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又一场大型青少年原创舞剧惊艳亮相
更新时间:2025-07-08 04:01 浏览量:1
寻梦千年惊鸿起 以舞为笺贺芳辰。日前,六安市红剧场剧院内华灯初上,雅韵流转。由六安市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六安市文化馆、六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六安梦工场舞蹈学校承办“寻梦·惊鸿”大型青少年原创舞剧暨梦工场十一周年校庆晚会在此盛大启幕。这场以"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为内核的舞蹈盛宴,既是梦工场深耕少儿美育十一载的成果汇报,更以足尖为笔、以舞为墨,为观众铺展了一幅流动的华夏文明长卷。
【十一载深耕:以舞为根,以文化心】
作为扎根六安本土的少儿文化艺术教育平台,梦工场始终秉持“以舞育人”的初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其自主研发的“12归1”特色舞蹈教学体系,融合艺术鉴赏、即兴表演、主题研学、儿童绘本四大特色课程,构建起“专业+创新”的美育矩阵。十一年间,从练功房的汗水到舞台的聚光灯,从稚嫩的“踮脚学舞”到如今用舞蹈讲述中国故事,梦工场用两千多个日夜的坚守,让数千名孩子在足尖律动中触摸文化温度、感知艺术力量。
晚会现场,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六安新周报、六安交通音乐广播等媒体代表,以及众多家长与教育界同仁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在舞台特别启用的投影幕布设计,标识与背景中淡雅的中式山峦云雾纹样交相辉映,米白、淡黄、浅蓝的主色调,恰如其分地烘托出“寻梦”的诗意与“惊鸿”的雅致——这既是梦工场视觉体系的延续,更暗合其“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舞剧启幕:梅瓶为引,十二篇章绘文明长卷】
晚7点半整,随着舞台追光灯渐次亮起,大型青少年原创舞剧《寻梦·惊鸿》正式开篇。
故事始于一个寻常的深夜:梦工场的学员“默默”在擦拭祖传梅瓶时,意外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器灵。在器灵的引领下,她的足尖踏过时光的褶皱,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之旅——
全剧以“梅瓶”为线索,通过《梅瓶·器灵》《丝路·汉韵》《霓裳·盛唐》《墨韵·千年》《沧海·龙吟》《梨园·春秋》《寻梦·惊鸿》七个篇章,串联起汉代飞天、盛唐气象、宋代雅韵、郑和下西洋、京剧艺术、近代救国热潮等十二个历史场景。十二支风格迥异的舞蹈,如十二面棱镜,将华夏文明的璀璨光色折射成一条流动的光阴长河。
终章《寻梦·惊鸿》中,钱楚楚与荣蓉的双人舞完成“从少女到传承者”的蜕变。当她们的舞步与序章的“默默”身影重叠,舞剧的终极意义也再次展现:所谓惊鸿,从非刹那绚烂,而是无数个此刻的足尖,将文明的故事,舞成一条永不停歇的长河……
【幕后匠心:每个足尖都藏着成长的故事】
舞台上的璀璨,源自台下的千锤百炼。
为还原宋代“磨喝乐”的灵动,三星一班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提沉含仰"的身韵;为呈现“郑和下西洋”的磅礴感,七星一班的舞者查阅大量航海资料,将船桨划水的动作细化到角度;最小的“小演员”们(二星一班、二星二班)在《长安长安》中扮演“胡商少女”,跟着老师学方言、练腰肢,只为让“驼铃响处有乡音“更动人。
节目单清晰记录了这场“文化之旅”的创作脉络:从序幕《梅瓶·器灵》到终章《寻梦惊鸿》,十三个节目由三星至八星各班级接力呈现,成人班学员更以《宋雅流芳》展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以舞为媒:一场属于所有人的“成长礼”】
晚会尾声,大屏幕播放了一组幕后纪实:练功房里汗湿的后背、舞台上摔倒又爬起的瞬间、家长在后台偷偷抹泪的画面……这些真实的片段,比任何舞蹈都更有力量。
“感谢每一位家长,是你们的信任托举,让孩子们的梦想有了起飞的翅膀;感谢每一位孩子,你们用舞步告诉我们:梦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被汗水浸透的练功服,是聚光灯下的绽放,更是'把热爱刻进生命'的勇气。”
当“明年再见”的祝福响起时,舞台中央的梅瓶装置缓缓升起,瓶身的釉色在灯光下流转——那不仅是千年瓷器的光泽,更是十一年“以舞育人”的见证,是千万次足尖起落凝结的诗行,是无数个“此刻”共同书写的、永远不会落幕的“惊鸿”。
结语
从“寻梦·新生”到“寻梦·惊鸿”,梦工场用两部原创舞剧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成长跳跃”。而今晚的舞台更深刻地诠释:最好的美育,是让孩子在传承中看见自己的力量,在热爱里找到生命的重量。
秋夜渐深,但舞台上的余韵未散——那些关于文明、关于成长、关于热爱的故事,早已随着孩子们的足尖,舞进了每一个观众的心里。