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听+古代技术”全员会“飞”舞动千年匠心《天工开物》泉城即将开舞
更新时间:2025-07-22 16:03 浏览量:1
“一本奇书,贯通古今;一部舞剧,如梦似幻”。7月25日—26日,陆川首部跨界舞剧《天工开物》,将在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
《天工开物》已连演20城67场,综合上座率超95%,累计观众7万余人。2025年已排演超100场,广州、济南、深圳、苏州、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即将接续上演。《天工开物》火爆“出圈”,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已成为近两年中国舞剧的现象级作品。被业界誉为“文艺界的大作,舞剧界的大片”,堪称“现象级”舞剧作品。
除了国内巡演,近日《天工开物》登陆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舞台,亮相“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演出,让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官和文化界人士共同感受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其中“天工男团”成功追星“外交天团”傅聪和耿爽的短视频爆火全网,耿爽在观演后鼓励演员们:“你们都很棒!”下半年,《天工开物》还将在海外4国上演7场,在日内瓦、悉尼、雅典等地巡演。
以文述典,以舞铸魂。陆川跨界执导的这部舞剧,以明代江西籍科学家宋应星的传奇经历为原型。宋应星自幼机敏过人,精通经史子集,也涉猎天文地理、农业工艺,被族人评价为“才大而学博”。他28岁中举,六试不第,而后立志为黎民百姓写一部实用之书。受“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影响,当时著书立说多聚焦于经世理学、帝王将相,而宋应星却把目光投向基层劳动人民,醉心于记录农业、手工业技艺。
舞剧取材自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该书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影响世界的百科全书”,宋应星也被达尔文、李约瑟等科学家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天工开物》是一本记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十八卷,插图123幅,约10万字,以《乃粒》开篇,以《珠玉》结篇,体现了“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理念。全书记载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30多个行业科学的数据,许多生产技术沿用至今,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系统、全面向世界分享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代表当时世界科学文明的最高水平,对亚洲、欧洲各国影响极深。这部以宋应星及《天工开物》为题材的舞剧,不仅通过舞蹈艺术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更将宋应星那份执着与深沉的民族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
舞剧《天工开物》的“含舞量”一度刷爆全网,让观众大呼震撼。“全员会飞”“中国人会飞这件事瞒不住了”“再一次被中式美学震撼”“中国的舞蹈圈不受牛顿统治”等互联网热评,在观众的热情种草下,激起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国风美学的认同,激发了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天工开物》巡演运营推广单位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陈英武表示,舞剧《天工开物》在联合国总部的上演及获外交官接见,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国际影响力与时代价值。该剧全国巡演广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热捧、“一票难求”,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极大增强了文化自信。陈英武自豪地强调业内称该剧为“文艺界的大作、舞剧界的大片”,强调其根植于明代科技巨著的独特艺术价值。
舞剧《天工开物》再现极致明制美学。舞美设计方案参考大量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呈现出“大、巧、简”的美学特征。
剧中舞美设计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运用了这个概念,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精巧的是,大量的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
陆川导演通过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