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艺舞台∣舞剧《10909》:潜入科学家的精神深海
更新时间:2025-07-25 23:46 浏览量:1
剧目简介:
由无锡市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创作的舞剧《10909》,是国内首部聚焦载人深潜的作品。其以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的三代科技工作者为原型,讲述科研团队潜心研制“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并成功坐底深达10909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故事。
舞台上,“压力舱”自慢而快地不停转动;心脏跳动装置富有节奏地呈现科研团队面临的数据危机;投影装置在光影交织中勾勒出深海世界的神秘轮廓……这不是科研纪录片,而是舞剧《10909》的震撼现场。
很多人不知道,《10909》的背后写满了艰辛与不易。“一开始很多人不看好,觉得这是个很难驾驭的题材。”舞剧《10909》艺术总监、无锡市歌舞剧院院长葛丹绮告诉记者,2020年11月10日,当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剧院就有了创作一台相关舞剧的设想。但刚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怎么表现海底?”“怎么用舞蹈去演绎‘大国重器’的尖端科技?”带着问题主创团队前往中国船舶七〇二所,深入科研人员的工作现场,深度了解中国载人深潜精神。随着与科研人员不断地沟通交流,主创团队下定决心:用舞蹈肢体语言将深潜精神和科研团队的故事讲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科研人背后的坚韧与执着。
▲蓝色水母述说“深潜”渴望
科学装置跳起“生命之舞”
在这部科技题材舞剧中,冰冷的科学装置被赋予了鲜活的艺术生命。无锡市歌舞剧院年轻的主创团队从科研人员的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提炼出具有感染力的故事素材。而后,他们通过灯光、音乐等舞台装置,配合投影、威压等科技手段,将深奥的科技研发转化为打动人心的舞台呈现。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舞剧,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反复调试装置、验证舞台效果,导演汤成龙表示:“这部剧经历了六次打磨,是整个团队心血的结晶,每一分钟的演出都凝聚着我们对深潜精神的敬意与对科学的热爱”。
在叙事手法上,主创团队运用“以小见大”的创作思路,在剧中不仅展现科研过程中的技术突破,更通过同事间的真挚友情、家人间的温暖亲情,呈现科研人员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让科研人员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剧中那幅触动人心的画作
科学精神的“情感解码”
舞台灯光渐暗,一束光落在“奋斗者”号青年骨干李想的身上。他为熟睡的孩子掖好被角,轻轻摘下床头那幅稚嫩的儿童画作,整个舞台突然亮起,儿童画在投影技术下瞬间扩展为全场视觉焦点。
这幅触动人心的画作,源自创作团队实地采风时的真实发现,承载着孩子对科研父母的爱与敬重。正是这个真实细节,被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成为解码科学精神的情感密钥。
饰演李想的演员蒋雨昊对角色进行了仔细揣摩,“我为他写下人物小传《科技尖兵和家庭守护者》”,身为父亲的蒋雨昊在科研使命与家庭责任中与角色共情,“当剧本展现李想因攻关难题而无法顾及妻儿时,那种愧疚与我生活中的体验完全相通。”
▲密闭舱内演绎探索热望
在演绎“奋斗者”号下潜却遭遇突发情况的场景时,蒋雨昊也数次真情迸发。3位演员在密闭舱内拆开老一代总工徐沐海的信件时,借微光诵读嘱托,蒋雨昊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角色的命运与科研人代代相传的坚守在此刻重叠。沉浸式的表演让他对科学家的形象有了全新认知:“他们绝不是只知埋头工作的科研人,而是有着丰富情感世界的普通人。”
▲专场演出致敬科研工作者
让科学精神照亮更多角落
这部荣获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入选中国文联2024年度重点创作目录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学家故事舞台剧·优秀剧目推广名单、江苏省科学家精神舞台剧推广行动首批入选剧目等多项殊荣的作品,其影响力早已超越舞台边界,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强烈的精神共振。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会长方标军评价,无锡市歌舞剧院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担当,随“物”而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前,舞剧《10909》已走进全国多个城市,在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的专场演出中,更是获得了科研工作者们的高度认可,他们纷纷表示,这部剧不仅再现了科研的艰辛,更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近期,该作品还将代表江苏参加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
▲《10909》剧照
那些伏案研究、数据核验的场景,那些对科研人员坚守与奉献的真实刻画,让亲历者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让更多观众读懂了“奋斗者”号背后“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深潜精神。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不仅让年轻观众理解科研人员奋斗的艰辛历程,还希望他们从中为自己的人生找到启发,”编剧刘仲宝表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精神,让科学精神照亮更多角落。”(作者:赵林芳 夏文燕 编辑:谢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