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筱月英走了:那个被梅兰芳指点过的越剧名旦,把一生唱成两段传奇

更新时间:2025-07-10 18:11  浏览量:1

曹可凡的微博更新时,我正在整理戏曲老照片。那张三年前的采访照里,89岁的筱月英牵着8岁小孙女的手,教她比划《孔雀东南飞》的水袖动作。老人穿着宝蓝色旗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亮得像戏台上的聚光灯。谁能想到,2023年3月22日,这位被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指点过的越剧名旦,会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悄然离世,享年92岁。

她的故事里,藏着两个传奇:一个是舞台上唱红杭嘉湖的"挑梁花旦",一个是生活中与京剧名家孙正阳相濡以沫的"戏迷夫妻"。

从杭嘉湖草台到九星大戏院:17岁的她让《楚宫怨》成了爆款

1944年的杭州戏班后台,15岁的筱月英正对着镜子贴片子。师傅沈月英站在身后说:"花旦的美,不在脸蛋在眼神,你看那水袖一甩,眼波得跟着走。"她点点头,把这句话刻进了心里。

两年后在嘉兴演出《梁祝》,17岁的她演祝英台,"十八相送"时故意把扇子往梁山伯手里塞,眼神里带着小姑娘的狡黠。台下观众看得直乐:"这祝英台,比真闺女还俏!"从那天起,"筱月英"三个字成了杭嘉湖一带戏班的金字招牌,海报一贴出去,戏票准被抢光。

1952年的上海九星大戏院,是她事业的新起点。排《楚宫怨》时,23岁的她为演好婵娟,特意去图书馆查战国服饰,还跟着昆曲老师学"焚香舞"。有场戏她跪在地上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膝盖磨出了血,唱腔却越唱越亮。散场后有观众捧着花到后台:"筱小姐,你把婵娟演活了!"

最让她骄傲的,是1954年那段奇遇。排《百花亭》时,梅兰芳先生恰好来上海,听说有个越剧名旦演贵妃演得好,特意到剧场看排练。梅先生握着她的手说:"你这'卧鱼'动作软中带劲,有越剧的味道,但眼神可以再柔些,像沾着露水的花。"那天她把梅先生的话记在本子上,后来每次演《贵妃醉酒》,都要对着镜子练上百遍眼神。

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到《钗头凤》的唐蕙仙,她演的每个角色都带着股"倔劲儿"。演刘兰芝投河前,她加了个"整理衣襟"的小动作,导演问为啥,她说:"再苦的女子,也得有尊严。"

戏台上的花旦,生活里的"知音":她和孙正阳的"跨界爱情"

上海越剧院的老档案里,藏着张特别的合影:筱月英穿着越剧花旦戏服,身边的孙正阳却穿着京剧武生靠。这对一个唱越剧、一个唱京剧的夫妻,缘分竟始于《小放牛》。

1950年排这出戏时,21岁的筱月英演村姑,23岁的孙正阳演牧童。排练"对歌"时总笑场,孙正阳说:"你越剧的调太甜,把我京剧的嗓子都带跑了。"她回嘴:"谁让你唱得像喊嗓子,不会轻点?"一来二去,两颗心越靠越近。

婚后的日子,像出热闹的"跨界戏"。早上孙正阳吊嗓子唱"迎来春色换人间",她就在厨房边择菜边接"我家有个小九妹";晚上并排坐在沙发上,他改京剧剧本,她缝越剧戏服,偶尔抬头相视一笑,比台上的夫妻还默契。

孙正阳演《智取威虎山》里的栾平出了名,却总说:"这角色有筱月英一半功劳。"原来每次排戏,她都帮着琢磨:"栾平的坏,不是一脸凶相,是眼睛转得快,说话带点颤音,显得心虚。"有次她还穿上栾平的戏服,学着歪脖子走路,逗得孙正阳直乐:"你这越剧名旦,倒成了京剧顾问。"

最动人的是晚年。90岁的孙正阳记性不好,却总记得她爱吃的桂花糖藕;筱月英膝盖不好,他每天早上都帮她揉腿。有次采访,曹可凡问他们爱情秘诀,孙正阳指着她手里的水袖:"她唱越剧我听,我唱京剧她和,这就够了。"

他们的小孙女,是这对老夫妻的"传家宝"。8岁的小姑娘跟着奶奶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跑调时筱月英从不批评,只是笑着说:"唱戏嘛,开心就好。"如今老人走了,网友们都在说:"希望小孙女别忘了,奶奶教的水袖怎么甩。"

从剧团副团长到"幕后园丁":她的抽屉里,藏着年轻演员的名字

1980年的卢湾越剧团办公室,46岁的筱月英正给年轻演员改剧本。作为副团长,她总说:"我当年受了那么多前辈指点,现在该轮到我帮年轻人了。"有个小姑娘演不好《蝴蝶杯》的胡凤莲,她就带她去江边看波浪:"你看那水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唱腔也得这样,有起伏才好听。"

退休后她更忙了。社区活动室里,60岁的她教老太太们唱《打金枝》,有人跑调跑得离谱,她就笑着说:"咱们唱戏不为当名角,为图一乐。"有次台风天,学员们以为她不会来,却见她打着伞走进来:"说好教《碧玉簪》的,不能爽约。"

她的抽屉里有个特别的本子,记着每个学员的名字和特点:"李阿姨嗓子亮,适合吕派;张大姐鼻音重,唱傅派正好。"有个下岗女工学戏时总走神,她悄悄打听才知道对方愁生活费,第二天就把自己的演出服拿去卖掉,把钱塞给她说:"先解决肚子,再解决嗓子。"

2018年那次采访,89岁的她还在教小孙女唱《我家有个小九妹》。小姑娘奶声奶气地唱,她在旁边打着拍子,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们身上,像幅温暖的画。曹可凡问她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她指着满屋子的戏服和剧本:"你看,这些都还在,就够了。"

尾声:她的水袖,还在舞台上飘

筱月英的追悼会上,有个特别的环节:播放她1952年唱的《楚宫怨》录音。当"婵娟此身何足惜"响起时,台下突然有人跟着唱,声音从稀疏到整齐,像场跨越时空的合唱。

网友们在她的视频下留言:"小时候跟着奶奶听您的戏,现在奶奶不在了,您也走了。"可点开那些《孔雀东南飞》的片段,会发现弹幕里总有人刷:"刘兰芝的水袖真好看""这才是越剧的味道"。

就像她生前常说的:"演员会老,但角色不会。"那些她演过的婵娟、刘兰芝、唐蕙仙,还在舞台上活着;那些她教过的学员,还在社区活动室里唱着;那个跟着她学戏的小孙女,说不定某天就会穿上戏服,站在聚光灯下。

越剧的水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甩。筱月英走了,但她的影子,还留在那些翻飞的水袖里,留在那些清亮的唱腔里,留在每个被她的戏打动过的人心里。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