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余少群:从梅兰芳到虞姬,退圈10年,凭陈佩斯《戏台》再封神
更新时间:2025-07-23 01:04 浏览量:1
台上水袖轻扬,台下岁月流转。
44岁的他依,一个回眸,仍保持独特的“少年感”。
陈佩斯的《戏台》,有两个西楚霸王。
真假霸王都很“爷们”,周旋于戏台和大帅六姨太之间。
然而,最有风骨的不是尹正饰演金啸天,也不是黄渤饰演的大嗓儿。
陈佩斯饰演的武庆班班主,一跪封神,两次落泪,但一开始他也委曲求全。
所以,最有风骨的是一开始就不肯“凑合”,坚决不愿意与送包子的大嗓儿同台的凤小桐。
在戏台上,虞姬从来不只是一个旦角。
就像她可以为项羽自刎,可以与爱人一起共赴黄泉,她是最刚的女性。
在电影《戏台》中,虞姬更是如此。
余少群饰演的凤小桐,就是那个有风骨的虞姬。
姜武饰演的大帅用枪指着他的头,他依旧与师兄金啸天,坚决把《霸王别姬》的戏码唱完。
在战火纷飞中,戏台即使被炸毁,她依然不改色,站在西楚霸王身边。
这就是虞姬的爱,也是余少群的坚持的风骨。
陈佩斯选择了余少群,这就是“天选”的虞姬。
余少群,没有辜负陈佩斯,没有辜负虞姬这个角色。
在电影版《戏台》中,余少群饰演的虞姬,很容易与尹正饰演的金啸天形成有趣对比。
余少群的虞姬因深厚的戏曲功底而身段更加柔美传神,一颦一笑间尽显东方韵味。
尹正在综艺节目和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扮演过虞姬等旦角,获得无数称赞。
于是,人们会很自然拿尹正与余少群的虞姬扮相做对比。
很显然,余少群饰演的虞姬更有女子的阴柔。她可以撒娇,也可以刚强,信手拈来。
尹正的虞姬,更有张国荣的味道,少了一点自己的本色。
余少群的专业训练带来的表现力,让他的旦角形象多了一份浑然天成的“女人味”,却又不失男儿本色。
这就是陈佩斯挑中他来演虞姬的原因。
“导演问我能不能演凤小桐,我既高兴又荣幸。”
他回忆说,陈佩斯向他发出邀约时,真的欣喜如狂。
不是每个有追求的演员,都有机会出演陈佩斯的电影。
他仿佛回到了2008年。
那个凭借《梅兰芳》一举斩获金马奖、华表奖与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人的辉煌时刻。
从十五年前初登银幕,到如今主演偶像的大电影,与影帝黄渤飙戏,与“戏痴”尹正演《霸王别姬》,余少群更激动,也更加从容。
在电影《戏台》中,这位曾经的“青年梅兰芳”再次穿上戏装,化身京剧名角凤小桐。
不同的是,十年磨砺让他的表演多了一份风骨,少了几分青涩。
在乱世中,他面临着一个荒诞又危险的处境。
军阀洪大帅(姜武饰)错把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饰)认作名角金啸天(尹正饰),强迫他出演《霸王别姬》。
真假霸王轮番登场,而作为真虞姬的凤小桐,必须在乱局中守护戏曲艺术的尊严。
凤老板的风骨,是隐藏在陈佩斯和金啸天之后的,所以需要回过头来细品。
不同于话剧版,电影中的凤小桐在故事高潮做出了震撼人心的选择。
当真正的霸王金啸天觉醒反抗时,这位看似柔弱的旦角演员毅然决定与他共生死。
“虽是旦角,却有一身傲骨”,这个角色在笑声中注入了悲壮与崇高。
这是陈佩斯赋予凤小桐的的做人底色,儿余少群演出了这和旦角的傲骨。
陈佩斯选中余少群,背后是跨越十年的缘分。
“我是看着陈老师的戏长大的”,余少群在济南路演时坦言,他曾是《戏台》话剧版的忠实观众。
当陈佩斯筹备电影版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余少群,这位有深厚戏曲功底的实力派演员。
十年前《梅兰芳》中惊鸿一瞥,十年后《戏台》里风骨尽显。
命运为余少群画下了一个完美的艺术轮回,但是也凝聚了他这十年的淬炼与努力。
镜头前的凤小桐虞姬扮相惊艳动人,水袖轻扬间尽显名角风范。
这份美丽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在拍摄现场,余少群常常要忍受长达一整天的“勒头”煎熬。
这是京剧演员的必修课,却也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
“一天勒下来,大脑缺氧是常事,导演总怕我们晕过去。”
余少群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尽了戏曲演员的不易。
黄渤在片中虽也尝试戏曲扮相,但作为票友的他只需掌握皮毛,而余少群却要展现专业演员的功底。
路演现场,余少群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戏曲功底令观众折服。
