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仰望与传承·民盟文化大家列传丨马派京剧艺术创始人马连良

更新时间:2025-07-10 03:04  浏览量:1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字温如,回族,北京人。1956年12月加入民盟。马连良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演唱艺术世称“马派”,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

马连良的演唱,以谭鑫培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取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开创京剧一代新声,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十道本》、《春秋笔》、《四进士》等。

马连良故居在西单三味书屋旁边,民族文化宫对面,故居的门脸很小,走进却豁然开朗。马连良虽然是北京人,但他的京剧艺术走向成熟却是在津门剧坛。8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师从茹莱卿学武小生,师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学老生。11岁时同时学演老旦、丑和小生戏,有时演龙套。14岁开始主演老生。17岁,学艺10年期满出科。后再次坐科3年以上。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30岁时又拜天津名家孙菊仙为师,并组建了自己的戏班“扶风社”,以清新的唱腔和潇洒的做工自成一派,与当时的余叔岩等人并称京剧“四大须生”。1930年组成扶风社。1931年,马连良与“麒麟童”周信芳在天津劝业场同台演出引起轰动,时人誉为“南麟北马”,奠定了他京剧大师的基础。1936年为改革京剧筹建新新戏院(今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1952年建立“马连良京剧团”。

1937年马连良投资的新新大戏院开张。新中国成立后,此剧院改为首都电影院。图为马连良(前排中间着西服者)等股东与员工合影。

马连良在《临潼山》中饰李渊

1930年,马连良与著名剧评家沈睦公合影沈睦公是 1930年前后力推“马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并与马连良合办了“马连良灌音制片社”。

出科不久的马连良

马连良在《赵氏孤儿》中饰演程婴

马连良早期饰演诸葛亮的《借东风》剧照

富连成连字辈大合影,一排右起第三人为马连良

1929年11月,马连良应荣记大舞台的邀请赴沪商演。演出的头一场戏特别安排了马连良的首本名剧《借东风》。演出期间,《大晶报》主笔沈睦公为马连良编制特刊《温如集》,特别请大书法家于右任题签。沪上名家纷纷撰文,其中婴宁写道:“马连良的嗓子,宽窄自如,运腔声声,高处如大江东去,抑扬动听;细处如空际游丝,宛转悦耳……马连良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唱来潇洒非凡,毫不吃力,简直可以自成马派。”自此,一个全新的京剧流派“马派”诞生了。

1930年,马连良自组扶风社。有人猜测原因是马连良原籍陕西扶风,其实这是望文生义。传统戏《北国奇缘》描写苏武被匈奴单于发配北海后与胡阿云的爱情故事,虽然也体现了苏武的爱国情操,但毕竟剧情简单感染力薄弱。1931年马连良为提升该剧格调,铺垫了“馆驿”,嘲讽了叛徒;增益了“金殿”,痛斥了敌人;特别是在“望乡”中创作的“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一段荡气回肠的唱腔,抒发了苏武思念家国的拳拳赤子情肠。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这出宣扬“抵抗到底不投降”的马派名剧《苏武牧羊》,正好契合了时代脉搏,表达了观众的心声,也恰恰反映了马连良命名扶风社的真正含义:扶持正气之风,演出君子之剧。

马连良(左,《群英会》饰诸葛亮)

马连良(左,《苏武牧羊》饰苏武)

马连良与卓别林

收集整理:民盟省委会宣传联络处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