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一脉文心润“三水”
更新时间:2025-07-31 19:33 浏览量:1
央广网泰州7月31日消息(记者顾炀威 见习记者李婕)当长江的壮阔、淮河的绵长与黄海的浩渺交织,泰州便成了一座被水浸润的城。河网如织,舟楫穿梭,千百年间,水不仅塑造了这片土地的肌理,更滋养出独树一帜的文脉。
在这里,每一滴水珠都藏着故事,每一道波纹都连着古今——施耐庵的笔墨曾在运河畔勾勒英雄豪情,郑板桥的兰竹在板桥故里晕染民本情怀,梅兰芳的水袖在凤城河边舞出东方美学,这便是泰州独有的人文“三水”,是江河与岁月共同镌刻的文化基因。
墨痕深处 江河孕育的文脉基因
兴化古城的青石板路蜿蜒绵长,郑板桥故居的“聊避风雨”砖刻在光影中透着温润。穿过门楼绕过影壁,一方天井里竹影婆娑,正是板桥先生读书作画的小书斋所在。“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厨房悬着的木刻对联,把清代文人的俭朴生活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1983年修缮后的郑板桥故居保留着清代中期民居的紧凑格局,堂屋东间父母的卧室与西间童年板桥的居所隔天井相望,仿佛仍能听见私塾馆里蒙童的琅琅书声。
郑板桥纪念馆(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郑板桥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享誉海内外,但他的一生却较为凄苦,早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费氏给板桥的一生留下了很多温暖的回忆,当他长大想要报答乳母的时候,无奈乳母已经去世了。”讲解员抬手指向墙壁上木刻的《乳母诗》,生动讲述道,“没能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心中非常愧疚的郑板桥写下了这句著名的‘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基因,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竹石图》墨气淋漓,笔锋间既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倔强,又藏着“些小吾曹州县吏”的悲悯。“扬州八怪”的书画与兴化籍名人作品构成独特谱系,让水墨不仅是艺术,更是读懂泰州的密码。
笔落惊涛 侠义精神焕新彩
步入兴化博物馆,记者便被大门口的道具虎吸引——这正是7月19日泰州队主场迎战宿迁队中场表演时,被武松“狂揍”的那只虎。这场创意互动让“施耐庵故里”“水浒文化”等词条在网络上快速走红,也让这里一举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点。
兴化市博物馆道具虎(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工作人员笑着说:“谁也没想到,八百年前的‘老虎’能在足球场火起来。”这只道具虎的“走红”,恰是水浒文化生命力的缩影。明代施耐庵在此隐居著书,如今道具虎的“创意演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敢闯敢拼的闯荡气魄,始终是这片土地的精神标识。
纪念馆的施耐庵创作《水浒传》展区里,复原了当年的写作场景:油灯下,施耐庵伏案疾书,案头堆着民间话本与地方志。正是这片水土滋养的市井智慧与英雄气概,让《水浒传》从兴化走向全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水袖翩跹 百年风华与青春传承共舞
凤城河畔的梅兰芳纪念馆,三面环水,一面临街,园林式建筑如一幅展开的水墨画。穿过月洞门,迎面是梅兰芳全身塑像,先生手持折扇,目光温和而坚定。展厅内,四幅梅兰芳亲手绘制的作品尤为珍贵,《贵妃醉酒》的戏装设计图线条流畅,《洛神》的人物造型飘逸,笔墨间可见艺术家对美的极致追求。这里立体呈现着先生的一生:台上,他以水袖、兰花指开创旦角艺术新纪元,将京剧推向世界舞台;台下,抗日期间“蓄须明志”,宁肯卖画度日也不为日寇演出,用生命诠释“梅骨铮铮”。
这份风骨与才情,在泰州梅兰芳京剧团得到了延续。2023年9月26日,由53名青年演员组成的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正式揭牌,李胜素任名誉团长,梅兰芳曾孙梅玮任艺术指导,成员基本是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知名院校毕业生。
“海岛冰轮初转腾……”踏进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排练厅,梅派经典《贵妃醉酒》唱段萦绕耳畔,青年演员姚玟萱扮相雍容华贵,唱腔行云流水,水袖翻转间,赢得大家掌声和叫好声。成立一年多来,剧团创排了建团大戏《梅兰芳?丹桂记》,复排京剧《宇宙锋》以及《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梅派经典折子戏,更设计推出“梅八出”系列文创,让梅派艺术走进日常生活。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成员排练(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如今,“梅郎故里”已成为泰州的文化名片。看着青年演员们排练的身影,听着婉转的唱腔,让人真切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的水袖不仅舞在舞台上,更舞在泰州的街巷里,舞在年轻人的传承中。
江河激荡 红色血脉里的精神坐标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新馆广场,在各位右手边的是轰-5轰炸机,左前方是2009年来到我馆的超黄蜂直升机……”下午2点,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地面蒸腾起滚滚热浪。本是高温避暑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却人潮涌动。
广场上,陈列着轰炸机、歼击机、直升机等海军退役装备,向观众静静地讲述人民海军威震海疆的辉煌战绩。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战役的隆隆炮火声中,第三野战军于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这标志着人民海军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人民保卫海疆的新纪元。
展馆内,近代沧桑、白马建军、威震海疆等五个展区通过幻影成像技术,重现了人民海军从木船打军舰到航母编队的壮阔历程。游客们纷纷在陈列柜前驻足参观,不少老年游客更是默默流下眼泪。据介绍,这里现在每天参观人次超过1500人,是泰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广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泰州,将水的灵动与坚韧化作城市的灵魂,让古老的文脉在时代的河流中奔涌不息。这便是泰州的文化密码:以水为脉、以文为魂,在守正创新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