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戏曲进乡村” 非遗传承润童心
更新时间:2025-07-11 01:22 浏览量:1
7月9日,在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竹叶坪乡金龙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梨园春韵 国粹传承”戏曲文化园主题活动有序开展。长沙理工大学“红烛”科普筑梦团暨匠心传承实践团成员谷帆以“知识传授+互动体验+动手实践”的方式,带领乡村青少年一起感受非遗“戏曲”的艺术魅力。
谷帆以中国的国粹京剧为切入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分别讲述了京剧、昆曲、川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的起源和艺术特征等知识。通过观看《霸王别姬》《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的选段视频,孩子们在婉转的唱腔与传神的演绎中,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更在跨越时空的故事中触摸到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精神血脉。
志愿者还带领孩子们学习了戏曲的“四功五法”知识,即“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法、步”,以绕口令的形式带孩子们练习戏曲基本功,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乡村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与认同。
动手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化身非遗的“小小传承使者”,用心投入脸谱的制作中,眼中闪烁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画出脸型、定位五官、描绘五官、添加火焰纹和云纹、确定主色、填充底色、添加配色……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一张张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京剧脸谱在同学们的指尖诞生。“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京剧脸谱,没想到这次可以自己动手参与制作,感觉特别有意思。我认为我们不仅要认识非遗、了解非遗,更要传承非遗,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袁仪说。
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将戏曲艺术的唱念做打、妆容绘画、文化内涵生动呈现,引导乡村青少年从文化根脉汲取精神养分,在非遗传承中读懂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弥补乡村教育背景下美育形式单一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