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携三十演员滞留美国,致京剧人才断层遭怒斥,今回国目的何在
更新时间:2025-07-24 18:34 浏览量:1
1988年的一次赴美演出,让京剧演员齐淑芳的人生彻底转向。这位曾被梅兰芳赞为"后起之秀"的京剧名角,带着三十多位剧团成员选择滞留美国,这一决定不仅让她背负"叛国贼"的骂名,更让国内京剧界陷入人才断层的困境。
齐淑芳的京剧之路始于天赋与汗水。1944年出生于京剧世家的她,祖父是清末名角齐甲成,父亲齐世英、母亲杨翠风都是京剧艺人,大嫂更是有"中国京剧第一女武旦"之称的张美娟。
从小听着胡琴声长大的她,5岁就绑着沙袋练踢腿,嗓子练到沙哑也不休息,一个亮相动作重复三年才达标。14岁考入上海戏曲学院后,她成为京剧大师龚云甫的弟子,20岁在北京首演便以"红艺青衿"闻名,30岁时凭借《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一角风靡全国。
在事业巅峰期,她却做出了改变命运的选择。1988年赴美演出结束后,齐淑芳与团队成员集体滞留。当时国内舆论哗然,丈夫龚国泰——这位《智取威虎山》的音乐设计者,在得知消息后形容自己"如遭雷击"。人们无法理解,这位从小接受传统京剧熏陶、享受国家培养的艺术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初到美国的日子远比想象中艰难。语言不通、文化隔阂让剧团举步维艰,六个人演出一场仅得300美元,连酒店费用都不够。齐淑芳不得不去餐馆刷盘子,甚至在街头卖艺。最窘迫时,她的护照被没收,一度沦为非法移民。
在华人钢琴家殷承宗帮助下拿到绿卡后,她开始探索京剧的创新之路——在《杨门女将》中加入芭蕾舞托举动作,调整剧本节奏适应西方观众,这些尝试虽遭质疑,却让"齐淑芳京剧团"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团体,2007年更登上百老汇舞台,成为继梅兰芳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京剧艺术家。
2020年,年过七旬的齐淑芳悄然回国。没有高调宣传,她选择在上海戏曲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为年轻演员传授技艺。那些曾骂她"叛国"的人发现,这位白发老人教课时,依然会像当年那样亲自示范踢腿,沙哑的嗓音里满是对京剧的执着。她培养的弟子已登上耶鲁大学舞台,将京剧带向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站在今天回望,齐淑芳的选择无疑给当年的剧团造成损失,但她在海外对京剧的坚守与创新也值得肯定。艺术的传承本就有多条路径,这位曾引发巨大争议的艺术家,最终用一生践行了对京剧的承诺。或许正如她所说:"再苦,也不能让人以为京剧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