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衰落不是必然,而是现在的一些京剧艺术家成了温室花朵
更新时间:2025-07-27 06:09 浏览量:1
提起“国粹”很多人会想到京剧艺术,在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并且在这一期间吸收融合了汉调、昆曲、秦腔等戏曲艺术,最终形成了一门新的戏曲剧种,因为在北京城形成,所以称之为京剧艺术。
京剧艺术的历史没有昆曲、秦腔等艺术久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成为了一众戏曲剧种之最,除了京剧艺术其他剧种都被称之为地方剧种。
那么京剧艺术为什么会有如此影响力?
其一:我认为那就是京剧艺术深受统治阶级的喜爱,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清朝以及民国时期京剧作为一门新剧种颇受欢迎,并且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二:那就是京剧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十分完整的表演体系,这一体系较于其他剧种来说更加的系统、严谨。这一严谨大到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行当,小到戏服、妆容等等都有一套严谨的体系。
京剧艺术的巅峰时期并不是现在,我们看现如今对于京剧艺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京剧演员的待遇前所未有,但是如今却并不是京剧最辉煌的时期。京剧艺术的辉煌时期是在上世纪二十~五十年代,这三十年可以说是京剧的巅峰时期。然而如今京剧剧院富丽堂皇,京剧演员成为了艺术家不是旧社会的“戏子”,也有了固定的工资,但是京剧却落寞了,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我们接下来聊一聊。
过去京剧演员之所以成功那就是饿出来的、打出来的,无论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那都是苦练出来的功夫。
我这么说有人会说是天赋,那我们就拿武生行当为例子,京剧武生行当是最吃功夫的,也是与天赋关系不大的。著名的京剧演员厉慧良先生那是顶尖的大武生,而这背后那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抛洒汗水的努力。
再有一位武生名家那就是王金璐先生,他曾经说过学戏之时没有亲人给自己送吃的,只有一位老干爹给自己送一些点心渣,而唱戏也是为了以后吃香的喝辣的。王先生在艺术巅峰期腰受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练腿部功夫,这其中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正是因为努力,一直没有放弃练功,这才有了八十多岁登台演出《八蜡庙》获得满堂彩,甚至于他的表演连年轻演员都比不了。
现在的京剧演员对于基本功的练习大多数都不到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室里的花朵,他们没有竞争,演出都是剧院安排的,也不用考虑是否赚钱还是赔钱,只要是完成了演出任务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京剧演员不愿意去巩固自己的基本功,更有一些京剧演员去频频的参加电视节目,去当评委,毕竟这个来钱快。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明智,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业,那么就应该用心去付出,作为国粹衰落并不是必然,只不过是这一辈京剧演员很多都没有用心去传承,没有将唱戏当做吃饭的饭碗。
所以说,现在的京剧演员应该巩固自己的基本功,多多扎根于基层,去听一听基层戏迷的评价,这有利于艺术的提高,而不是在富丽堂皇的大剧院里顶着艺术家的头衔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