这种专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源于他三十年如一日的戏曲修行。
1981年,余少群生于武汉。
14岁时,他便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在戏迷奶奶的影响下,他考入武汉艺术学校,师从汉剧大师陈伯华,成为其关门弟子。
在艺校的六年里,他排演了大量汉剧传统剧目,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他坚信,自己在戏剧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青春期时,他一度面临身高危机——个子猛长可能断送舞台生涯。
为了控制身高,他听从体操老师建议节食练功,常常饿得头昏眼花。
心疼孙子的奶奶只能在夜里偷偷为他炖莲藕汤。
这份坚持最终将身高稳定在1米75,保住了他的舞台梦。
他回忆起这段往事,每次都会就落泪,因为没有奶奶在背后的支持,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2006年,余少群的人生迎来转折。
陈凯歌为《梅兰芳》选角时,北京京剧院老师推荐了他。
试镜时他坦诚自己主攻汉剧,但仍硬着头皮唱了一段京剧。
但是,他的一个回眸,一个下蹲姿势,让导演折服了。
正是这份真诚与扎实功底打动了陈凯歌,让他获得了青年梅兰芳的角色。
为演好梅兰芳,他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京剧特训,跟随梅葆玖和李玉芙学习,从走路姿势到手势都仔细模仿。
每天练习兰花指,手指常常泡在热水里,疼得直抽气。
2008年电影上映后,余少群一举斩获金马奖、华表奖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人奖,被誉为“小梅兰芳”。
从来没有什么“天选”梅兰芳,只有余少群的不懈努力,全力以赴。
因为,他心中只有戏曲,只有中华传统戏曲人传承的那股坚持与韧劲。
成名后的余少群片约不断。
他是《苍穹之昴》里的小太监春儿,《新少林寺》中的武僧静海,《倩女幽魂》的宁采臣,《隋唐英雄》的李世民。
然而,一个男演员清秀的长相成为双刃剑。
有人赞他气质古典,也有人批他“阴柔气太重”。无论哪一种说法,他都不喜欢。
面对质疑,余少群不争不辩。在娱乐圈的喧嚣中,他始终保持清醒。
他经常对自己说,“演戏要沉得住气,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2013年后,他逐渐淡出银幕,回归戏曲舞台,演出汉剧、越剧,参与戏曲推广活动。
他说:“戏曲是我的根,影视只是意外的收获。”
这一点,好像当年的陈佩斯。
陈佩斯被迫退出小品舞台,不再演电影,却在话剧舞台上找回自信与从容。
近年来,余少群将精力投入戏曲传承,就像《戏台》上的武庆班班主,也像金啸天和凤小桐。
在武汉参加“戏曲进校园”活动中,他化身导师,为孩子们讲解汉剧历史。
他拍摄教学视频鼓励年轻人关注传统戏曲,在戏曲节目中担任艺术顾问。
令人意外的是,他还跨界创业当起了超市老板,在社交媒体分享接地气的创业经历。
回归自己的“主业”,保持住那份对戏曲的爱与坚持,余少群不再彷徨与焦虑。
他拥有了更加有底色的人生。
生活中,44岁的余少群依然单身,保持着简单自由的生活状态。
他穿着朴素,出门戴顶帽子,低调如普通人。
他喜欢独特的“爬行运动”,认为这种方法能让身体舒适、头脑清醒。
与刘亦菲合作《倩女幽魂》后成为好友,但仅限于友情。
他是一个干净的演员,更是纯粹的戏曲传承者。
能进能退,他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面对外界对其“男子气概”的质疑,如今的余少群早已释然。
在《戏台》中,他证明了长相“阴柔”也能成为独有气质。
当角色与演员完美契合时,所谓的“阴柔”便化作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从汉剧舞台到大银幕,再回归戏曲本源,余少群的艺术人生恰如一场精心编排的折子戏。
在《戏台》的尾声,凤小桐选择与真霸王共赴生死,从一开始他就是最有原则与底线的人。
在现实的舞台上,余少群选择与传统戏曲相伴一生,把自己的风骨传递给更多的人。
当水袖落下,掌声响起,这位不慕繁华的艺术家,已在戏里戏外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在《戏台》中,虞姬多了一份情,也多了一份傲骨。
十五年后,我们又看到那个纯粹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