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福芝芳:她熬死王明华,斗走孟小冬,死后遗言透露梅孟感情真相

更新时间:2025-07-27 13:52  浏览量:1

20世纪初,那是一个剧变横流的时光,舞台内外都不太平。梅宅大门一开一合,福芝芳牵着母亲的手,一步踏进这院子,命运开始急转。冯六爷一句“长相好,能生养”成了定音锤,谁能想到,女孩的将来就这样在几句话里定下了基调?说起来简单,实际上福芝芳的路,从这一刻开始,数不清的起伏等着她。

其实那会儿的北京,新闻就像麻绳,细细缠着所有人的脚步。梅兰芳,这名字在京城,说大了你出门打车不用掏钱,说小了有人背地里酸他眼高于顶。福芝芳的身影还没完全在梅家的大院里站稳脚跟,就有人竖起了耳朵。毕竟,她和母亲的那一段男扮女装,躲避风雨的经历,多少带点江湖味——可谁信呢?倒是王明华,这个家真正的女主人,敏锐地抓住了突破口,她不声不响,为福芝芳铺了一条路。

王明华心里有数,她再生育无望,家里的事也得有个主心骨。福芝芳听话,干净,叫人心安。吴菱仙点头带她去递话,大家都觉得顺理成章。人情世故有时候就靠这点缝隙。一轮琐碎而热闹的考察后,冯六爷那句平实却带着分量的话,让反对的人都噤了声。谁也料不到,这样的基础,能扛住后面的风浪吗?

年轻的福芝芳,那时不过十五六岁,唱一段小戏,台下的纨绔子弟眼神都直了。可她母亲胆小,总怕女儿被糟蹋了,整天盘算着找靠谱人家。梅兰芳的出现,是意外中的答案。聘礼都不要,只要女儿有地位,自己养老有着落,说实话,这要求一点不高。梅家作主的人全答应了,福芝芳就这样被抱进了一个新生活。

头一年,福芝芳生了个胖儿子,梅兰芳笑得合不拢嘴,连孩子名字都起得比别人仔细。接着矛盾不知不觉化解,福芝芳主动把孩子过继给王明华当儿子。这一手又高又巧,不光王明华心里甜,福芝芳在这个家里的分量也立住了。有人说她隐忍,其实更像棋手,落子分明,时机精准。

接下来的好日子短暂而乏味,梅兰芳泡在排练场,两个女人各守一摊,偶尔见面,也只是淡淡一句问候。用现在的话讲,平安没出什么事,不代表风暴不会来。其实,1926年之前大院里的气氛,不能说冷淡,但远没有之后紧张。没什么意外。

真正的麻烦,是孟小冬闯了进来。她和梅兰芳的故事在北京传成了热闹戏码,茶楼巷口全是嚼舌根的人。福芝芳明明知道丈夫心已动,却绝不撒手。她绕着家转,盯紧那个家门,不让外人插足半步。心思缜密,谁能想到她会善罢甘休?不松手,反倒让梅兰芳投鼠忌器。事情闹大到梅兰芳不得不另外租房,把孟小冬安顿在外。

有一说一,对于福芝芳来说,丈夫就是生活的全部。可她未必愿意服输,总觉得只要撑得久一点一切都能回原样。偏偏事态发展远没她想象的顺溜,孟小冬的粉丝闹出人命,追杀案震动北京。一时之间,谁对谁错都成迷案。福芝芳趁着混乱,给冯六爷递了封信,六个字轻描淡写,把节奏带走了。大家突然明白,自家人命要紧,情爱得暂且放一边。冯六爷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孟小冬再硬气,场面也冷了半截。

王明华不久就去世,家里没人再分权。福芝芳本该松一口气,可没见她眉开眼笑。不知怎的,她反而整个人静了下来。也许她也是那一刻才明白,守住了人、守不住心。命里就没有所谓的赢家。王明华的墓地福芝芳亲选,连墓志铭都写得平静温和。旁人觉得她心胸宽大,其实她心里七上八下,谁又能知?

1941年的香港,战局凶险,梅兰芳一时命悬一线,外面全城风声鹤唳。福芝芳撑起门面,对外说“梅先生一定会回”。她守着院子等,每天去码头打听情报。终于,一张报纸传来消息,是梅兰芳的公开信。她看到那几句诗和自画像,放声大哭。别说什么坚强,谁都有软肋。她给孩子们看信,告诉他们父亲要留胡须,直到国家太平才能剃。说起来轻巧,其实每一天都过得胆战心惊。

梅兰芳终于回来,孩子们抱着他问胡子,为啥这么长?福芝芳说再快也不能剃啊,这点执拗,倒挺像个顽童。之后日子紧巴巴,福芝芳想方设法卖画,不给日本人开口的机会。她其实完全可以走捷径,但转身都选择了最笨的路。有人问值不值得,答案从来没二话,她说——一家子只能这样活着,舞台上演苦戏,台下唱苦调,谁都不容易。

梅兰芳去世,国家要立规矩,她偏偏不答应,写信请人别火化丈夫遗体,只想给王明华留个伴。结果真就如愿。她站在墓前很久,一个字没说。赢了婆婆,也赢了情敌,可她赢了什么?真说不清,旁观人心都乱了。

梅兰芳走后,福芝芳没停,她也不是闲得住的人。戏班还要养活,徒弟还得带。后台乱糟糟的,她自己一遍遍过台词,手上老茧裂了也不在乎。有时演出结束,才接到一封信,说是老友想帮忙出版梅兰芳旧作。她犹豫半天,还是答应了。书出版后卖得还行,她没太上心。只是收了钱,也不差这点,但也算给后人留了念想。

戏班子后来生意好点了,可她过得依旧节省。日子还是老样子,清苦倒不至于寒碜,至少天天都有热水泡脚。有点矛盾,她对生活的抱怨和满足其实是交替出现的。她收了几个徒弟,自己出钱给孩子买头面道具,还鬼使神差地教了一句梅兰芳当年的口气,不知道为啥,偶尔还会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

年纪大了体力见底,冬天演出后晕在后台,同事们慌慌张张送去医院。医生让她休息,她偏不听。戏不能停,这点病算什么?其实到底拗不过身体,她也只是坐在角落慢慢指导徒弟。被尊敬,被记住,不过如此。日子一长,她竟觉得这些小事,比那些大起大落的过往都要真切。

一天下来,徒弟送过来报纸,说有篇文章专门写梅兰芳怎么怎么好,还提到福芝芳陪他走完一生。剧院大家挤一圈看,福芝芳不声不响,眼里藏着光。可能吧,这种事情说出来没人信,事实上她就觉得过得值。

76岁脑中风过世,葬礼不大不小,一帮唱戏的师兄弟和几个徒弟陪到最后。她就这么跟着梅兰芳、王明华埋在了一起,三个人,再没人议论,各安天命。遗物里翻出一本残旧笔记,写满了练功心得和台上的冷暖,弟子们把它弄成书,大家都说那是宝。

有意思的是,到头来冯六爷的一句话,像个魔咒,主宰了她的起点。可终点归根结底是一群人默默坚持下来的生活碎片,也许根本没有什么赢家。掌声再大,咳嗽再重,夜深了,能安心合眼的,不过是几桩没处说的人情世故。

福芝芳的一生看起来什么都攥紧了,实际上到头来,她想抓的,可能半样都留不住。她不是唯一的,也永远不可能成为谁的补充——只是一颗自己兜转的小草,偶尔被风吹过。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