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京剧:程砚秋拒收女徒,余叔岩逼李少春弃猴戏,背后藏着什么?

更新时间:2025-07-13 19:28  浏览量:1

在京剧的黄金年代,拜师学艺从来不是磕头递帖那么简单。

程砚秋的旦角戏迷能从北平排到天津,可他收徒有个硬杠杠:女弟子一概不收;余叔岩看中李少春是块好料,却撂下狠话:"想跟我学戏,先把那猴儿脸洗干净了。"

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藏着老艺人对艺术最偏执的守护。

一、程砚秋的"防祸墙":不收女徒,是怕玷污了程派的清名

1930年代的北平,有个叫新艳秋的女演员疯了似的想学程派。她女扮男装混进剧场看戏,让哥哥趴在桌上记工尺谱,自己则盯着程砚秋的水袖发呆。可当她托人求见时,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程先生从不收女弟子。"

这规矩背后,是程砚秋吃过的亏。早年有位男旦收了女弟子,结果被小报编出"师徒相恋"的绯闻,连带着戏班都受牵连。程砚秋的夫人果素瑛曾说:"他不是歧视女性,是怕那些嚼舌根的人,把程派的名声弄脏了。"

那时的旦角舞台,男扮女装是主流。程砚秋本人就因扮相秀美,被好事者起了"程郎"的绰号。他教徒弟时要求严苛,水袖的弧度、眼神的角度都要反复打磨,有时会手把手纠正动作。"男女授受不亲"的旧观念下,他怕有心人借题发挥,干脆立下这条铁律。

可这条规矩也让他错过了不少好苗子。李世济11岁就认了程砚秋做义父,天赋出众,却只能算"私淑弟子",靠偷偷看义父排戏学艺。直到程砚秋晚年,才松口让她正式学戏,但仍坚持"传艺不拜师"。

有意思的是,程砚秋对女弟子的"禁条",却成了程派的保护盾。那些年京剧界派系争斗激烈,正因为程派传人都是男旦,反而避开了不少是非。他的弟子赵荣琛后来回忆:"先生说,艺术要干净,首先人心得干净。"

二、余叔岩的"破茧令":想成角儿,先砸了"美猴王"的招牌

李少春第一次在余叔岩面前亮嗓子时,刚唱完《战太平》的"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就被打断了。

"你那猴儿戏还打算演到什么时候?"余叔岩盯着他,眼神像淬了冰。

那时的李少春是天津红透半边天的"活猴王",翻筋斗能连翻三十六个,耍金箍棒时观众能把巴掌拍烂。可余叔岩偏要他扔掉这吃饭的本事:"学我余派,就得往文戏里沉。你那一身猴气不除,永远成不了角儿。"

这不是刁难。余叔岩是谭鑫培的亲传弟子,专攻老生,讲究"以气带声,以情带腔"。他怕李少春被"武戏"耽误了嗓子,更怕观众只认他的"美猴王",忘了他能唱《搜孤救孤》的苍凉。有次李少春偷偷演了场《闹天宫》,被余叔岩知道后,罚他对着镜子练眼神,一练就是三个月。

"你看谭老板,演《定军山》能武,唱《卖马》能文,这才叫大家。"余叔岩把自己珍藏的谭鑫培唱片给李少春,让他每天听三遍,"猴戏能养家,但成不了流派。你要想让名字留在戏史上,就得敢把绝活藏起来。"

李少春最终砸了"美猴王"的招牌。他把金箍棒换成了马鞭,在《野猪林》里演林冲,一个"大雪飘"的唱段,唱得台下满是抽泣声。多年后,当他同时成为余派老生和杨派武生的传人时,才懂师父的苦心:真正的艺术家,要能在巅峰时自己革自己的命。

三、规矩的背后:老艺人的"艺术洁癖"

程砚秋和余叔岩的规矩,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给艺术上了道"保险"。

程砚秋晚年时,有人劝他改改规矩,收几个女弟子扩大影响。他却说:"程派的嗓子要'裹着唱',气要沉在丹田,女同志的生理条件不同,硬学容易伤嗓子。"他不是保守,是怕急功近利的人把程派唱成了"怪腔"。

余叔岩更绝,他收徒前要先考察三年,连吃饭夹菜的姿势都要看——他觉得"吃相稳的人,唱戏才能稳"。有个富家子弟想拜师,送了他一箱子金条,却被怼回去:"你连《失空斩》的词都记不全,金条能帮你唱好戏?"

这些规矩,筛掉的是投机者,留下的是真传人。程砚秋的弟子王吟秋,为了学《锁麟囊》,在师父家门外等了整整一夜;余叔岩的徒孙孟小冬,为了改掉旦角的唱腔痕迹,对着墙练了十年老生。

如今再看这些"怪规矩",才明白老艺人的用心:京剧不是热闹的玩艺儿,是要穷其一生去打磨的璞玉。程砚秋怕女弟子被流言所伤,其实是怕艺术被流言淹没;余叔岩逼李少春弃猴戏,其实是逼他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结语:规矩会老,风骨永存

1943年,程砚秋在北平街头抗税,被日本兵打得吐血,却始终没让程派戏改半个字;余叔岩晚年卧病在床,还强撑着给李少春说《打渔杀家》的身段,说一句喘三口气。

他们的规矩或许带着时代的局限,可那份对艺术的较真,却穿过了百年光阴。现在的京剧舞台上,女旦能唱程派,武生能演余派,规矩变了,但老艺人留下的风骨还在——就像程砚秋说的:"戏唱得好不好,不在规矩多严,在心里有没有敬畏。"

当年轻演员抱怨"老规矩太死板"时,不妨想想:程砚秋的水袖功,是在"不收女徒"的固执里练出来的;李少春的《野猪林》,是在"砸掉猴戏招牌"的决绝中诞生的。真正的传承,从不是守着规矩不动,而是懂得规矩背后,那份"把艺术当命"的执着。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