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索秋:京剧舞台上的璀璨星辰!
更新时间:2025-07-17 03:57 浏览量:1
在京剧的历史长河中,吴素秋是一颗极为耀眼的明星,她的演艺生涯和家庭故事,交织成了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戏曲人生篇章。
1922年,吴素秋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原名吴玉蕴 ,自幼便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对京剧的热爱如星火燎原。7岁时,她便勇敢地登上舞台,演出《贺后骂殿》,那清脆的嗓音、灵动的身姿,仿佛是京剧舞台上一颗刚刚崭露头角的新星,初绽光芒,让人为之惊叹。1932年,吴素秋考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本以为能在这里开启系统的学戏之路,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个玩笑,因嗓哑她不得不退学。但这小小的挫折怎能阻挡她对京剧的追求?退学后的她,在家中继续学戏,先后师从李凌枫、何佩华、赵桐珊、魏莲芳等多位名师,而后更是有幸拜尚小云为师,被荀慧生收为义女,在京剧艺术的海洋中如海绵吸水般,不断汲取着养分。
13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还在享受童年的欢乐,但吴素秋却已挑班演出,担任“秋文社”主演,开始在京剧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她与许多名家同台演出,早期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孔雀东南飞》《二进宫》《四郎探母》等。这些剧目经过她的演绎,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1938年,她与花脸大家金少山合组松竹社,联袂演出《霸王别姬》。那时的金少山在京剧界叱咤风云,而吴素秋年方二八,他们老少携手,“大霸王、小虞姬”的组合成为艺术的巨大看点,这出戏也几乎演遍南北,吴素秋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响亮。1939年,她在上海以《孔雀东南飞》一炮打响,从此红遍大江南北。此后,她又将《十三妹》拍成电影,在京、津、沪、宁、汉、鲁及东北一带频繁演出,所到之处,掌声雷动,成为京剧界炙手可热的坤角儿“顶流”,改变了京剧的审美风尚,让女性演员在京剧舞台上拥有了和男性旦角分庭抗礼的地位。
吴素秋的演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43年,她曾脱离舞台,过起了家庭妇女的生活。原来,这一年她与市场三路亚鲁号经理吕垸三之子吕超凡结婚,婚礼十分隆重,各界人士纷纷到场祝贺。婚后的她深居简出,谢绝京剧舞台生涯。然而,命运似乎注定她与京剧紧密相连。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青岛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吴素秋按捺不住对京剧的热爱,于1949年重新返回舞台。1950年初,她组织了“吴素秋京剧团”,当年春节在青岛永安大戏院连演三天,再次回到观众的视野中。后来,她回到北京与当时的天津青年京剧团合并成立了人民京剧团。1952年,吴素秋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她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玉堂春》获得演员一等奖,与京剧名家马连良、谭富英、李少春等并列榜首。同年,她与著名武生姜铁麟组建北京京剧四团,担任团长,先后排演了众多新编剧目,如《节烈千秋》《宝莲灯》《柜中缘》等,在《宝莲灯》中,她还一人兼饰三圣母和沉香两个角色,展现出了非凡的表演实力和艺术创造力。
在之后的岁月里,吴素秋不断挑战自我,丰富自己的演艺经历。1960年,她响应支边号召,率团支援辽宁,调任辽宁京剧院院长,为当地的京剧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两年后调回北京,与尚小云剧团联合演出。1964年,她担任北京风雷京剧团前身的新燕京剧团团长、主演,参加演出了现代京剧《南海长城》《六号门》《红嫂》等,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为京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1978年后,她又恢复上演了《苏小妹》《柜中缘》《红娘》等经典剧目,并创作了新编古装戏《溜须老店》。1979年,她转入北京京剧院二团,并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继续在京剧舞台上发光发热,同时也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吴素秋的艺术风格独特,她自幼拜尚小云为师,认荀慧生为义父,承袭这两派艺术之长,又博学广纳,融会贯通,根据自己女性的特点,在演唱方面进行变革。她的嗓音甜润,行腔动听,戏路宽广,无论是青衣、花旦,还是刀马旦,她都能演绎得淋漓尽致,甚至还常串演小生。她善于刻画剧中人物,能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将角色演绎得感人至深。比如她塑造的苏小妹,青衣和反串小生应工,才情、智慧、温婉、雄峻俱佳,唱、念、表演生动引人,气质清雅、活泼,且有着其他京剧旦角演员不具备的潇洒与灵动的文气,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她演出的《十三妹》《红娘》等剧目,既不失尚、荀两派风貌,又融入自身特色,“文革”后,有些人甚至称之为“吴派”,这无疑是对她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在家庭生活方面,吴素秋的第一段婚姻是与吕超凡,婚后因丈夫生病,她让其到北京治病,每月给予生活费用。然而,1953年吕超凡病重不治,在北京去世。后来,吴素秋与著名京剧武生姜铁麟组建家庭,两人携手走过了许多岁月,在京剧事业上相互支持,共同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努力。姜铁麟作为著名武生演员,他的阳刚与豪迈,与吴素秋的柔美细腻,在生活与艺术上形成了奇妙的互补,夫妻二人的感情深厚,成为京剧界的一段佳话。
吴素秋不仅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热衷于成人之美做红娘,成全了一些年轻人的婚姻,还为一些老艺术家牵红线,因此常常被年轻人开玩笑。她对朋友也十分真诚,与李砚秀老师情谊深厚,尽管她名气、年龄都更大,但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李砚秀老师,有时也会拿李老师开心,两人的相处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2011年,吴素秋荣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这是对她一生为京剧事业所做贡献的高度肯定。2016年3月30日,吴素秋在京去世,享年94岁。她的离去,让京剧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但她留下的众多经典剧目,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却永远地留在了京剧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不断前行。她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京剧大戏,有高潮,有低谷,有欢笑,有泪水,成为京剧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被后人传颂、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