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裘韵 风范长存
更新时间:2025-07-30 02:23 浏览量:1
今年是京剧大师方荣翔诞辰100周年。连日来,纪念座谈会、专场演出相继在北京、济南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艺术家、戏曲理论家、学者以及方荣翔先生的亲友、弟子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京剧裘派艺术的杰出传人,探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京剧大师方荣翔
表演是演员生命的表达
7月18日,在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纪念方荣翔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名家演唱会拉开帷幕。方荣翔先生的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在《探阴山》中饰演包拯一角。他字正腔圆、气足声宏,将包拯勘案时的急切与决绝倾泻而出,高低音转换间毫无滞涩。台下戏迷听得如痴如醉,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孟广禄告诉记者,选择唱《探阴山》,恰因为这是恩师的代表作。
细品其表演,不难发现方荣翔先生的艺术基因贯穿始终。方荣翔作为裘盛戎亲传弟子,唱腔艺术忠实地继承了裘派艺术中内敛、含蓄、精美而富于韵味的特点,并根据自身的条件、性格特点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对裘派艺术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将京剧花脸艺术推向了空灵剔透、儒雅清新的风格,被观众誉为“方氏裘韵”。无论是传统剧目中的《铡美案》《将相和》《姚期》《打銮驾》,还是现代剧目中的《奇袭白虎团》《雪花飘》等,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角色塑造。
体现在《探阴山》上,方荣翔以“破立并举”的智慧完成了对经典的创造性转化,其创新处理至今仍影响着裘派传人的表演逻辑。比如在唱腔架构上,他大胆突破,近乎吟诵的节奏,如泣如诉。这种处理并非削弱力度,反而形成“幽谷惊雷”的戏剧张力,既保留了裘派的厚重底色,又赋予包拯“铁汉亦有柔肠”的人性特点。方荣翔的上述突破,其实都建立在对人物“忠、孝、仁、勇”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之上。
“艺术作品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文化的承载。演员的表演就是一种生命的表达。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与角色结合,用真诚的心去打动观众。正如方荣翔先生的艺术生涯,他始终关注社会、关注人性,用心去创作,才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表示。
“打不倒的包龙图”
“(师父)一拍完(电影)之后,一卸妆,我一看,白水衣里都是血……我当时就哭了。他对我说,你别哭,我们就得练自己……”7月15日,纪念方荣翔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报告厅举行,孟广禄现场含泪追忆,感慨恩师“戏比天大”的艺术坚守。
在梨园行内外,方荣翔的德艺双馨有口皆碑。亲友们都知道,他常因梦中背诵戏文惊醒。在南新街居住时,方荣翔对戏的痴迷也是人尽皆知。和他住过同一个院的邻居说,方先生在艺术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精神感染着他们每一个人。“在他房前小院里,随时可以看到他一招一式进行研究。当初他住的是平房,由户内到户外的里出外进中,常见他‘念念有词’或一遍遍练唱,达到了忘我和痴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从他眼前经过都浑然不觉。”
方荣翔晚年虽患心脏病,但仍坚持演出。他总是说“不能让观众失望”。他在1988年赴香港演出时突发心疾,仍强撑写下“后果自负”的保证书坚持表演,这段轶事传颂至今,戏迷们敬称他为“打不倒的包龙图”。他获得“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方荣翔爱戏,更心系观众。方荣翔曾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并赴朝鲜7年,其间多次立功并被授予“二级勋章”。他满含热泪,肃立在战斗前未能看到他演出的牺牲者的名单前,一丝不苟地认真演唱,以此祭慰勇士,尽到一个文艺战士的责任。回国后,他热情地深入工矿、农村、部队演出,主动到车间、田间地头、军营,为工人、农民、战士们演唱。“见到挑粪工人,他总是主动走上前去握手,不断嘘寒问暖,遇上街里街坊的,更得热情地聊上一会儿,情之所至,还会开嗓唱上一段,丝毫没有京剧大腕的架子。”他的老邻居告诉记者。
“他最令人敬重的就是他的德。他不为名利,一生致力于将最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他是所有戏曲人的榜样!”7月18日演出当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宏图动情地说。
“一个人的独角戏唱不得”
方荣翔呕心沥血,为裘派艺术培养了孟广禄、康万生、邓沐玮、唐元才、魏积军等一批优秀的裘派第三代传承人。
纪念活动期间,他的多位弟子面对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师父病床上教戏的过往,纷纷潸然泪下。座谈会上,孟广禄还拿出珍藏多年的恩师信件,读道:“我已61岁,还能唱几年,又动了这么大的手术,现在为了表达对观众的感激之情,维持着坚持着演出而已,我们只有一颗赤子之心,努力献身京剧事业。一个人的独角戏唱不得,只要大家一条心,携起手来,拧成一股劲儿,多出人才,观众心中有喜爱的演员,一代一代传下去,就会越来越好,不是振兴而是宏图发展。”
坚守艺术理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这也正是方荣翔先生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在当下,戏曲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培养观众、培养人才、创作创新等都成为紧要课题。方荣翔留下了扎实的路径:所谓培养观众,不过是像他那样,把舞台搭在田埂地头,让戏里的喜怒哀乐和老百姓的日子同频共振;所谓创作创新,也并非凭空造出新花样,而是如他般在传统的骨血里,注入当下生活的呼吸感——真正的传承创新,从来都是把心沉下去,让艺术从土地里长出来。
7月19日晚,由京剧《遇皇后·打龙袍》《探阴山》《铡美案》组成的经典折子戏专场在梨园大戏院上演。由方荣翔先生入室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携裘派再传弟子张国辉、方旭、马立与山东省京剧院演职员通力合作,再现方荣翔先生的舞台包公风骨。上场前,孟广禄亲自为方荣翔先生的孙子方旭勾脸。这一刻,油彩勾勒的不仅是脸谱,更是一代代梨园人薪火相传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