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 纪念方荣翔先生诞辰百年

更新时间:2025-07-22 00:07  浏览量:1

今年是京剧裘派名净方荣翔诞辰百年,业内以座谈会、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等各种形式,深情地纪念他。

方荣翔,这位被尊称为“裘派第一传人”的表演艺术家,用他的一生,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对时代、对人民、对师长、对舞台的感恩与赤诚。

方荣翔常把“我是党培养的,我的艺术属于人民”这句话挂在嘴边。

1951年,他毅然随志愿军京剧团奔赴朝鲜战场。

战火纷飞的7年里,他不顾自身安危,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一场又一场的京剧演出,用艺术给战士们带去精神上的慰藉,两次荣立三等功。战场上,有战士在牺牲前还念叨着没能再看一场他的戏,那遗憾的眼神,让方荣翔刻骨铭心。

回国后,方荣翔没有丝毫的懈怠和骄傲,主动要求到基层去。田间地头,能看到他为农民们表演的身影,那婉转的唱腔在田野间回荡;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也盖不住他的唱念做打,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军营列车上,他为士兵们清唱,给他们带来家的温暖和艺术的享受。

1974年,方荣翔突发心肌梗塞,在经历了痛苦的治疗后终于初愈。当他苏醒过来,第一句话问的竟是:“下周去钢厂慰问的演出,还能赶上吗?”在他心里,为人民演出,就是他最重要的事,哪怕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他也惦记着那些期待他表演的群众。

方荣翔生前几乎乎每天都要收到几封乃至几十封观众来信。这些观众,有的要求拜师学艺,有的索要唱词、曲谱。方荣翔不管多忙多累,总要抽空回信。他还自费印了几干份唱词、曲谱,分别寄给各地的京剧爱好者。他主编的《裘盛戎唱腔选集》出版后,稿费全部给了师娘作养老金,他自己又出钱买了几百本,寄给素不相识的观众。

16岁那年,方荣翔拜入裘盛戎先生门下。从此,对裘师的感恩贯穿了他的一生。

对只比自己大10岁的恩师裘盛戎先生,方荣翔执礼甚恭。在跟随裘先生学习的日子里,他勤奋刻苦,用心钻研裘派艺术的每一个细节。方荣翔跟师傅学戏,多在晚上,晚上演完了戏,吃完夜宵,也要说上一段戏。有时师徒俩躺在一张席上谈戏论艺直到天明。

裘盛戎到朝鲜去慰问,他就随师左右,勤奋学习。1956年,志愿军回国后方荣翔随师父边巡回演出边学戏,中午师父午睡,他就在房门口守护,怕有声音会影响师父休息,就光着脚走路。

动荡年代,裘盛戎先生日子风雨飘摇,面对落难师父,方先生始终敬师如初。裘先生工资大幅度跳水,从300多降到不足百元,一大家十几口人日子艰辛,一度靠变卖家当度日。方荣翔听说后,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中挤出钱,寄给裘先生,这些钱对于裘先生一家无疑是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

上世纪60、70年代,裘家有两样东西从来不缺,那就是花生米和大葱,就是因为裘盛戎在山东有方荣翔这个徒弟。

裘先生病危,他心急如焚,几经波折,赶到北京,随侍在侧,几夜没有休息,“哀毁骨立“”,瘦了一圈。

裘盛戎去世后,方荣翔戒掉烟酒,,从日常生活中节省出一些开支,每月按时寄给师母一家。他始终保持每逢三节两寿必汇钱的做法,一直到1989年去世。在香港演出时,方荣翔还特地写信给儿子,让他在某一天送一笔钱到裘家去,那一天是师傅裘盛戎的生日。

1979年,方荣翔利用业余时间,废寝忘食、精心整理出版了《裘盛戎唱腔选》,为了让师母的生活能更好一些,他三次赴京,与出版社签订稿费转让手续,将稿费转寄到裘师母手上。

方荣翔自己却始终勤俭持家,:与别人来往的信件多是用针挑开信封,然后翻过来再用,掉在桌子上的米粒一定会一粒一粒捡起来吃掉。衣服的领子磨破了,自己动手缝上又穿上几年。为了省钱,连坐公交车都舍不得,常常是步行往返。

舞台,是方荣翔一生的挚爱。

方荣翔周边的人都知道他“曲不离口”,就是夜里做梦有时也会背戏背醒了。他晚年身患心脏病,却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很多次演出大家劝他不要参加,他坚决不同意,因为一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观众失望”,他常常是带病上台,回家后就输上氧气,接着又被送进医院治疗。

1987年他在北京演出时,心脏病复发,所有的人都劝他把戏回了,可他用虚弱却十分坚定的口吻反复说:“不能回!观众都已来了…”说完,他就带着顷刻间即可危及生命的病痛上场了。落幕时,他又推开大家劝阻的手,坚持三次谢幕,向他心爱的观众告别。

1988年6月,他随团赴香港参加“京剧荟萃耀香江”演出,演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演出第4天,6月18日,方荣翔在演出重头戏《赤桑镇》时,心脏剧烈疼痛,他坚持着,没让观众看出来。剧团领导准备让徒弟宋昌林替他,但他服过药后,仍坚持把后面的戏演了下来。许多观众知道内情后,含着眼泪欣赏他高超的艺术,有的观众买了氧气瓶送到后台以防不测。

医生检查后,认为方荣翔第1975年第一次手术搭桥的四根血管全部堵塞,必须再次施行手术。方荣翔却坚持要把演出任务完成。并立下保证书:“倘有不幸,出现问题,责任完全自负。”

最后,医生也被他感动了,同意他继续演出,每天由医生陪他到剧场,演出结束后再护送回医院。直到为期40多天的香港演出活动全部结束,才住院做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

在面对生与死的关头,方荣翔考虑的是:“我做第二次手术后还能演戏吗?如能继续演戏我做,否则就不必了”。这种视观众和艺术高于一切的艺术家风范强烈地震动了香港,观众们称他为“不倒的包龙图”。

方荣翔有句话:“咱们搞艺术的,要死死在台上。”他最终虽然没有死在台上,但他确确实实是为了京剧艺术而耗尽了心血。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在病床上心里想的依然是京剧事业,仍然在整理唱腔,为电台录制节目,为学生讲授技艺。

1989年4月22日,63岁的方荣翔因心脏病复发,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舞台。

方荣翔的感恩,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实实在在地化作战壕里的唱段,温暖了战士们的心;化作师母手中的汇款单,传递着他对师长的敬重;化作战榻上的遗嘱,体现着他对京剧事业的热爱与担当。

他的感恩之心,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京剧艺术天空的光芒!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