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荀派”艺术传承三大家,大男人演活了俏“红娘”
更新时间:2025-07-09 18:07 浏览量:1
京剧"荀派"艺术以灵动婉转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尤其擅长刻画豆蔻少女的天真烂漫。其表演艺术既见活泼跳脱的青春朝气,又含欲说还休的娇羞情态。在众多"荀派"传人中,这三位艺术家,将这一流派的艺术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堪称“荀派”传承三大家。
1、童芷苓
提起童芷苓,戏迷们无不交口称赞——扮相精致,天资聪明,台风若行云流水般洒脱,更难得的是她能将每个角色都演活了。
童芷苓 ,1922年生于天津,自幼在父亲痴迷京剧的熏陶下成长,十一岁便能登台献艺《女起解》。1939年她先后拜入荀慧生、王瑶卿门下,后又得梅兰芳亲授,在艺术沃土中深深扎根。观众评论她具有梅神、荀韵、程腔、尚骨,堪称融会贯通的艺术奇才。
1946年,童芷苓在上海天蟾舞台连演《凤还巢》《锁麟囊》《红娘》《汉明妃》四大名旦代表作,轰动了上海滩,以后她就在上海长期定居下来。
童芷苓虽师承梅、荀,却不为窠臼所囿,在唱腔上将荀派的明快俏丽中融入梅派的华贵典雅与程派的含蓄婉转,豪放中透着细腻,柔媚里藏着端庄,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风格。她的念白时而如珠落玉盘,总能精准叩击观众心弦。在表演上,她打破陈规,让传统程式为角色服务,塑造出一个个跃然台上的鲜活形象。
童芷苓的代表作主要有《武则天》《红娘》《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尤三姐》《金玉奴》等,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坤伶皇座"的美誉,正是对她艺术成就最生动的注脚。
2、宋长荣
宋长荣,鲜见的“荀派”男旦,生活中粗犷的男子汉,舞台上比女人还女人的一代名伶。
宋长荣1935年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1950年,进入沭阳县长字京剧班学戏,先后师从新艳秋、王慧君学花旦。解放初期演出了《红娘》《红楼二尤》等剧目,其灵动的表演令无数戏迷为之倾倒,崭露头角。1961年,宋长荣拜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师,深得荀派艺术的真谛,从此以荀派戏为主,并致力于荀派艺术研究。
1980年,他携《红娘》一剧北上巡演,在济南、天津、北京三地掀起观剧狂潮,轰动剧坛。中央电视台的全国转播,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彩色纪录片,让这位"活红娘"的艺术魅力传遍大江南北,真正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佳话。
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耕耘中,宋长荣塑造了七十余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主要代表作有《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霍小玉》《鱼藻宫》等,台上的他扮相俊俏,念白清脆悦耳,唱腔声情并茂,做功纯熟优美,表演真实细腻,给人以艺术享受。"苏北梅兰芳"的美誉,正是对他艺术成就最生动的诠释。
3、孙毓敏
孙毓敏,这位京剧舞台上的大家,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海内外无数观众的心。她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更是戏曲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的园丁,为京剧艺术特别是荀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0年,孙毓敏出生于上海。1952年,怀揣着对京剧的热爱,孙毓敏从青岛北上京城,考入北京艺培戏曲学校,开始了她的艺术人生。毕业后,她有幸进入北京荀慧生京剧团,并拜在荀派宗师荀慧生先生门下。一出由恩师亲授的《荀灌娘》,让她声名鹊起。
1991年起,孙毓敏肩负起戏曲教育的重任,先后担任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院长、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等职,如同一位执着的文化使者,将京剧艺术的薪火代代相传。
在艺术创作上,孙毓敏既恪守荀派艺术精髓,又勇于创新。她将地方剧种的精华编织进传统艺术之中,以折子戏的形式为荀派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她的戏路宽广,无论是花旦的俏丽灵动,还是青衣的端庄典雅,都能演绎得入木三分。尤其擅长刻画那些天真烂漫、聪慧伶俐的少女形象。她的嗓音甜润,唱腔似行云流水,念白清脆,表演自然洒脱。代表作品《荀灌娘》、《红娘》、《杜十娘》、《红楼二尤》等,都成为京剧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