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剧讯丨上海大剧院舞剧《白蛇》纽约首演,世界舞台闪耀上海活力

更新时间:2025-07-31 18:01  浏览量:1

本文转自:美东风潮

雷峰塔倒,白蛇出世。美东时间7月26日下午,作为“城市之夏艺术节·上海日”重磅演出之一,上海大剧院原创舞剧《白蛇》亮相美国,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海外首演。大幕拉开,流传千年的《白蛇传》传说以大胆的现代视角重新讲述,短短两个小时,观众们于断桥相会见古韵悠然、观水漫金山荡气回肠,也身临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光怪陆离的心理诊所、华丽怪诞的邮轮舞会……当舞者们缓步走上舞台,随乐声向观众谢幕,上千名观众屏息凝神,沉浸其中,共同享受着这个蜕变与新生的时刻——良久,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献给这场虚实相映的自我探索之旅。

本周末,舞剧《白蛇》于大卫·寇克剧院共演出三场,出票率97%,几近售罄,预计共吸引4500余名中外观众观演。该剧将东方舞台美学与国际化当代表达相结合,芭蕾、中国古典舞等多舞种融合,展示了上海乃至中国当代舞台作品的审美与活力,引起了美国主流媒体、舞蹈专业媒体的广泛兴趣。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之一的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纽约最具影响力的本地新闻频道之一PIX11电视台对该剧进行了直播报道,艺术、舞蹈类专业杂志《足尖》(Pointe Magazine)、《观察家》(Observer)、All Arts等发布专栏采访,欣喜于这部极具海派气质与国际视野的舞剧之作。

全城造势

《白蛇》步入CBS新闻直播间

7月20日(以下均为美东时间),舞剧《白蛇》剧组抵达纽约,由8位主演、29位群演与主创、技术团队等组成的近百位成员,克服时差与舟车劳顿等困难,第二日便进入剧场投入排练、装台工作,为《白蛇》在纽约的首度亮相做准备。

美国主流媒体、艺术舞蹈类专业媒体展现出对这部上海原创舞剧的极大兴趣与热情。7月22日,舞剧《白蛇》艺术总监谭元元携巳意组妻子/白素贞饰演者、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首席主演刘思睿走进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新闻直播间,两位“上海女儿”分享了自己与这部作品的联结。“我非常荣幸地受到上海大剧院的邀请参与这部作品,我出生在上海这座城市,和所有主创们因为一个共同的想法聚在一起,创作一部带有上海文化、风格、品味的作品。”艺术总监谭元元分享道,“你可以在一场演出中看到芭蕾、中国古典舞等各种各样的风格。”刘思睿将自己的身体以最好的状态交给舞台:“参与《白蛇》是我时隔14年后首次回到上海演出。在这个重构的版本中,青蛇是白蛇试图展现的真实自我,白蛇这个角色代表着一段寻找真实自我的旅程。”

7月25日早上9点与10点,纽约最具影响力的本地新闻频道之一PIX11电视台将新闻直播镜头,投向了大卫·寇克剧院排练厅。由艺术总监谭元元引领,美国的电视观众们在现场直播中先睹为快,欣赏了剧中精彩舞段“雨中情挑”与“蛇僧斗法”。“雨中情挑”片段以芭蕾双人舞的形式再现了白蛇、许仙断桥相会的经典桥段,油纸伞抛接之间,带有东方韵味的含蓄情愫随着芭蕾足尖舞步缓缓流淌;“蛇僧斗法”在激昂乐声中展现了法海小青的决斗,水袖翻飞、凌空而跃,中国古典舞的力量与灵动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冲击。

在紧凑的排演间隙,主创与主演们受邀在纽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下分享与交流活动,将东方舞台美学带到纽约的各个角落。7月24日晚间,艺术总监谭元元与导演周可来到华美协进社,带来“破界之舞,白蛇新生”:舞剧《白蛇》主创分享会。华美协进社成立于1926年,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孟禄、与中国外交官胡适、郭秉文在纽约市共同创立。活动现场,主创们分享了这场大胆创新的创作之旅中,一个个与自我“缠斗”的时刻,上百位观众热情高涨,随后的“蛇妆”体验环节将剧中同款妆容带来现场,收获好评。

7月25日,舞剧《白蛇》中小青的饰演者谭一梅、心理医生/法海的饰演者宋雨,受邀到访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舞校,在舞团首席舞者辛颖的共同参与下,与舞校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享誉全球的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由“现代舞之母”玛莎·葛兰姆创立于1926年,其独创的“收缩与释放”原理深刻改变了20世纪以来的舞蹈表达方式。而源自东方的中国古典舞,则以独特的身韵和气息,讲述着另一种身体哲学。这两种截然不同又同样蕴含美学的舞蹈语言,展开了难得一遇的艺术对话。

