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小记
更新时间:2025-07-24 02:01 浏览量:1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舞剧,不懂舞台布景、音响配乐、舞蹈设计,看完之后,只觉得美得很,舞台视觉效果很棒,光影和配色对剧情有着强烈加成,没有台词也能看懂剧情,我永远会被内容打动。
舞台的灯光缓缓亮起,一场关于信仰与牺牲的红色经典故事在无声中悄然展开,这就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给予我的深刻感受。这部作品由上海歌舞团倾情演绎,以革命烈士李白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舞蹈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新呈现在观众面前。
雨夜中的上海街头,李侠与兰芬等地下工作者在敌占区如履薄冰,每一次情报的传递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将那份紧张与压迫感传递得淋漓尽致。这种纯粹依靠肢体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仅考验着演员的专业素养,更让观众在无声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革命者的坚韧。
剧中,李侠与兰芬的感情线尤为动人。从最初的假扮夫妻到后来的生死相依,他们的情感在漫长的潜伏生涯中悄然生长。
如果说丝绸厂的工人、裁缝店老板、小裁缝、黄包车夫都是无言的掩护,而兰芬却是李侠身边的“真”。他们可以坐下来对话,可以交流喜悦、倾吐悲伤,他们是战友亦是爱人。兰芬来报社查看情况,她会告诉李侠,自己织了一条红色的围巾,比划出围巾的长度后,笑着和他说再见。她会在他出任务的生死关头紧紧拉着他的手,不忍独自离开。李侠和兰芬一起并肩走过整场舞台,尽管敌人的探照灯只会照亮李侠一个,但走在暗处的兰芬知道,红围巾和你都知道我曾经来过。
在女子群舞《渔光曲》中,那些身穿旗袍的演员踩着小板凳、挥着竹蒲扇,在弄堂里起舞。极尽的展现了女性的婀娜、含蓄、温婉,如诗如画,让人沉醉其中。这是主人公内心的美好,是梦中的期盼,更是心灵的归处。这是舞剧最美的一段,温柔又婀娜的舞蹈与整体的紧张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还原了老上海弄堂里的简单安逸生活,又象征着李侠夫妻和所有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下憧憬的美好。
结尾李侠从容赴死,他说:“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就在李侠牺牲后的二十一天,这场无声的谍战胜利了,上海解放了,迎来了光明,李侠用生命换取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他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他一直潜伏在黑夜里,当划亮这根火柴的时候,也预示着他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也恰恰是这根火柴发出的微光,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
我喜欢结尾的设定:她、他、他们,笑着,替他看见了他用整个生命爱着的,新世界。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