合流,形成了所谓的京剧,京剧的巅峰,是慈禧五旬寿诞,因为慈禧特别喜欢京戏,所以产生了所谓的「同光十三绝」。
剧中侯班主、金啸天、凤小彤,自以为一板一眼,一个腔调都不能改的京腔,其实不少来自于湖北安徽地方方言。京剧的产生,本来就是权力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是两个老佛爷的喜好造成的,那么这两个老佛爷,又是什么?他们不就是两个大帅吗?
梨园行认为台上不能唱唐山落子,但是殊不知,京剧的出身,就是落子一样的汉调徽州戏。
京剧本身也是地方戏种,正是因为两个大帅,两个老佛爷的喜欢,才凌驾于地方戏之上,成为所谓的京剧,这些梨园行的后人,说起来为皇上老佛爷唱过戏,也仿佛开了金身高人一等。而这一切,只不过得了八旗贵族的欢心罢了,试想一下,如果是大明朝到今天,那么京剧一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而是江南士大夫,最爱的昆曲。京剧这东西,同样是权力动物任性产物,你说它有艺术成分没有,有,但也不多,至于被捧成国粹,也不过是权力的又一次小小任性。
无他,权力耳,梨园行所谓的「戏比天大」,其实从来都是如六姨太一样是人尽可夫的妓女,戏台从来也不过是更大妓院罢了。戏台之上,梨园行里,这规矩,那规矩,其实只有一条规矩,谁当权唱谁爱听的,大帅是唐山的,就唱落子。
连偌大的北京,也是一个戏台,直隶人来了,东北人来了,安徽人来了,就跟着城头变幻大王旗。
今天是黄大帅来了,挂的是黄大帅的头像,明天洪大帅战胜了,就挂洪大帅的画像,后天蓝大帅进城,挂的就是蓝大帅。
人们嘲笑戏子骨头软,婊子人尽可夫,可是北京城,又何尝不是一座大戏台,这些城里的人,何尝不是戏子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