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十净九裘”:京剧的繁花独放还是发展隐忧?

更新时间:2025-07-11 06:26  浏览量:1

在当今京剧舞台上,花脸行当中流传着 “十个花脸九个裘派” 的说法 ,这句看似夸张的表述,却生动地反映了裘派在京剧花脸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无论是大型京剧演出,还是日常的京剧教学传承,裘派的身影随处可见。从各大京剧院团的当家花脸,到戏曲院校的教学范本,裘派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从业者投身其中,在京剧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种流派逐渐集中于某一个流派的局面,不禁让我们思考:这对于今天的京剧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繁荣的象征,还是隐藏着潜在的危机?

京剧大师裘派创始人裘盛戎先生

裘派的创立者裘盛戎先生,出身于京剧世家,父亲裘桂仙便是一位名净 。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八岁起便开始跟随父亲学戏,为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7 年,裘盛戎进入富连成科班,在那里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京剧训练。

在艺术风格的形成上,裘盛戎可谓博采众长。他在唱腔上,吸收了金少山的雄浑豪放,又借鉴了郝寿臣、侯喜瑞的刚健质朴,还融入了老生和青衣唱腔中的低回婉转,最终形成了韵味醇厚、含蓄细腻的独特风格。比如在经典剧目《铡美案》中,他饰演的包拯,那一段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的唱段,行腔婉转,韵味十足,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独特的情感与力量,通过鼻腔、胸腔共鸣的巧妙运用,将包拯的刚正不阿与铁面无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表演方面,裘盛戎打破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的界限,将二者的表演特色融合在一起 。他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细腻的表情、动作和身段,让角色活灵活现。就像他在《姚期》中饰演的姚期,不仅唱功了得,其举手投足间展现出的老将风范,从威严庄重到对家人的慈爱关怀,都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点。

裘派的传承主要通过传统的师徒传承和戏曲院校教育这两种方式 。裘盛戎本人十分重视传承,他广收弟子,像方荣翔、李长春、钳韵宏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这些弟子在继承裘派艺术的基础上,又根据自身条件和时代需求,对裘派艺术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

裘门弟子李长春

方荣翔在继承裘派神韵方面堪称佼佼者,他的唱念做表以及音色运用,都酷肖其师,并且在一些剧目的演绎上,融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使角色更加丰满。例如他在《将相和》中的表演,在展现廉颇的勇猛和豪爽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廉颇形象。但由于个人条件的原因,方荣翔的裘派没有在“洪钟大吕”上有所突破,而在“细腻委婉上”,比之他师父裘盛戎,有过之而无不及!

裘门弟子方荣翔

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院校在裘派传承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等专业院校,都将裘派艺术纳入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裘派人才。这些年轻的演员在学校里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习裘派的经典剧目和表演技巧,为裘派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像孟广禄属于第三代裘门传人,他自幼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工铜锤花脸,他的嗓音洪亮高亢、韵味醇厚,是当下京剧舞台上裘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剧目,如在新编历史剧《郑和下西洋》中,他成功塑造了郑和这一角色,将裘派的艺术特色与新的人物形象完美结合,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当裘派在京剧花脸行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时,一个明显的问题便是艺术风格的趋同 。京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不同流派的花脸有着各自独特的韵味和表演方式。金派花脸以金少山为代表,其嗓音洪亮,声若洪钟,演唱风格雄浑豪放,在《霸王别姬》中饰演的项羽,一开口便能展现出霸王的霸气与豪迈;郝派以郝寿臣为代表,注重念白和做功,表演风格刚健质朴,在《群英会》中,郝派的花脸,能将曹操的复杂性格通过细腻的表演刻画得入木三分。

郝派花脸袁世海在《群英会》中饰演曹操

然而,如今裘派的一统天下,使得花脸的艺术风格逐渐走向单一 。众多花脸演员纷纷学习裘派,从唱腔到表演,都力求模仿裘派的神韵,这就导致在京剧舞台上,观众听到的花脸唱腔大多是韵味醇厚、婉转细腻的裘派风格,而其他风格的花脸表演则越来越少见。长此以往,京剧花脸的艺术风格将变得单调乏味,观众的审美体验也会大打折扣。就像一桌丰盛的菜肴,原本应该有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如今却只剩下了一种味道,无论这种味道多么美味,时间久了,也会让人感到厌倦。

“十个花脸九个裘派” 的局面,也对京剧人才的全面发展造成了限制 。在戏曲院校和京剧团中,由于裘派的影响力巨大,学生和演员们往往更倾向于学习裘派,这使得其他流派的人才培养面临困境。

以金派为例,金派花脸对嗓音条件要求极高,需要演员具备洪亮的嗓音和强大的气息支撑 。然而,由于裘派的盛行,很多有潜力学习金派的演员也转而学习裘派,导致金派人才匮乏。在一些戏曲院校中,甚至很难找到专业教授金派艺术的老师,这使得金派艺术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同样,侯派、郝派等其他流派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些流派的独特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因为缺乏足够的传承者,正逐渐被人们遗忘。