演出临近,舞剧《白蛇》的身影在纽约随处可见——时代广场大屏幕、地铁口、晨间广播……全城造势,万众瞩目,闪烁着上海活力的舞剧《白蛇》承载着无数的期待与热情。

首演直击

海派文化实现国际对话

7月26日下午,万众期待的舞剧《白蛇》大幕缓缓拉开。多媒体投影下,倒置的雷峰塔线条一一拆解,重组为冰冷的超市货架,身着素色长裙茫然购物的“妻子”与同样机械游走目无表情的“现代主妇们”,在明暗灯光交错中,闪现着每个困于社会身份的当代人内心。随着催眠钟摆声响起,舞台切换至西湖烟雨,青白二蛇,行走人间……舞蹈的肢体表达打破了语言的隔阂,在超越语言的交流中,中外观众共通共鸣,屏息凝神走进“妻子”的内心世界,也映照着、寻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现场观众采访待补充,采访嘉宾(待定)】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格莱姆学校校长Ashly Brown、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首席舞者辛颖;美国芭蕾舞剧院独舞演员方仲静、编舞家沈伟;中国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员田浩江;旅居美国的艺术家蔡国强

借“白蛇”叩问当代人的精神探寻

舞剧《白蛇》脱胎于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在古典“白蛇”故事情节元素的基础上,以舞蹈语言构建出非线性、多维度的叙事空间,为千年传说赋予全新生命力,使中国传统故事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展现多元价值与深度共鸣。剧中,“当代”妻子、丈夫、心理医生,对应着“古代”白素贞、许仙、法海,小青则穿梭其间,象征着天真烂漫、追寻自我的“本我”。在保留传统故事中的游湖借伞、断桥相会、端午惊变、水漫金山等经典桥段的同时,该剧创造出现实世界和意识空间两个时空,角色融合古今、互为呼应、虚实对照。

正如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所言,“艺术是人与自然的相乘,我们做舞剧,就要创新,希望更多舞种能够融合”。2019年,“用西方芭蕾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传统白蛇故事”的大胆想法,使艺术总监谭元元与张笑丁一拍即合,共同开启了舞剧《白蛇》的崭新之路。2021年起,导演周可等主创团队加入创作,该剧于2022年在墨尔本、上海开启线下创排,并于当年11月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在今年全新升级的《白蛇》2.0版本中,青年编舞王培先的加入,融合了更多现代舞元素,展现白蛇内心世界中的荒诞与“变形”,多舞种汇聚,打破传统故事与艺术形式的边界,舞剧《白蛇》以大胆创新的艺术语汇,叩问着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与自我“缠斗”的时刻,在布满荆棘的自我探寻之路上坚定地向世界宣告:“我们终将成为自己”。

作为上海大剧院“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三部曲之一,舞剧《白蛇》承载了上海大剧院在“创作者”主体身份的探索,以心理剧的思路重构传统故事,以虚实相生的场景构筑当代生活与古老传说的呼应,以中西舞蹈语汇交融东方舞剧的另一种可能。它既保留东方美学的写意精髓,又以国际化的肢体表达激活传统IP的当代共鸣,使观众在形式与内容的双重震撼中,感知文化基因的传承与革新,让世界看到属于中国气质的东方舞台美学和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故事。

为了此次赴美演出,舞剧《白蛇》再度汇聚海内外“梦之队”主创与演员,由艺术总监谭元元亲自率队“出海”。两组卡司各具特色:苏州芭蕾舞团团长助理、首席主要演员敖定雯,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谭一梅及宋雨组成“水月”组;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刘思睿、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孙佳勇、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王念慈、苏海陆组成“巳意”组。来自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演员们,则将构建象征“传统与现代”“束缚与自由”的群舞阵型,作为主角心理的具象外化,为舞剧铺陈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画面。

为更好向世界展示当代“东方舞台美学”,舞剧《白蛇》按照大卫·寇克剧院的技术要求1:1舞台复原,对部分舞段精心再调整,音乐、舞美、服装同步雕琢。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以“节气”为灵感,为音乐注入大自然的节律。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组成舞美“梦之队”,超越对《白蛇传》传统场景的设置,以“大钟”“方圆”等极具象征意味的视觉符号呈现空间变换和角色内心。服装造型设计大可致力于给舞台服装以高定秀场的高级质感,蛇鳞纹理、手染水袖、古典刺绣与现代剪裁的融合,在东方古韵之间融合时代风尚。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