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陈佩斯苦等7年!出道20年不火,如今凭借《戏台》一夜翻红
更新时间:2025-07-31 02:57 浏览量:1
演完《戏台》那天,影院灯一亮,后排一位白发老戏迷哽咽着喊出他的名字。
余少群。
观众席瞬间安静。那一刻,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回到了真正属于他的舞台。
出道20年,他一直不温不火。如今44岁,靠一部戏曲题材电影逆风翻红。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单身。
也许你听说过他曾演过青年梅兰芳。但你可能不知道,他是怎么一路从戏台走到银幕,又怎么悄无声息地“隐退”多年,再悄然归来。
1981年,余少群出生在武汉。
家境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没什么背景,也不搞文艺。但命运很奇妙。
小时候他常听奶奶和邻居放的黄梅戏、样板戏,耳濡目染,竟然爱上了那一板一眼、一腔一调。
8岁那年,奶奶带他去文化宫看戏。他看得入神,回来就跟着电视学甩水袖、吊嗓子。
14岁时,他告诉父母想学戏。
这下炸锅了。
父母一听急了:“学戏?那是干啥吃的?能养活你自己吗?”劝不动,他干脆绝食。
三天三夜,啥都不吃。奶奶心软,站出来给他说话,这才让他如愿。
后来他考上了武汉艺术学校,学的是汉剧,拜在了老一辈名家陈伯华门下。
练功房是他的“家”,水泥地翻跟头,早上五点吊嗓子,晚上还在压腿、打腰。6年下来,功夫打得牢牢的。
2000年,他凭《抢伞》一角拿下“艺蕾奖”,在校期间就是风云人物。
2002年一毕业,他进了武汉汉剧院,台上一亮相就是主角。长得好,身段美,扮相一上台,不少戏迷一眼就记住了他。
但他没满足。汉剧之外,他又开始学习越剧。
2005年,他为演《杨乃武平冤记》主动请缨,从武汉跑去上海学越剧,短短几个月就摸透门道,角色一登台,惊艳一片。
他就是这样的人,肯学,能吃苦,不爱说话,但一旦站上舞台,光芒挡都挡不住。
二、真正把他带到大众视线中心的,是2008年的电影《梅兰芳》。
那时陈凯歌正为找“青年梅兰芳”头疼。
选角导演在朋友聚会上一眼看中余少群——清秀中透着一股倔强,举手投足就是戏台子上的人。
余少群试了镜,陈凯歌定了人,条件就一个:去学京剧。
他一学就是八个月。
早上吊嗓,下午练台步,晚上看老电影做功课,半夜还要记笔记。他说那是他人生里最苦也最甜的日子。
最尴尬的一次,是他穿便服在地坛公园练水袖。风一吹,袖子翻飞,引来一群人围观。他脸红到耳根,师父却吼他:“怕啥?你是唱戏的!”
电影上映后,那个青年梅兰芳一出场,许多人哑口无言。
清丽脱俗,风骨凛然,不做作,不花哨,活脱脱就是梅派少年。
他凭这部戏拿下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还获封“最有前途的戏曲电影演员”。
可娱乐圈的规则跟戏台不一样。
走红后,他被签入大公司,成了孙俪、刘烨、蒋雯丽的“师弟”,也演了不少影视剧——
《倩女幽魂》里演书生宁采臣,《苍穹之昴》里演小太监春儿,《建党伟业》里又演了一回梅兰芳……
角色虽多,可名气却始终起不来。
他演技不差,模样不俗,后台也不薄,偏偏就是红不起来。
不是不会炒作,而是不愿意。不是没人带,而是他不愿被“安排”。
他曾放话:不要把我当偶像,我是演员,不是明星。
三、感情上,他也一样执拗。
别人争着上恋综、炒CP,他上过一次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就再没下文。
他喜欢什么样的女生?曾被问过。他笑说:“像刘亦菲那样的。”干净、温柔,有气质。
他和刘亦菲私下是好朋友。合作过几部戏,但始终没发展成恋人。
有人觉得可惜,他倒觉得刚刚好。有些人适合相伴,有些人只适合欣赏。
这些年,他没公开女友,也没传绯闻。
有人说他性取向成谜,有人说他“太干净了”。
但他从不回应。
他曾说自己“没融进娱乐圈”。不喜欢聚会,不爱抛头露面,所以,那些年他慢慢淡出视线。
也有人说他“脾气倔”、“不识时务”、“耍孤僻”。
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只是不愿把自己的人生,变成别人操控的剧本。
四、事业的瓶颈、舆论的质疑、父亲的去世……他经历了人生最低谷。
2013年,父亲病逝。那一年他只有32岁。
他很少对外谈起那段日子,但身边人说,他突然变得沉默,像个“影子人”。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彻底离开了影视圈,回到戏台。
他重拾汉剧、越剧的舞台,从大剧院走到县城礼堂,再到高校讲堂,台上观众不多,他依旧一板一眼演完。
他演《玉簪记》,演《风雪三关》,演《红楼梦》,唱得泪流满面。
有一场演出,他用师父当年送他的玉簪做道具,谢幕后他悄悄说:“要是功夫荒了,师父要在梦里骂人。”
他太在乎戏了,才不肯妥协。
可惜的是,圈内不缺流量,偏偏不缺“余少群”这种人。
直到2025年,一部电影把他重新带回公众视野——《戏台》。
这部戏,陈佩斯整整等了他七年。
他在里面演的是男旦凤小桐。
一个戏班角儿,身世飘零,骨子里却有傲气。甩袖、走步、挑眉,都是戏,一出场,整个影院安静了。
电影最后,凤小桐跳河自尽。
他化着妆,衣襟整齐,兰花指微翘——像极了那个不肯低头的他。
观众哭了,评论炸了。
有老戏迷哽咽:“十七年后,他终于又唱戏了。”
也有年轻人说:“这才叫演技。”
没人想到,这个曾被遗忘的演员,靠一部戏,重新火了。
五、如今他44岁。
不婚,不育,没炒作,没有绯闻,生活一切从简。
住在老小区,吃饭自己做,有空就上戏班排练,有戏约才出山,没戏就教学生。
身边的朋友说他:“太清醒。”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不属于什么。但始终敬畏舞台。
他不像普通明星那样经营人设,而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笔一笔地“描红”。
演梅兰芳时,是借大师之形,磨出自己身段。
演凤小桐时,是把半生的隐忍与倔强,都写进了戏服的金线里。
他没有“爆红”,他只是——回来了。
流量能堆出一时的热闹,撑不起真正的角儿。
人这一辈子,要么红,要么活得像个角儿。
他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