梅兰芳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

这种人才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不利于京剧各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也会影响整个京剧艺术的人才储备 。京剧的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只有百花齐放,才能让京剧舞台更加丰富多彩。如果只专注于培养某一个流派的人才,就会导致京剧人才结构的失衡,阻碍京剧艺术的长远发展。

对裘派剧目的过度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京剧新剧目的创作与尝试 。裘派有许多经典剧目,如《铡美案》《赤桑镇》《赵氏孤儿》《姚期》等,这些剧目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打磨,已经成为京剧的经典之作。然而,如今一些京剧创作者和表演者,过于依赖这些经典裘派剧目,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作新的剧目。

一方面,创作新剧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新剧目的市场反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演出经典裘派剧目更加保险,因为这些剧目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有着稳定的观众群体。另一方面,由于裘派在花脸行当中的主导地位,创作者在创作新剧目时,往往也会不自觉地以裘派的风格和特点为参考,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勇气。

裘盛戎先生代表作《姚期》

这种对裘派剧目的过度依赖,使得京剧舞台上的新剧目越来越少,观众看到的总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故事 唱腔唱法。长此以往,京剧将难以吸引新的观众群体,也无法满足老观众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从而陷入发展的困境。京剧要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不断创新,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观众需求的新剧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传统裘派剧目的重复演绎上。

京剧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均衡地传承各个流派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技巧 。然而,“十个花脸九个裘派” 的现象使得京剧传承体系出现了不完整的情况。由于裘派的一枝独秀,其他流派的传承者越来越少,导致一些珍贵的艺术技巧和表演方法面临失传的危险。比如侯(喜瑞)派花脸的 “炸音” 技巧,需要演员运用特殊的发声方法,发出洪亮、震撼的声音,这种技巧在表现一些勇猛、霸气的角色时非常重要。但如今,掌握这一技巧的演员寥寥无几,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表演技巧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侯喜瑞先生在授徒

此外,单一流派的盛行也会导致传承过程中的片面性 。学习者往往只专注于裘派的艺术特点,而忽略了京剧花脸其他流派的精华。这就好比学习武术,只练习一种拳法,而不了解其他拳法的精髓,这样的武术家很难在实战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同样,京剧演员如果只掌握裘派的表演技巧,在面对不同风格的剧目和角色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展现出京剧花脸丰富多样的艺术魅力。

观众是京剧艺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观众全面的审美能力对于京剧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十净九裘” 的局面容易对观众的审美培养产生误导。长期接触单一风格的裘派花脸表演,观众的审美观念会逐渐固化,认为这就是京剧花脸的全部。他们可能会对其他风格的花脸表演产生排斥心理,无法欣赏到京剧花脸艺术的多样性。

以年轻观众为例,他们正处于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只接触裘派花脸,就很难培养出对京剧花脸多元风格的欣赏能力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也不利于京剧艺术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和发展。京剧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就需要让他们了解和欣赏到京剧花脸各个流派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全面的审美能力。

京剧行业是一个由演员、编剧、导演、舞美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生态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裘派在花脸行当中占据主导地位时,会对京剧行业生态产生破坏,导致行业生态失衡。

郝寿臣先生饰演曹操

在剧目创作方面,由于裘派剧目的一枝独秀,以及舞台上全是裘派花脸,编剧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创作适合裘派风格的剧目,而忽视其他流派的需求 。这就使得京剧剧目类型变得单一,无法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同时,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导演和舞美等环节的创作,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也会更多地考虑裘派的表演风格和特点,而忽略了其他流派的艺术特色。

在演员培养方面,裘派的主导地位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其倾斜 。戏曲院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可能会更多地投入到裘派人才的培养上,而其他流派的教学资源则相对不足。这会导致京剧人才结构的失衡,影响京剧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在京剧演出市场中,裘派演员更容易获得演出机会和商业利益,这也会让其他流派的演员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剧行业生态的失衡。

为了打破 “十个花脸九个裘派” 的单一局面,京剧界应积极鼓励年轻演员学习不同流派 。戏曲院校和京剧团可以开设更多关于其他流派的课程和培训,邀请金派、侯派、郝派等流派的专家和传人进行教学,让年轻演员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技巧。同时,举办各种流派的专场演出和比赛,为不同流派的演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学习和传承不同流派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定期举办 “京剧流派传承大赛”,设置各个流派的比赛项目,让年轻演员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促进京剧流派的多元化发展。

完善京剧教育体系是培养全面京剧人才的关键 。戏曲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教授裘派艺术,还要全面系统地传授京剧各个流派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京剧流派史、京剧表演理论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流派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不同流派剧目的排练和演出中,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其他艺术院校和团体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为京剧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其流派的多样性是京剧艺术繁荣的重要标志。“十个花脸九个裘派” 的现象虽然彰显了裘派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但也为京剧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隐忧。从艺术风格的单一性,到人才发展的不均衡,再到剧目创新的停滞,以及对京剧传承、观众审美培养和行业生态的负面影响,都提醒着我们,京剧流派的多元化发展刻不容缓。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