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丹青戏骨:梅兰芳笔下的无声风月

更新时间:2025-07-22 01:41  浏览量:1

世人皆见台上水袖翻云,听那珠玉落盘的清音,却不知那卸了妆彩的纤纤素手,竟也能在素宣上勾出惊鸿的魂。当粉墨褪去,墨痕便是他新的水袖;当锣鼓歇息,笔锋便成了他的新腔。梅君之书画,原是另一场静默的惊梦。

两人结识于1920年9月初,还是56岁齐白石主动拜访。齐白石与梅兰芳合影

文/《收藏之道》

他与白石老人的缘分,是墨池里开出的一朵奇花。白石老人画案前,梅君素衣垂袖,研墨理纸,目光如追光般随那羊毫游走。老人笔下草虫振翅欲飞,梅君眼中便浮起台步的圆场;老人墨间花开自在,梅君心中已响起西皮流水的韵致。白石曾笑言:“我画草虫他画梅”,这轻描淡写的一句,却似暗藏梨园秘辛——墨痕与戏韵,早已在无声处悄然相融。

梅兰芳 梅花

他笔下的梅,岂止是疏影横斜?分明是凝固的舞台。那虬枝的顿挫转折,暗合着青衣转身时衣袂的弧光;那点染的朱砂新蕊,分明是杜丽娘游园时眼波流转的刹那。一幅《春消息》,老干如铁,新花似玉,枝干间蕴着“贵妃醉酒”的身段风流,花瓣中凝着“洛神”唱腔的冰清玉洁。舞台上千回百转的情致,在素宣上沉淀为墨的浅吟低唱。

梅兰芳 早年墨梅图 西泠印社2024年秋季二十周年拍卖会

梅君的目光穿越古今,在收藏的旧卷里寻觅前尘。他摩挲《同光十三绝》中伶人的绣像,指尖抚过那些泛黄的工笔戏装,仿佛触摸到另一个时空的体温。古画的线条在他眼中复活,化作自己笔下流淌的韵律。临摹古人,非为形似,乃借古人之笔意,淬炼自家之筋骨。故而他的墨梅,既有宋人花鸟的谨严法度,亦透出明清文人画的萧散风神。

梅兰芳 春消息 34x76cm 梅兰芳纪念馆藏

烽火连天时节,墨池竟成沙场。当须髯如戟封缄了他的歌喉,画笔便成为他最后的武器。素笺换米,墨痕里藏着铮铮铁骨;丹青寄意,梅枝便是刺向暗夜的戈矛。那一段笔耕岁月,墨竹如剑,寒梅作甲,无声的宣纸承载了最响亮的宣言。每一笔落下,都是对山河的深情凝望;每一朵花开,都是对光明的静默守候。

梅兰芳 拍卖会作品

看梅君作画,如观一场纸上昆曲。笔锋起落间自有梨园规矩,墨色氤氲处皆是舞台春秋。他画梅的妙谛,恰在“似与不似”之间——似梅,枝干花朵法度俨然;不似梅,分明是洛水神仙、醉玉妃子借梅还魂。白石老人“似与不似”的箴言,被他以水袖的韵律重新诠释,在墨色中舞出别样风华。

梅兰芳先生在创作

原来艺术之魂魄,从不受形骸所拘。当他指尖蘸墨,徽砚便成了新的氍毹;当梅枝在纸上生长,戏文便在墨香里流转重生。那画中梅影与台上梅魂,原是同一轮明月在水与镜中的倒影,澄澈交辉,永耀人间。

墨戏无声,却比任何华彩唱段更接近永恒。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