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梅兰芳:被鲁迅骂作“肮脏”,身价从不受影响,工资是毛泽东5倍

更新时间:2025-07-13 14:00  浏览量:1

1934年的春天,上海并没什么温度。那天,梅兰芳家中却格外热闹。喜气洋洋里,热闹是必然的,梅兰芳40岁再得贵子梅葆玖,冷不丁把家族起死回生的希望,从唏嘘转成笑颜了。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成为父亲,反正孩子他也有过不少,第一任夫人福芝芳给他生过的,长大的没几个,生生死死都像流水一样,日日三餐照吃,躲不过的人,躲不过的命。如此来看,梅葆玖的到来真就像奖品,得来不易。

弄堂老友,剧界、文学界的各路人都在给梅府道贺。这些人无论真心假意,风度总要摆出来。谁也没有在意,多日不见的鲁迅先生在哪里。仔细一想,从1927鲁迅搬到上海后,几乎与梅兰芳同城十年,都旧社会风头最劲的主儿,却没有一回合的交集,彼此冷漠到近乎怪异。梅兰芳在南市,他忙自己的戏班;鲁迅藏在上海的书斋,安心写杂文,相逢路口都不曾有过一句寒暄。为何?都住在同一个锅里,汤不混?

事情推进到这里,每个人都要问,新生儿的热闹和鲁梅之间的沉默,还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没来由,两人早早便结下过节。十年前那出戏,能忘么。鲁迅的那篇《论照相之类》,里里外外讽刺中国戏剧里男扮女装,梅兰芳则被拎出来,成了被调侃的林黛玉化身。梅兰芳演《黛玉葬花》,鲁迅笔下的林妹妹忽然变成了一副“福相”模样,眼鼓嘴厚,还像麻姑,和自个想象的黛玉判若两人。谁能高兴?到后来,这篇杂文上了《语丝》,配上鲁迅的人气,风头盖过舞台上的梅兰芳。

补一刀。这件事搁在两个男人中间,没化解成笑谈,反倒一再激化了疙瘩。梅兰芳心里有根刺,可没当面说过一句气话。鲁迅倒好,十年后又送上一件“礼物”,《略论梅兰芳及其他》,再次把梅兰芳的艺术一通嘲笑。他说,梅兰芳想当“雅”,反而死气沉沉,做回“俗”,又低级猥琐,怎么做都不对劲。这文章发表时用了“张沛”的笔名,可谁看不出那行文字背后是鲁迅的习惯嘴脸。梅兰芳不说,心知肚明。偏偏一切只有猜,没个实锤。

日子到了1936年,《花边文学》出版,各路杂文都收录在里面,包括骂梅兰芳的那篇。梅先生一看,不用问了,写自己的就是鲁迅。十年骂,只收紧拳头,没还过口。别人遇见这种事,也许坦然一笑了之。梅兰芳偏不是,旧仇就像顽渍,一遍遍洗也洗不掉。

偏巧那年,鲁迅没等世事翻新,就撒手人寰。葬礼轰动上海,文化圈热闹非凡。梅兰芳没露面,也不分送哀思,彼此最后还是带着怨言,未能握手言欢。鲁迅逝世后,世人都忙着去凭吊。梅兰芳这边,屋里什么都没说。冷静,亦或冷淡,谁能说清。

不过仔细挖挖,这疙瘩到底是怎么缠上的呢?外人觉得鲁迅向来以骂人为乐,剑指政客、作家、文人都带火气,怎么对梅兰芳这个唱戏的演员也念念不忘?或许,是对整个京剧的看法。他早在《社戏》里说过,看不到喜欢的戏,花旦唱得无聊,老生也没劲,只觉得从头到尾混乱无章。话是这么说,鲁迅却不是全然针对京剧,而是盯着那个体制不放,见戏剧艺术靠拢权贵就皱眉,讨厌“士大夫”的那一套假清高。梅兰芳偏偏喜欢精雕细琢,追求“雅”,让鲁迅看着不顺眼。

到头来,也没人能断言梅兰芳就没冤枉。他始终在戏台上唱自己的曲目。时局混乱,他避开政治,专心舞台。前后被点名“挨骂”,梅兰芳只忍着,最多心里咒几句。鲁迅真有多恨他吗?也未必。后来施蛰存发文批梅兰芳赴苏联演出《贵妃醉酒》,鲁迅却用“苗挺”的笔名反过来为他打抱不平,嫌别人小题大做,说唱戏怎么能全和政治沾上边?前后不一,这场文坛恩怨老有反转。前面才讽刺,后头又力挺。你看不懂,他也许自己都没想明白究竟站哪边!

不过这些事,梅兰芳都未必知道。他心思不用在琢磨杂文,说到底,演员哪有闲工夫领会文人弯弯绕。梅兰芳想的是怎么唱好戏,怎么把梅葆玖养大成人。至于鲁迅,早就化成纸上的目录和碑文。

解放之后,梅兰芳的生活可一点没受影响。他担任了中国文联副主席,戏曲协会的头头,每年都要参加纪念鲁迅的活动,总是抱着沉默过去,不肯多说一句。和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绝无私交,两人只能客客气气对视,淡若陌路。群像摄影里,他面无表情。场面有点冷。

奇怪的是,经历那么多口水战,被鲁迅骂得明明白白的梅兰芳倒是活得比谁都体面。大部分骂过的都没他幸运,只有他在解放后依然风光。工资是毛主席的五倍,专利待遇无人能及。1962年,梅兰芳逝世,邮票都为他专门发行,形象色粉画里胖瘦分明,戏服鲜亮,仿佛反驳了鲁迅笔下的“死板可怜”。梅兰芳坐拥荣誉,也没见被谁冷遇。

一些事细思反复。比如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周恩来在上海单独见他;再有建国前,熊佛西、夏衍亲自登门,请他留下。梅兰芳终究没离开大陆。历史偶尔就是喜欢开玩笑,被骂的人先活成赢家,骂人的人却只能留名于热闹的纪念馆。

不剧透,鲁迅和梅兰芳的数十年恩怨,到了今天,只剩戏台上的身影和书页上的冷嘲。文化的厚重、名利场的光环,没有一个人的情绪能真正压倒时间。戏子依然在不同年代有名字,文人渐渐成为远方的讥刺。

梅兰芳与鲁迅,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偶有交集,不过是一场意外的风波。人总会死去,名声有时大有时小。到最后,最真实的,还是那一年家里的欢声笑语。至于他们的恩怨、谁对谁错,没人能说得清,更没人会在意了。

这一段故事,不过是风过青砖,落在门前的灰。石板冷,戏台空,江湖还是一样热闹。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